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創新型國家”,表明國家要跨進一個新的里程了。
在跨進新里程之前先對過去做一點反思,理出一些值得人們深省的東西,不是沒有必要。
建設創新型國家,離不開科學技術主導。人類發展到今天,已和科學技術結成了極其緊密的關系。科學技術已成為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尊重科學,尊重技術,早已成為一個時代的自覺選擇。
然而,并不是每個人在每段時間、每件事情上都能抱著這樣的態度。
仍不能淡忘的例子是去年年底吉化雙苯廠的爆炸事件。爆炸造成松花江污染,讓鄰省的哈爾濱不得不暫停供水四天,一度鬧得人心惶惶。松花江下游沿線也一律未能幸免。因為松花江流入俄羅斯,所以事情還演化到外交領域,使得溫家寶總理不得不專門致信俄羅斯總理,表明我們負責任的態度,以便人家放心。而所有這些不過是因為一個操作員違反操作規程錯誤地操作了一個閥門。
工作流程和操作規范是人們依據對相關事物的科學認知制定的,其本身就是科學認識的凝結,必須予以尊重和遵守。然而,現實中的不少人并不這樣做。在很多地方違反工作流程和操作規范早已成為一種日久積深的習慣。而科學在這樣的習慣面前只能坐在冷板凳上無可奈何。
這樣的例子并不只表現在幾個個體上,在群體上也不乏表現。不該采伐的森林偏采,結果造成大面積水土流失,生態平衡遭受嚴重破壞;不該占用的耕地偏占,結果造成糧食緊張,直至引發物價全面上漲;不該上的項目偏上,結果打破了科學的生產布局,造成各種結構失衡,影響經濟整體發展……這些事情都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造成的,而是某些群體造成的。其實,只要稍加回顧,我們就會看到很多為了某種短期利益,甚至只是為了某種小小的便捷就把科學完全拋到一邊的例子。
這些例子都表明一個問題,即我們在對科學技術的基本尊重方面有嚴重的缺失。不消除這種缺失,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難以想象的事情。科學技術很強大,因為它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因而能指導人們正確的行動,幫助人們獲取巨大的自由和福祉;科學技術又很弱小,因為它在人們對它缺乏基本的尊重的時候,只能象一個形單影只的流浪兒。“建設創新型國家”,首先要求人們在自己的心目中建設一個對科學技術的起碼的真誠的尊重態度,并把這種態度滲透到各種習慣里、各種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