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協調推進農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推動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發展道路。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注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強農村生產力建設,針對制約農村生產力發展的突出問題,抓住關鍵環節,采取綜合措施,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二是要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廣辟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途徑,形成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三是要擴大農村基層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務開制度,開展普法教育,確保廣大農民群眾依法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四是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文化事業,倡導健康文明的新風尚,培育造就新型農民。五是要堅持以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促進農村和諧社會建設,關心農村困難群眾生活,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加強農村社會建設和管理。六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體制,統籌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充分尊重廣大農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全面增強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活力。
黨的領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保證。各級皆吞和政府要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切實所這件關系全局的大事抓緊抓好。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和重點,分步實施,扎實推進。要從農民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不斷讓農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廣大干部要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做到關心農民疾苦、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利益、增進農民福祉。
摘自: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