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價值是選擇和衡量新聞事實的客觀標準,即事實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構成新聞的特殊素質的總和,這種特殊素質的級數越高越豐富,新聞價值也就越大。
我國新聞學有關新聞價值的論述,一般把新聞價值的構成要素概括為時新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人情味等。而西方新聞學把讀者興趣作為新聞價值的試金石。資產階級學者把新聞的起源歸于人類的好奇心和新聞欲本能,這是不科學的。但我們并不否認人們的好奇心和新聞欲。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更強調新聞事實所包含的政治意義。新聞價值觀既有統一的標準,又有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的具體標準,帶有鮮明的階級色彩,不能一概而論。
馬克思主義新聞價值觀把導向作為衡量新聞價值的第一要素,把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為判斷新聞價值的試金石
在有關新聞學理論教科書中對于新聞價值的論述,往往缺少新聞價值的導向性要素。馬克思主義新聞價值觀應該旗幟鮮明地把導向性作為新聞價值的第一要素,這是由新聞的黨性原則決定的。一件新近發生的事實,一條信息能否構成新聞刊發,新聞工作者在對新聞價值的大小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時,雖然要對構成新聞的眾多要素進行評判,但首要的是要看新聞本身的導向性。輿論導向正確,符合黨和人民的需要則新聞價值就大,否則,盡管其他新聞價值構成要素多么齊全,也是沒有新聞價值的。因此,導向性第一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新聞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新聞工作者判斷和衡量新聞價值的試金石。
強調導向性是新聞價值的第一要素,是由新聞輿論的社會功能決定的
正確的輿論導向能夠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而負面的輿論導向則對社會發展起到破壞和阻滯作用。重大的輿論導向能造成一場社會運動,產生推動或阻礙歷史發展的重要變革。正確的輿論導向可以疏導、抑制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優化社會的宏觀控制;同時,它又是調節社會和人際關系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微觀社會管理的杠桿,它對當前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黨的新聞工作和新聞工作者,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把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當作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不能有任何的動搖和懈怠,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價值觀的根本要求。
黨的歷代領導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中都十分重視新聞導向的作用
關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毛澤東有諸多精辟的論述。他認為報紙屬于意識形態范疇,是反映政治、經濟、軍事又指導政治、經濟軍事的一個武器;辦報是為了革命,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報紙總是階級斗爭的工具,要堅持新聞事業的無產階級黨性原則,黨報必須無條件地宣傳中央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把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宣傳放在中心地位,新聞事業只有在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才能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有效地引導人民自救解放。對于新聞媒體如何用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群眾,毛澤東同志指出:“善于把黨的政策變為群眾的行動,善于使我們的每一個運動、每一個斗爭,不但領導干部懂得,而且廣大的群眾都能懂得,都能掌握,這是一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領導藝術。我們的工作犯不犯錯誤,其界限也正在這里。當群眾還不覺悟的時候,我們要進攻,那是冒險主義,群眾不愿干的事,我們硬要領導他們去干,其結果必然失敗。當群眾要前進的時候,我們不前進,那是右傾機會主義。陳獨秀機會主義的錯誤,就是落后于群眾的覺悟程度。不能領導群眾前進,而且反對群眾前進。這些問題有些同志還不懂得,我們的報紙要好好地宣傳這些觀點,使大家都能明白。”“我們必須堅持真理,而真理必須旗幟鮮明。我們共產黨人從來認為隱瞞自己的觀點是可恥的。我們黨所辦的報紙,我們黨所進行的一切宣傳工作,都應當是生動的、鮮明的、尖銳的、毫不吞吞吐吐。”
鄧小平同志關于新聞導向的作用也有諸多論述。鄧小平理論中的許多觀點,如拿筆桿子是主要的領導方法,黨的報刊要成為全國安定團結的思想上的中心,黨報黨刊要無條件地宣傳黨的主張,新聞工作者要有堅強的黨性,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都鮮明地折射出作為黨的第二代領導核心高度重視新聞導向的光輝思想。
江澤民同志曾再三強調新聞宣傳要為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兩個文明建設鳴鑼開道,提供輿論動力與支持。江澤民同志指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人民的事業,是黨領導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自己利益的事業。在這一事業中,宣傳部門承擔著重大使命。集中起來說,就是要正確地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生動地反映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實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目標而奮斗。我們的宣傳思想工作,必須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斷地培養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發揮有力的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作用。
胡錦濤總書記對輿論導向在新聞宣傳中的地位也有深刻的論述,“輿論導向正確,社會穩定,人民團結,事業興旺,是黨和人民之福。要按照有利于黨和政府開展工作、有利于組織社會力量共同行動、有利于人民群眾自我保護、有利于社會穩定的要求,及時準確傳播信息,積極有效引導輿論,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唱響時代主旋律,在全社會形成和發展積極健康的主流輿論”。
從毛澤東、鄧小平到江澤民、胡錦濤,黨的歷代領導人關于輿論導向的深刻論述,無不體現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對新聞輿論導向的高度重視,為黨的新聞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正確判斷新聞價值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在新聞實踐中始終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在日常新聞工作實踐中,新聞工作者要始終堅持導向性第一的新聞價值取向,把輿論導向是否正確作為判斷、衡量、選擇新聞的首要標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就是要在新聞宣傳中貫徹團結、穩定、鼓勁,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唱響祖國頌、社會主義頌、改革開放頌,營造團結奮進、昂揚向上的輿論氛圍,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這是保證我們正確把握輿論導向的關鍵。
在新聞宣傳中堅持和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包括十分豐富的內容,不僅是政治導向方面,還包括思想導向、經濟導向、價值導向、生活導向、行為導向、審美導向等。我們強調輿論導向正確,是泛指新聞宣傳的綜合輿論效應,因此需要認真把握,全面考慮,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抓“大”放“小”。
審視當前我們的媒體,在新聞宣傳中絕大多數還是能夠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的,但也有極個別媒體和極少數新聞工作者,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一味尋求賣點,制造新聞的轟動效應,從而忽視新聞的導向作用,有的人甚至提出新聞價值的“唯眼球論”,認為現在是“注意力經濟”時代,誰吸引眼球多,誰的效益就好。電視臺重收視率,網站考核點擊率,廣播要靠收聽率,報刊追逐閱讀率。總之就是眼球越多越好。這些觀點和做法,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背道而馳,嚴重背離黨的新聞宣傳方針。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究其深層次的原因,是一些人在新聞價值觀上發生了扭曲,在新聞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的新聞價值觀拋到了一邊,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新聞價值觀,把追求感官刺激、迎合人們低級趣味的心理、炒作新聞賣點等作為判斷和衡量新聞價值的主要標準,而根本不去考慮新聞的導向如何和新聞帶來的社會效果,這種與馬克思主義新聞價值觀完全背離的價值取向是十分危險的,對黨的新聞工作和黨的事業危害極大,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決不能視而不見,任其發展。
在新的歷史時期,黨和人民對新聞工作和新聞工作者寄予厚望,任重而道遠。在新聞工作實踐中,只要廣大新聞工作者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價值觀,把導向性作為判斷新聞價值的重要標準,就一定能夠把以黨的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落到實處,不辱偉大時代以及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作者系焦作日報社副總編輯)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