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我國不少企業對其社會責任認識不足、落實不到位的現狀,本文提出了三條對策。即要認清“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辦社會”的區別;要宣傳并借鑒其他國家政府推動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經驗;要努力創造中國特色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體系。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6)03-0184-02
對企業課以“企業社會責任”標準是當今國際社會大勢所趨,在《財富》、《福布斯》等權威商業雜志主辦的企業排名評比中,“企業社會責任”都是一條重要的考量標準。但什么是社會責任,國際上尚沒有統一的定義??梢哉f社會責任的內涵復雜,標準繁多。有的將社會責任限定于企業,即企業社會責任。有的將社會責任擴大到包含企業在內的所有組織,即社會責任。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陳元橋先生認為社會責任的核心仍是企業社會責任。他把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及標準內容歸納為:遵紀守法、保護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勞工標準和勞資關系、人權、職業健康安全、倫理、反腐敗、團體關系、慈善事業和積極進取等。由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已成為全球一致認可的基本價值觀,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社會責任可以描述為“企業為可持續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但是,就目前國內情況看,不少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認識不足,落實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對國外政府和企業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情況不夠了解,對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辦社會的區別認識不清。同時,國內也缺少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體系。針對這三個原因,筆者就如何推動我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問題,提出三點不成熟的建議。
第一,要認清“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辦社會”的區別。在進行企業社會責任宣傳時,有的企業負責人把企業社會責任等同于企業辦社會。認為,既然現在要進行主輔分離的企業改革,何必又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呢?其實,二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因為企業社會責任指的是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而企業辦社會則是指企業不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為什么要對企業辦社會進行改革,是因為企業辦醫院、辦社區等已經過時,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為什么現在要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是因為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尤其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具體來講,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辦社會的主要區別有以下幾個方面。在產生的社會環境方面,前者(指企業社會責任,下同)是市場經濟環境,后者(指企業辦社會,下同)是計劃經濟環境。在誰受益問題上,前者是企業利益相關者,如股東、員工、社區、客戶等,后者是本企業職工及其家屬。從核心內容來看,前者是提供利益保障,后者是提供福利。在行為依據方面,前者為法律法規,后者是有關政策。在行為模式方面,前者為經濟行為,后者為政治行為。在行為目的方面,前者是為了企業可持續發展,后者是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生產任務。在行為主體方面,前者為企業,后者為上級主管部門。在行為內容方面,前者是保障和發展機會,后者是無限制“大包干”。在資金來源方面,前者是企業經營費用,后者則是國家投入。在行為規范方面,前者靠企業制度和合同,后者則靠上級紅頭文件。在行為參與方面,前者為企業和員工,后者則是企業。在行為后果方面,前者是取得企業經濟和社會效益,后者則變成嚴重影響企業發展的中國企業病癥。認清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辦社會的區別,既有利于推進企業主輔分離的改革步伐,也有利于企業自覺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
第二,要宣傳并借鑒國際上他國政府推動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經驗。在這方面,英國的一些做法值得參考。據介紹,英國政府明確提出的企業社會責任,由貿工部一位副大臣負責。它雖然是規定企業自愿按照其指導原則執行的管理機制,但卻具有政策與司法雙重約束力,它對企業社會責任作出明確定義,把其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把其在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的有利影響最大化,把不利因素最小化。具體來講,政府視企業社會責任為“企業在遵守最低限度司法要求之外既追求自身競爭利益,又追求廣泛社會利益的自愿行動”。英國政府2003年在一份企業社會責任展望報告中說,政府致力于促進企業從事在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方面同步創造利益的行為;鼓勵企業與社區團體、工會、消費者和其他利害關系人建立伙伴關系;鼓勵在諸如健康和安全、環境與平等機會等方面的體面運作;創建使企業能從事負責任行為的政策框架。通過實現這些目標,支持政府可持續發展戰略。英國的社會監督與行業自律也比較有力和完善,政府部門還牽頭經常進行不同形式的促進運動,這都取得了良好效果。1997年英國國際事務發展部發起“道德貿易新紀元”活動,道德責任標準的制訂成為這一活動的核心。針對現代商界由于消費者選購物品時往往要考慮其道德行為表現,要求公司聲明并展示其運作過程中的道德行為,在大多數規劃建議中必須包括道德水準評定和環境影響分析。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對象時也都希望挑選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在英國,“道德投資”或被稱為“有社會責任心的投資”方面的基金達50多億美元。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于2002年還推出了8種名為“FTSE4GOOD”的道德指數,旨在提倡和促進道德投資,范圍涵蓋英國、歐洲大陸以及美國等的100家公司。首批被選中的都是在環境和社會責任方面起表率作用的公司。煙草、博彩、核能和武器制造行業的公司都被排除在該股指之外。“企業在社區”運動、“企業在英國”運動等社會性組織還經常通過舉辦宣傳活動和召開研討會等形式,通過討論、交流和探討,使企業認識到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發展的動力,而不是額外負擔。
第三,要努力創造中國特色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體系。為了參與國際社會責任標準的制訂,我國應首先制訂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據報道,經過10個月的前期調研、起草、論證,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社會責任建設推廣委員會日前在北京宣告成立。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即日起進入全面推廣實施階段,160家國內紡織服裝企業將成為首批實施單位。CSC9000T的推廣實施,標志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引導行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行業自律確立可持續發展模式方面邁出重要一步。CSC9000T旨在為紡織企業規定有效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要素,既包括社會責任的具體要求,又涵蓋建立企業社會管理體系的模式。這些要素可與其他管理要求相結合,幫助企業實現其社會責任目標與經濟目標,滿足預防風險和持續改進的要求,既與國際接軌又符合中國國情。
據介紹,CSC9000T是根據中國《憲法》、《勞動法》、《工會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禁止使用兒童工規定》、《工傷保險條例》、《最低工資規定》等的相關規定,借鑒國際經驗,參照中國加入的一些國際公約和國際標準擬定的。CSC9000T分為總則、細則、自我評估表三個層次,對企業社會責任、利益相關者、可持續發展、企業、童工、未成年人、強迫或強制勞動、個人特性、工會組織等概念做了詳細介紹,同時對這些方面做了細致的規定。其內容涵蓋管理體系的模式、勞動合同、童工、強迫或強制勞動、工作時間、薪酬與福利、工會組織與集體談判權、歧視、騷擾與虐待、職業健康與安全等幾個主要方面。CSC9000T并不是強制實施的,而是讓企業感受到其先進之處后自愿實施的一個管理體系。CSC9000T的核心是幫助企業規范管理行為,建立工會組織,健全員工勞動合同,建立和諧的勞資關系,促進企業盡其應盡的社會責任。與國際上其他社會責任要求相比,CSC9000T增加了對勞動合同的規定,并且特別加強了職業健康與安全的管理規范。
當然,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尚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但是,這畢竟是一個良好開端。其它各行各業的協會應參照學習,結合國外情況和本行業企業的實際,盡快制定出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和管理體系,為推動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創造條件。值得欣喜的是,2005年12月17日,由國資委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發起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聯盟”正式成立。并召開了“2005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大會討論制定了國內第一部綜合性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并發表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北京宣言》。問這將為我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 柏振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