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子提出的守柔思想,包括守柔的根據、守柔的意義、守柔的目標、守柔的原則和守柔的思路。它對中小企業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培育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戰略制勝,具有巨大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老子;守柔思想;中小企業;戰略;核心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27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6)03—0178-02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小企業對世界各國的GDP的貢獻越來越大。中小企業是指在勞動力或勞動手段、勞動對象,或產品,或固定資產價值等集中程度屬于中等或低等的企業。中國企業尤其中小企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絕大多數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新興的核心競爭力理論認為:處于弱勢地位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爭得競爭主動權。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是由加里·哈梅爾(Gary Hamel)和C·K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在《哈佛商業評論》一篇論文中首次提出的。核心競爭力也稱核心能力或核心專長,是能使公司為用戶提供某種好處的一組技能和技術。它包括:企業的核心技術能力、戰略決策能力、生產制造能力、營銷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企業文化等要素。其中,企業的核心技術能力是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而企業文化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老子的哲學正是弱者的哲學,他時時處處站在一個弱者的立場說話的。老子詳細闡明了他的守柔思想,為弱者由弱小變強大、以弱小勝強大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在當今“戰略制勝”的時代,老子守柔思想對于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形成正確的戰略思想、塑造健康的企業文化,進而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具有直接現實的指導意義。
一、守柔的根據:“守柔曰強”
老子的思想是以“道”為中心的。《老子》中的“道”既指世界的本原,也指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還指人的生活準則。老子的守柔思想是以“道”運動變化和發揮作用的規律為根本依據的,即“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老子是從世間萬物強弱轉化中看到了柔弱的表象后潛藏的強大的生機的。他觀察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本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強梁者不得其死”。“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因此他主張:“守柔曰強”。
“守柔曰強”應當作為中小企業經營戰略的指導思想。中小企業要保持柔韌,審時度勢,靈活應變,迅速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海爾的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剛剛成立時,果斷走專業化名牌發展之路,僅僅3年,海爾生產的電冰箱就躍居全國最受歡迎的產品電冰箱類第一名。杭州市“娃哈哈”集團以14萬元開辦費起家,開發出核心產品“娃哈哈兒童營養液”,僅僅幾年,就發展到全國500家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的前列。
二、守柔的意義:“利萬物”、“補不足”
老子主張持守柔弱,守柔的意義就是“利萬物”、“補不足”。他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有道的人應當無私奉獻,“圣人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適應民眾的需要,“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不辭辛勞地為民眾謀福利。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其企業經營戰略也應當考慮到快速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以最大限度地追求顧客滿意作為企業經營的根本宗旨。海爾的“真誠到永遠”,諾基亞的“科技以人為本”,沃爾瑪的“低價銷售,保證滿意”,都體現了“利萬物”、“補不足”的思想。
三、守柔的目標:“柔弱勝剛強”
《呂氏春秋·不二》稱:“老聘貴柔”。老子貴柔、守柔是想“柔弱勝剛強”。老子認為:“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他引用水來做比喻說:“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的確,水的力量是無窮的,從小處講水滴石穿,從大處說滔天洪水可以席卷一切、勢不可擋地奔流人海,而水性又是十分柔弱的。
就中小企業來說,其企業經營戰略的戰略目標應當是“柔弱勝剛強”,即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應當努力以柔克剛、以弱勝強,戰勝自我并戰勝競爭對手。海爾早期提出的成長理念“居危思進”、“我們唯一害怕的就是我們自己”和競爭觀念“創名牌”、“爭第一”,就體現了中小企業要超越自我、由弱小變強大,進而超越對手、以弱小勝強大的思想。
四、守柔的原則:“為而不爭”
老子進一步提出守柔的原則,即“為而不爭”。老子認為“道常無為”,這樣做到了“無不為”,所以有道的人要“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無為”其實是“實有而似無”的“為”,是一種不為人注意卻在實際發揮作用的行為。而且,在特別的情況下拒絕行動或沒有反應本身也是一種行動或行為。因此老子又說:“為無為,則無不冶”、“為無為,事無事”。老子認為要做到“為無為”,從反面來說,就是“不爭”。“不爭”并不是完全不爭,而是不肆意妄爭,做到“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老子提出的“為而不爭”的原則對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明確戰略重點和確定戰略方針有很大的啟示。中小企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爭有所不爭,要量力而行,找準定位,集中力量,構建核心競爭力。1985年春蘭公司的前身泰州冷氣設備廠共生產48種產品,卻無一“拳頭”產品。總經理陶建幸決定“甩掉副產,突出主業”,砍掉42種成本高、批量小的產品,集中力量于空調,使“春蘭”成為享譽全國的品牌。海爾在誕生初期,發現當時中國市場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產“名牌冰箱”,因此果斷決策要創名牌,現在海爾已躍居全國以致全球冰箱品牌市場占有率榜首。
五、守柔的思路:“以奇用兵”
老子還研究了實現守柔思想的一系列具體的策略方法。這些策略方法總的思路可以概括為:“以奇用兵”(五十七章)。弱者在面對強大對手時,任何正面的攻擊都是不明智的,正所謂“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孫子兵法·謀攻篇》)。用“奇”則可以為弱者找到生存和發展的機會。“以奇用兵”對中小企業在制定柔性經營戰略時確定相應的戰術對策很有啟發意義。具體而言,“以奇用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種策略方法:
1.“不敢為天下先”。老子主張“不敢為天下先”,這樣才能“成器長”。他反對主動進攻:“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敢進寸而退尺。”’他認為斗爭中最大的禍害是輕敵妄動:“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所以,他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為客”而“不為主”,采取后發制人的防御的做法最保險。
中小企業往往是后來者。后動企業在動態競爭條件下完全可以通過學習、模仿和創新不斷克服劣勢建立新的競爭優勢,從而趕超先動企業。青島電冰箱總廠幾乎是輕工業部最后一批電冰箱生產點廠家,為了以“起點高”來彌補“起步晚”的劣勢,最后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德國利勃海爾公司的技術和設備,這為海爾培育核心技術能力進而創名牌、爭第一奠定了良好的物質技術基礎。
2.之,“必固與之”。老子認為弱者必須與敵人作迂回曲折的斗爭。他說:“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在老子看來,原本相反的東西卻又都可以相成,老子把這些道理叫做“微明”(微妙的真理)。老子認為根據這些道理辦事,就可以“柔弱勝剛強”。
因此,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要樹立“代價意識”,重視企業的付出,這對企業有很大的積極意義。海爾所以能從虧損147萬元的集體小廠快速成長為如今年營業額突破1000億元的大型國際化企業集團,與海爾向社會奉獻了真誠和熱愛密切相關:海爾直接和間接解決了近二十三萬人的就業;向全球用戶提供了數億臺高質量產品;已上繳稅金約136億元;資助捐建了47所希望小學;奉獻了海爾獨特的管理模式;正在為中華民族創造一個中國人自己的世界級的名牌。
3.“全”。老子還主張弱者采取以曲求全、以屈求伸的策略,以最終成全事業。因為:“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正由于能曲,所以成全。反之,“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中小企業面對強大對手時也應當委曲求全,盡量避免成為對方攻擊的對象,若能與對方結成戰略聯盟就更有積極意義。微軟公司初創時只是一家小型企業,1980年微軟公司與IBM公司簽訂了協助IBM公司開發軟件的合同,從而借助強大的IBM公司的力量實現了迅速起飛;另外,多個中小企業委曲求全、求同存異組建起來的凝聚力強的中小企業命運共同體是堅不可摧的。溫州市的陶瓷、衛浴、地板、窗簾、燈飾、櫥柜、墻紙等行業的十多家知名中小企業走向聯合,自發組成了一艘統一宣傳、優勢互補、服務互督的家居裝飾“聯合艦隊”。
綜上所述,“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應當把老子的守柔思想放在老子思想體系中,深入發掘其內涵,獲得符合時代精神的新鮮啟示,并創造性地應用到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國企業尤其中小企業的經營戰略管理中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服務。
責任編輯 宋敬華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