在日趨激烈的報業競爭中,深度報道搶奪的目標不再僅僅是獨家新聞資源。如何運用獨特的手法去表現深度報道的主題,爭取吸引更多讀者的眼球成了各家媒體努力創新的方向。在眾多的表現方式中,新聞故事化的操作手法,在深度報道中的運用越來越多,成為平面媒體尤其是黨報的優勢所在,因此,研究新聞“故事化”的恰當運用就顯得尤為必要。
用講“故事”表現新聞的手法,通常可以將復雜的事件敘述得條理清晰、情節曲折引人入勝,而且這種手法能夠在敘述中再現緊張的氣氛、表現尖銳矛盾沖突,文章節奏感強。正是基于這些原因,很多平面媒體包括黨報在內,在不少深度報道中采用了新聞“故事化”手法,和讀者進行互動,使得報道通俗易懂,極大增強了深度報道的感染力和沖擊力。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新聞“故事化”的操作手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和缺陷。故事化只是一種手法、手段、形式,是為表現、揭示、闡發主題而服務的,其替代不了對新聞主題的分析、透視和揭示。傳播學奠基人之一拉斯韋爾所強調的監視環境、協調關系、傳承文化以及提供娛樂基本功能,并不都統一體現在一個深度報道中,而是各個報道中各有側重。信息的不同主題和不同表達方式決定了某則信息的發布可能側重體現一種或者幾種功能。就如社會新聞和政治新聞不同,處理的方式方法也就不一樣,不可千篇一律地套用一種操作方法。
可見,各類報紙尤其是《河南日報》這樣的省級黨報,運用新聞故事化操作手法必須掌握好尺度,才能恰到好處地發揮新聞故事化的優勢。因此,務求注重深度報道一些與時俱進的必要訴求。
一、要突出新聞故事的社會性價值
深度報道的定義明確要求報道必須有重大深刻的主題,故事化新聞手法的運用就是為了很好地體現主題,但如果運用不當,就會有嘩眾取寵、小題大做、無事生非之嫌,從而削弱報道本身所要表達的主題。在時下競爭激烈的新聞大戰中,有些媒體只是一味博取迎合受眾的欣賞趨向,忽視了媒介本身所應該具備的社會責任和功能,通俗成了庸俗。一些法制小報刊登的案件故事以夸張低俗的標題招徠讀者,即是如此。
二、要體現媒體的人文關懷和終極關懷
報道任何一個事件或者非事件新聞,記者都要態度端正,不能只為了吸引讀者而忘記了自己的社會責任和報紙的公信力。2005年印尼再次發生“巴厘島爆炸事件”,很多媒體對此連篇累牘地進行了報道。隨手翻開當時的數家報紙,各種醒目的標題都會撲面而來,絕大部分詞語看起來聳人聽聞,“噩夢”、“死亡”、“頭顱炸飛”等血淋淋的字眼出現在版面上。但是這些恐怖活動的背后是什么?將來會給世界、給我們帶來何種影響?新聞分析、新聞評論這些深度報道中同樣不可缺少的元素卻少得可憐。搜索網站結果顯示,各大新聞網站當時對此的報道中,描寫事件經過的文章竟達上千篇,而對此事件的背景分析以及對國際局勢影響的綜合分析文章卻寥寥無幾。好的深度報道應該是廣度和深度的完美結合,不是單純地為受眾提供娛樂新聞,尤其是對災難性事件的報道,“對生命的敬畏和關懷,應是災難報道的第一要義”,決不能為了贏得看點和感官刺激,將事件報道演繹成一場人們獵奇的“龍虎斗”。
三、找準故事化的著力點,構成故事及報道的完整性、系統性,以體現報道的真實性和可信性
美國學者羅伯特·赫利爾德曾說:“一個好的完整的新聞故事應該告訴受眾五個W,即何人、何事、何時、何地及何因。”事實上,新聞點就是故事化的著力點。有了新聞點,才能圍繞這個中心安排“故事”結構,才能把五個W安排得當,做到新聞“故事”的完整性和系統性。要想做到這些,記者就必須深入實際,深入細致地了解事情真相,掌握第一手資料,繼而組織材料從從容容地講好“故事”。
四、關注情節細節
深度報道的特性決定了其報道內容矛盾沖突多、戲劇性強,一個細節描寫、一個人物的言行舉止,往往使報道更真實,更貼近生活,更打動讀者。《河南日報·視點新聞版》發表的《鄉鎮機構改革,痼疾待破解》一文,就從一個普通鄉鎮借調人員入手,如實記錄了這名借調人員最平常的每天工作時間表。從早上8時上班開始,直到22時開會匯報一天工作結束。工作這么忙,每月工資只有400多元,但這位借調人員卻告訴記者,要整頓鄉鎮超編人員了,他還想再爭取一下。這些細節生動地反映出了鄉鎮事業單位人員超編嚴重,卻仍感人手不足的現狀。文章進而通過采訪分析,揭示出了鄉鎮行政事業單位必須進行機構改革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關鍵,雖然是比較嚴肅的主題,但是這種從細節入手,從小事著眼的“講故事”手法,使得報道既有趣又達到了反映問題的目的,讀者讀起來并不感到費勁。
五、新聞故事化手法必須和其他表現手法聯合運用,才能成為一篇好的深度報道,否則很容易陷入“重描述、輕分析”的局面,從而無法體現深度報道的厚重與廣度
新聞故事化固然可以將復雜的線索簡單化,使受眾易于接受,但也極易使報道流于膚淺。如果說事件新聞能通過新聞故事化手法,使其戲劇性和沖突矛盾得到充分地展現,那么與事件新聞性質不同的非事件新聞,又怎么能單純依靠“講故事”的形式來表達其深厚的內容呢?這時,就必須通過述評、背景材料、走勢分析以及圖表圖片等形式,共同組合而成一篇優秀的深度報道。
新聞“故事化”是新聞性故事性和諧融合的一種形式,是一種實戰性、操作性都很強的手法,決不能認為新聞“故事化”手法“軟化”了新聞、有了吸引力,就無限制地使用這種方式。在當前的媒體競爭尤其是報業競爭中,尤其需要注意。
(作者單位:河南日報社)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