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圓滿完成了“十五”計劃的艱巨任務,他們為新鄉交通事業寫下了壯麗的華章。2005年,他們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8.8億元;他們的農村公路建設、交通行業三項改革、安全生產等工作位列全省第三;交通三項治理位居全省第二;他們干線公路“十五”期間建設養護全省排序第一……
伴隨著更替的日月,新鄉市交通局在新鄉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完成了“十五”期間的艱巨任務,寫下了一篇篇壯麗的華章,為新鄉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2005年,新鄉交通人以其博大的胸懷,描繪出新鄉交通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壯美畫卷。這一年,是新鄉市交通事業實現突破性發展的一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28.8億元;農村公路建設、交通行業三項改革、安全生產等工作位列全省第三名;交通部組織開展的交通三項治理工作位居全省第二名;干線公路“十五”期間建設養護工作排序全省第一名。由于新鄉市農村公路建設成就突出,在全省開展的評比中成績優異,省政府為此獎勵新鄉市政府2000萬元。
公路建設繼續保持建設項目多、投資規模大、工程質量高的快速發展勢頭。高速公路建設步伐繼續加快,年內完成投資19.8億元。阿(阿榮旗)深(深圳)高速公路封丘至長垣段、黃河大橋段路基橋涵正在緊張施工,中小橋梁完成安裝工程;濟(濟源)東(東明)高速公路新鄉段全面進入路基土方工程階段。干線公路建設和路網改造項目進展順利。新鄉市至輝縣市、獲嘉縣、原陽縣、鳳泉區、衛輝市等7條快速公路,國道107線與金穗大道互通式立交橋以及市區北二環路、東二環五一路至北環段全部建成通車。這些工程較好地改善了城市周邊交通狀況,提高了城市品位,也使全市干線公路列養里程由“九五”末的500公里增至“十五”末的1000公里。農村公路建設繼續在發展農村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2005年建設資金投入達到4.3億元,創歷史最高紀錄,全年完成縣道二級公路和國債項目達443公里,完成“村村通”工程通村個數382個,計707公里。
2005年是新鄉市交通行業的改革之年。按照省政府的整體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重視下,交通三項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是實行了事企業分離的干線公路養護體制改革,市公路局履行干線公路養護職能的事業編制已轉為企業性質,各縣(市)公路局分別成立了養護公司,完成了相應的工商登記。二是實行交通規費統一征管的交通規費征管體制改革,原來分別由3家征管的6種交通規費,改由新成立的市交通規費征稽處獨家征管,各縣(市)成立相應的征管機構,為廣大的車戶提供了更加周到的服務。三是實行了道路運輸企業與場站分離經營的管理體制改革,成立了市平原客運場站有限公司,獨立經營管理通過“業務分離、資產分離、人員分離”的原屬新運總公司的14家客運場站和3家社會性質場站。這種幾十年一貫制的場站管理體制改革,為實現場站資源共享、不斷提高場站經營規范化水平奠定了基礎。
運輸市場在整頓中發展,農村可以得到強有力的支持,群眾乘車難的問題已成為歷史。2005年新鄉市道路運輸生產形勢穩定,運能運量持續增加,全年完成客運量4450萬人,客運周轉量227680萬人公里;完成貨運量5540萬噸,貨運周轉量448130萬噸公里。全市農村客運網絡化工作得到強力推進,通過規范農村客運市場,為農村客運的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群眾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便利。隨著新鄉市農村公路通達深度的不斷提高,使客運車輛開到了更多的農家門前。2005年末,全市農村客運車輛已達到848部,農村客運路線218條,農村客運站76個,候車亭90個,招呼站牌182個,農村客運通車里程達到7480公里,多數縣(市)開通了城鄉公交汽車,推行了農村客運公交化運營模式,使全市鄉鎮通車率達到100%,行政村通車率達到97.2%。與此同時,交通三項治理(超限超載、假軍車、逃漏交通規費)工作得到全面部署和落實,并取得顯著成績。
展望“十一五”,一個交通工作的新格局,即干線公路高速化、區域公路網絡化、城鄉公路快速化、場站建設標準化、道路運輸一體化將在新鄉市初步呈現。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