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受眾需求的催生,一種新的報道文體應運而生,陸續出現在許多報紙的版面上。從以前的填充版面到現在占據重要位置,這類報道,越來越成為媒體吸引讀者的重要內容。這類單篇式報道,不是單純的記事記人的敘事文體,而是全方位反映熱點、難點中人物、事物面貌的綜合文體。這類多篇式報道,也區別于傳統的系列報道、連續報道等,它的報道形式更多更靈活,其意趣是通過多樣的表現手法反映事物的方方面面,拓展事物之間、事物與整個社會之間的聯系,從而揭示新聞的本質和規律性。
業內人士普遍傾向于把這種通常固定篇幅、固定版面,篇幅在4000字以上,通過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熱點、焦點或追求獨特的報道風格以達到最大的可讀性的報道稱為“特稿”,①與其他新聞文體相比,多角度、立體化、可讀性是當代特稿所追求的核心價值,它的本質內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開掘新聞的深層次內涵和意義是特稿重要的價值取向
特稿之所以成為一種特別的新聞文體,核心之處在于它強調必須要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地報道社會生活中重要的新聞事實并開掘其深層次內涵及意義。我們可以看出,它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常規的、平面的新聞稿件,它不僅報道重要的新聞事實,還要開掘這一事實的來龍去脈。特稿的重點并不是報道社會生活中發生的新聞事實本身,它更注重新聞事實發生的背景、新聞事實與社會的聯系、新聞事實所產生的社會影響等。摒棄了新聞的內涵和意義,不管是用消息形式報道事實,還是用通訊形式報道事件過程和事發后的情形,都只能是一般的常規報道。②特稿的特點本身決定了它必須對新聞事實進行必要的拓展。
以“9·11”事件為例,對于這一驚動全球的恐怖襲擊,如果媒體只是做一般的平面報道,那么無論采用什么文體都只能算是常規報道。而特稿則要求必須針對這一事實聯系美國的對外政策、全球恐怖主義等背景,揭示它們之間的聯系,或從這一事實出發分析國際政治格局、美國內外政策可能發生的變化等。它引導受眾更深刻地了解新聞事實背后的內涵和意義,這才是特稿的核心價值。
由于特稿存在的核心價值在于其對新聞事實的內涵和意義的深層次開掘,這就要求特稿的報道必須具有一定的深度。無論是從選材、對題材的挖掘還是報道方式上等都必須重點突出,層層深入。這不僅要求記者進行深入細致的采訪,還要求發揮策劃意識,群策群力,搞好特稿的報道。
二、選材廣泛而具貼近性,緊密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就受眾關心的話題做深入的探討
從選材來講,首先特稿的選材極具廣泛性。政治經濟文化、天文地理人文;從動態的事件到非動態的現象,從過去、現在到未來,特稿題材幾乎無所不包。只要一個新聞事實能夠對讀者產生深刻影響,它的深層次內涵值得人們關注,那它便可以成為特稿報道的題材。③好的特稿,必須直面社會的各種典型的“問題單子”,避免程式化報道。
2004年七八月份的《羊城晚報》、《廣州日報》的特稿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比如2004年8月16日的《羊城晚報》特稿是《誰都在吹自己的菌是野生的》,8月10日為《復讀后提高100分?鳳毛麟角》,8月1日為《特困女生暑期打工難》;而《廣州日報》的特稿,7月17日為《網上“小秘”代人捉刀生意俏》,7月25日為《廣州游泳池消毒措施欠佳衛生部門指出住宅小區是泳池管理薄弱環節(引題)小區泳池省錢有道消毒無方(主題)》等,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看到,野生菌、高考復讀、特困生、游泳池衛生等,無一不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這種極具貼近性與時效性的選材,很好地滿足了受眾需求,必能吸引不少讀者的眼球。
特稿選材的特點還表現在小問題也能做大文章。就如上面提到的例子,大多是現實生活中出現的與受眾緊密相關的話題,不似調查報道、連續報道、系列報道等選題必須重大,就歷史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做橫縱向全方位瀏覽,“特稿”的選題很可能有不少是當下人們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小矛盾、不良現象,但通過記者層層分析,步步深入,尋根究底,由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為讀者提供各種實用的信息。
三、報道方式具多層次性,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不拘一格,注重可讀性和吸引力
由于特稿大多是字數較多的大篇幅報道,為避免報道方式的沉悶,特稿就必須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以深入開掘新聞的內涵和增強可讀性為要義,尋找最佳的報道方式組合,使報道靈活而有吸引力。
在特稿報道中,記者將各種新聞文體和新聞表現手法整合到了一起。不同體裁、不同篇幅的文章錯落有致地搭配,避免了較深入報道的枯燥,具有更好的可讀性,更能吸引讀者眼球。例如7月17日《廣州日報》的特稿《網上“小秘”代人捉刀生意俏》就運用了多種報道方式。記者先是采寫了相關的情況,包括“交易規劃”、“網站內幕”、“記者暗訪”,然后是記者的“采訪手記——假文憑假文書同出一轍”這樣就實現了由點到面的突破,再配上一篇簡短而精要的評論《欲除網絡槍手,先破形式主義》,多種報道形式的有機結合,逐步深入,吸引著讀者一直讀下去。而《中國青年報》7月26日《京津邊界的河水之爭》從具體案例入手引出我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現狀以及存在的難題。《焦點數字》中幾個數字以及簡短解釋,小小篇幅卻將我國缺水現狀的嚴重性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平隱患等揭示出來。
“一篇杰出的特稿首要關注的應該是高度的文學性和創造性”。在特稿寫作中,必須注重詳細的現場描寫和完整的情節陳述,讓讀者窺一斑而知全豹,由點及面,既有很強的可讀性,又內涵深遠。
四、挖掘新聞背后的內涵,為讀者提供深層次的信息服務
據四川的一份調查顯示,“特稿讀者的閱讀目的”除了居第一位的過于籠統的“閱讀習慣”外,為了獲得社會生活經驗而閱讀的占31.6%,居第二位。由于特稿可以進行詳細深入的報道,能把讀者生活中的事情、現象解釋得更為清楚,更加令人信服,從而指導人們合理的生活。④增加實用信息還只是服務的淺層次性,我們知道“刊登比新聞更多的東西”已成為世界性的辦報潮流,在異彩紛呈的新聞背后可能隱藏著深層次的實用性和服務性,特稿正可以發揮挖掘新聞事實內涵和意義的優勢,尋找新聞背后更多的東西。
普利策新聞獎獲獎特稿的一大特色——“本土情結”也啟示我們,區域性報紙的特稿,安身立命之處正在于它必須立足于特定區域,多做貼近性的報道,而全國性報紙則可以發揮出全國性綜合大報的優勢,高屋建瓴地作出深入的報道。比如《中國青年報》就發揮自己的優勢,針對各種政策的出臺,及時地作出解讀。7月29日的《中國青年報》的“特別報道”就針對《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3個月以來出現的問題做了檢討,就新法實施面臨的三大問題做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并及時反映了一些司機的感受,無疑起到了很好的上傳下達的作用。
美國《丹佛郵報》的阿力斯·邁金萊說:“純新聞的作者猶如泥水匠,他們熟練地、準確地將一塊塊的磚頭砌成一堵堅固的事實之墻;而特稿作者卻像雕塑家、裝飾家或藝術家,要從平凡的東西中創造出理想的東西。”在具體的特稿報道中,雖然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秉持著多角度、立體化、可讀性這一特色,努力挖掘出新聞背后的內涵,為讀者提供深層次的信息服務,特稿必將在讀者的青睞中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注釋:
①《特稿存在問題及品質提升》,《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3(4)。
②③《深刻性、全息性、繼發性、整合性——再論黨報特稿》,《新聞前哨》,2003(5)。
④艾豐:《“特別報道”的特色與經驗》,《新聞界》,1997(1)。
(作者分別為:暨南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暨南大學新聞學院研究生)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