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已成為社會的弱勢心理群體,心理健康問題令人擔憂。通過對1750名心理醫生進行問卷,我們經分析后得出的結論是,有60%的人認為應將體育活動作為一種手段來消除焦慮;80%的則認為體育活動是治療抑郁癥的有效手段;有眾多的心理學家認為有三分之二的心理疾病不是靠藥物而是靠通過體育活動來治療。這充分說明體育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本文運用心理量表SCL-90調查了大學女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了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及產生的主要原因,從體育鍛煉和娛樂活動方面提出了防止心理障礙產生的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大學女生;心理健康;體育活動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6)03-0169-02
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所要達成的目標之一。大學生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據有關資料研究表明,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并不樂觀,30%的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而且潛在問題呈上升趨勢,普通高校中,女生更為明顯,可見,嚴重的心理障礙已影響到大學女生的學習和身體健康,給學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也帶來了一定的工作難度。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研究大學女生心理健康狀況,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防止大學女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建議,以供同仁們參考。
一、研究對象、時間和方法
1.研究對象和時間:以鄂州大學2003級、2004級女生為例,實測人數256人,其中2003級女生為120人,2004級女生為136人,時間2004、9——2005、10。
2.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查閱體育核心期刊發表的關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國內外有關體育運動對身心健康作用以及相關學科中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的資料。(2)問卷調查法。全體受試者填寫由中國心理雜志編輯部編寫的癥狀自量表scl-90,該表評分采用五級評分制,即0:從無;1:輕度;2:中度;3:嚴重;4:相當嚴重;5:非常嚴重。統計時,半嚴重,相當嚴重和非常嚴重列為一類,對所測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并進行相關分析。(3)座談訪問法。直接或間接和女生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關心她們,了解她們的思想情況,參加體育活動情況等。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心理健康測試分析。統計表明,在學校女生中,10.55%有偏重的心理健康問題;16.80%有中度心理健康問題;38.98%有輕度心理不良反應;只有33.67%完全正常。在調查統計10項因子中,人際關系敏感焦慮、偏執得分明顯高于其它幾項,說明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而敵對,恐怖,強迫癥等相對較好,充分體現了大部分女生樂意生活在一個安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詳見下表)。
2.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調查顯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大學女生往往個體感到不自在,自卑,交際范圍狹窄、與同學合不來、對同學的優點易產生嫉妒心理等。心境憂郁、苦悶的情感為代表性癥狀,常表現出對生活缺乏動力,精神活力喪失,反應遲鈍,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更不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據我觀察,這是一種普遍現象。
3.產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1)學習心理問題。許多同學講,上中學就是為了考大學,上大學就是為了找工作,工作好壞幾乎與學習成績好壞無關。因此上大學后便失去了直接的學習目標,學習沒有動機,沒有動力,也沒有興趣,學習的精神支柱傾倒了。(2)環境適應問題。入學前,學生對大學的期望值一般都較高,入學后大學的實際情況和理想中的有差距,使一些學生產生失望感,導致對大學環境的不適應。同時在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和要求同中學相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這種寬松的以自學為主的學習環境中,許多人不適應,沒有了外在壓力,許多人茫然不知怎么學習。另外,自我價值感喪失。許多中學時期的學習尖子云集在大學里。學習優勢不復存在,尖子生成為一般學生,倍受老師重視已成歷史,學習榮譽可望不可及,使他們感到壓抑,心理不平衡,無助和無寄托的心理陰影使一些學生悲觀失望,甚至懷疑自己的價值。(3)人際關系問題。中學的人際關系比較簡單,大學人際交往的對象擴大了,交往也社會化和復雜些。而一些女生的心理還滯留在中學時期,面對大學的交往不論是廣度或深度一時難以適應。遇到問題獨自苦思冥想,不愿與他人溝通,進而導致心里疾病。(4)戀愛心理問題。大學生處于生理機能旺盛的青春期,性生理成熟的驅動,使他們產生探究異性的欲望,渴望與異性交往。但大學生的社會角色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性欲望的發展,主客觀矛盾使他們極易產生異常的性心理。(5)消費心理壓力問題。許多女大學生,由于潛在的消費攀比心理,形成巨大壓力。想買高檔用品,但又無錢;生活節儉又怕被別人瞧不起;花父母的錢太多又易產生負罪感,(6)就業焦慮問題。很多女生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人才流動、自主擇業方式還缺乏理解,由此產生對就業問題的不安、擔憂、害怕的焦慮感。(7)自身存在不良的生活習慣,情緒不穩定,意志薄弱,對周圍環境適應能力差,加之對目前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看不慣等。
4.結論。通過調查發現,有不同程度心理健康問題的大學女生是普遍存在一種現象,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不同的產生原因,要想消除大學女生的心理障礙,首先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加強體育鍛煉,在鍛煉中消除障礙。在運動中,找樂趣,在樂趣中鍛煉身體,在運動中宣泄不良的情緒,在樂趣中排除不良心理。
三、防范大學女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建議
1.要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因為健康第一是黨的指導思想,是學校體育的首要任務。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為了預防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促進大學生的成長發展,而大學生作為一個有文化的群體,思想活躍,情感體驗深刻,情緒波動較大,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又往往與女大學生們的思想和心理發展相關,形成了復雜的思想問題,因而,加強大學女生健康教育,促進大學女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是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方向。
2.要在體育教育和體育運動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雖說受家庭、社會和個體自身特點等因素的影響,但體育鍛煉的作用不可忽視。因為體育運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是直接、最自然、效果也最顯著。體育運動以其特有的內容和形式,使練習者在參與過程中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而這種感覺給學生帶來的直接感受就是學會了的愉快,提高了的欣慰,成功了的喜悅,勝利了的開心和自豪以及集體力量與自身價值的體現。參與的舒服感,觀賞享樂的滿足感都能消除人的緊張情緒,鍛煉人的意志,鍛煉人的個性,增強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激發人的進取之心,激勵人奮發向上和追求健康的生活目標,同時由于出汗也排泄了堆積在人體內的毒素,體質增強了,精神抖擻了,良好的情緒產生了。
3.要培養學生鍛煉的習慣和運動的能力。凡是有心理障礙的女生往往鍛煉習慣較差,她們大多數不喜歡體育運動,也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更不愿意參加一些競爭性的運動。因此,培養她們良好的鍛煉習慣和運動能力,是提高高校女生心理健康的關鍵問題。
4.要注意鍛煉的娛樂性和集體性。體育運動的項目很多。如籃球、排球、體育舞蹈、健美操等,都是女生喜愛的娛樂性較強的集體項目。如果學生經常參加這些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在運動中獲得快樂,轉移注意、發泄情感、消除緊張、忘卻煩惱和痛苦,消除孤獨感,有利于對學生個體心理健康起到喚醒的作用。在體育活動中,融于到集體當中去,體驗集體的溫暖和同學的關愛,這些對具有抑郁、焦慮、強迫癥、人際關系不好的學生有較好的緩解調節作用。
5.對學生要經常做一些心理健康測試。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多變的問題,應每年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測試,根據測試的情況按不同心理特點,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在體育教學中結合各科不同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來改善學生的心理環境,使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得到提高。
責任編輯 楊小民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請以PDF格式進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