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監督是黨和人民賦予新聞媒體的神圣職責,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監督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反映人民群眾呼聲、抨擊社會不良現象、加強黨和人民群眾聯系的重要橋梁。輿論監督對于改進黨和政府的工作,促進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反腐倡廉、凈化社會風氣,有著其他監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怕通報,就怕上報”,是廣大人民群眾對輿論監督力量的形象評價。馬克思也曾經說過:“唯一有效的監督——報紙。”正因為輿論監督具有權威性、公開性、殺傷力強等特點,這就要求我們的新聞記者要正確使用輿論監督這個武器。因此,也對新聞記者自身提出了更高、更特殊的要求。
一、新聞記者要顧大局,講政治
這就是要求新聞記者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站在個人和小集體立場上看待考慮問題,更不是為了一時的痛快宣泄。毛澤東同志講過:“搞新聞工作,要政治家辦報。”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必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在任何復雜多變的形勢面前,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只有做到了這一點,開展新聞輿論監督才能不被個別的、一時的、局部的、偶然的現象所迷惑,才能在行使輿論監督權力時真正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因為黨的利益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是一致的、統一的。
輿論監督稿子難發,有些即使發表了也不盡如人意,有的甚至招來領導和讀者的責難聲,根本原因恐怕還是在于沒有深刻領會和真正把握顧大局、講政治的內涵,而片面追求新聞的轟動性,追求新聞“賣點”。近年來,許昌日報為了更好地搞好輿論監督,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較好地完成了輿論監督的任務。去年底,許昌市發生一起少數人沖擊京廣線事件,記者接到信息后,想迅速見報。編委會經過研究決定慎重處理這條新聞。經過深入調查,發現沖擊京廣線的是某企業下崗職工,在極少數人的煽動下企圖通過臥軌的極端行為對政府施加壓力。了解情況后,報社連續發表四篇評論,指出沖擊鐵路是違法行為,企業領導要積極解決安排下崗職工的生活問題,澄清了社會謠傳。事件過后,市委書記專門在常委會上對報社提出了表揚。試想,如果我們僅圖一時之快搶新聞,便會引起其他下崗職工的思想混亂,甚至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發生。
二、新聞記者要客觀公正,與人為善
輿論監督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各級黨委政府改進工作,解決問題。而有些記者卻喜歡諷刺挖苦人,夸大事實,出當事人的洋相,雖然筆桿子圖了一時之快,但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有些新聞記者自詡“無冕之王”,面對采訪對象不是傾聽和挖掘有價值的東西,而是采取訓斥、生硬的態度,結果造成采訪對象不但不配合,反而激化了矛盾;有的記者則先入為主,戴著有色眼鏡看問題,采訪還沒有開始,就已經在腦海中劃定一個框框,設定一個觀點,這樣就很難保證輿論監督的客觀公正。
客觀公正,用事實說話,是開展輿論監督報道的重要手段。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就旗幟鮮明地亮出“用事實說話”的旗幟,從而使《焦點訪談》形成了權威、真實、快捷的欄目風格。因此,作為調查者的新聞記者在事實的挖掘上,要認真弄清事實的真相,通過展示不同采訪對象所陳述事實與事實真相的矛盾沖突,讓讀者自己明斷是非曲直,記者不要輕易下結論。而對于違反國家的法令、政策的錯誤做法,要從正面引導,讓當事人說話,讓權威人士作結論。總之,新聞記者在進行輿論監督時,要講究方式,做到有理、有據、有節,入情入理,客觀公正,維護人民的利益,維護黨和政府的權威,從而達到輿論監督的最大功能和目的。
三、輿論監督者要學習法律,懂法守法
近年來,新聞單位作為被告出現在法庭上屢見不鮮,有的新聞單位甚至以敗訴告終。這些案件大都是因為輿論監督稿件引起的。其中除了因為保護新聞工作者的《新聞法》沒有出臺,或者當事人強詞奪理、混淆視聽以外,一些新聞工作者紀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欠缺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我國的新聞事業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因此,我國的新聞機構和新聞工作者所從事的輿論監督行為,具有一定的職責義務性,不是可以隨意放棄的。但是,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我們目前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經濟,一切行為都應該在法律的允許下進行。新聞工作者在行使輿論監督權時,要善于運用法律保護自己,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采訪,記者只有對自身權利進行再認識,才能跨越“違規”、“違法”、“越權”等輿論監督稿子的羈絆,做到既保護了新聞記者自己,又發揮了輿論監督作用。
四、新聞記者要講職業道德,廉潔自律
黨中央在《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中指出,新聞媒體“要加強熱點問題的引導和輿論監督,幫助黨和政府改進工作,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增強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信心和熱情”。黨中央如此重視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這就對新聞工作者進行輿論監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廣大新聞工作者的主流是好的,但近年來,個別記者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滋生了特權、享樂思想,動不動就以“曝光”為要挾。特別是在進行輿論監督時,個別記者以“欽差大臣”自居,盛氣凌人,講吃講喝,甚至索要禮品、“紅包”等。
新聞記者進行輿論監督時,參與人數多,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每位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其實都置于全社會的監督之下。因此,新聞記者采訪作風不正派、不清正廉潔,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不可低估的。作為新聞記者,在采訪活動中,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維護新聞工作的權威和聲譽。
進行輿論監督者必先受監督,新聞記者必須先正自身。新聞工作者肩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重托,必須樹立清正廉潔的作風,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思想的侵蝕,恪守新聞職業道德,堅決反對有償新聞,樹立社會主義新聞記者的光輝形象。
(作者為許昌日報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