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克強到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市)建昌縣、凌源市和建平縣進行調研。他強調,要以發展縣域經濟為重要載體,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使發展的成果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
李克強在調研中強調,要把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載體,全面提高做好“三農”工作的水平。要以發展工業的理念謀劃發展農業,依托龍頭企業,培植壯大優勢產業,抓緊籌劃和建設一批對地區經濟具有重大牽動支撐作用的項目。圍繞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建設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與加工基地。利用當地豐富資源,推進資源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不斷拉長產業鏈條,形成支柱產業,培育區域特色產業。要以縣城和中心鎮為重點,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增強城鎮的聚集效應和輻射效應。促進農村人口、生產要素集聚,不斷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祥輯)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余欣榮強調扶貧開發貴在扶志、落在扶村、重在扶學、根在扶業
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余欣榮同志在最近召開的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強調扶貧開發貴在扶志、落在扶村、重在扶學、根在扶業。
落在扶志。扶貧首先要扶志,要啟發、教育、鼓舞貧困鄉村干部群眾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要幫助群眾戰勝自我,戰勝懶惰的自我、低能的自我和無能的自我。
落在扶村。多年的實踐證明,扶縣是大環境,扶鎮是基礎,但最終還是要落在扶村上。為此,要按照“加快發展、脫貧致富”的要求,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新一輪的扶貧開發規劃做好。
重在扶學。要在“十五”扶貧開發的基礎上,將扶學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將轉移培訓工作納入扶貧開發硬性指標進行考核。一是考核培訓了多少農民、多少輪次;二是考核轉移了多少農民。培訓農民的目的是為了轉移農民,促進農民增收。
根在扶業。要堅持開放式扶貧,扶貧思路要開闊,視野要寬廣,要有市場經濟意識,大力發展產業化扶貧,并且根據各縣、各鎮、各村的具體情況,進行分類指導、個別研究。通過扶持各地的工業發展,培青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持本地能人創業,掀起新一輪的扶貧開發熱潮。
(南昌市扶貧辦)
江西省政府辦公廳領導到定點扶貧村進行走訪慰問
省政府辦公廳黨組成員,紀檢組長胡祥圳、助理巡視員李少恒一行,在豐城市政府辛小敏市長、陳學軍、鄭曉勇、紀育生副市長等領導的陪同下,來到省政府辦公廳定點扶貧點——豐城市同田鄉鎮坊村進行走該慰問。
胡組長、李助巡先后走訪了夏有根等15戶貧困戶,為每戶送去慰問金400元,高級保暖被1床。在夏有根家,胡組長、李助巡噓寒問暖,了解生產生活情況,特別關注他們目前存在的實際困難等,并囑咐在場的鄉、村干部對夏有根要多關心、多幫助,切實幫助解決象他這樣的貧困戶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隨后,他們還走訪了該鄉敬老院28戶院民,并送去慰問金2000元,為他們送去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鄒和平、陳曉臻、謝凌)
2005年江西省移民扶貧見成效
2005年,省委、省政府確定全省計劃移民搬遷扶貧50000人,實際移民搬遷51993人。其中集中安置(含敬老院安置)7314戶34625人,分散安置3787戶17368人;有土安置6310戶30486人,無土安置(含敬老院安置)4791戶21507人。
經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一年來的共同努力,截止2006年1月底,全省已搬遷移民入住9519戶44239人,占實際人數85.1%。六個設區市搬遷進度(已入住率)分別為:萍鄉市91%、吉安市89.7%、九江市85.7%、贛州市83.7%、撫州市82.3%、上饒市80.1%。移民扶貧資金到位進度各地進展不一,省財政扶貧資金100%到位,但設區市財政配套資金只有吉安市、上饒市和萍鄉市100%到位。移民扶貧資金發放到移民戶手中數各設區市分別為:九江市93.3%、吉安市89.5%、贛州市85.5%、萍鄉市64%、撫州市63.3%、上饒市59.5%。
(江西省扶貧辦移民處)
陜西省農業廳研究支持扶貧點新農村建設項目
省農業廳廳長梁鳳民帶領機關主要處室負責同志深入到包扶的富縣交道鎮交道村,就農村先進性教育和新農村建設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先后同縣、鄉負責同志及交道村黨員干部進行了座談,研究從以下方面對交道村及縣、鄉兩級新農村建設項目進行支持。一是支持10萬元,用于交道鎮交道村和東茄子村標準化示范果園(節水灌溉)建設。二是支持10萬元,用于交道鎮以果農為主的農民培訓。三是支持lO萬元,用于交道鎮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四是支持30萬元,用于富縣蔬菜工廠化育苗建設。五是支持20萬元,用于富縣職業中學建設。六是支持lO萬元,用于富縣農村信息入戶工程建設和交道鎮黨員電教設備購置。七是支持10萬元,用于交道鎮交道村和東茄子村果園清草旋耕施肥機的購置補貼。(陜西省扶貧辦)
贛州市扶貧辦舉辦文秘宣傳工作培訓班
為提高扶貧干部的業務水平,總結與部署科技扶貧和扶貧宣傳工作,市扶貧辦于3月10日在贛舉辦了一期全市扶貧文秘宣傳工作培訓班,各縣(市、區)扶貧辦分管領導和秘書股長參加了培訓。培訓班主題是:開展扶貧業務文秘知識培訓;總結“十五”期間科技扶貧與扶貧宣傳工作情況;表彰了2005年度扶貧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研究部署2006年科技扶貧與扶貧宣傳工作。市扶貧辦副主任羅開蓮參加會議并講話。(劉守敏)
宜豐縣開展領導干部“321”結對幫扶月活動
為進一步將“321”扶貧幫困活動做好、做實、做出成效,宜豐縣在全縣開展了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為結對幫扶對象辦實事、做好事為主要內容的結對幫扶月活動。結對幫扶月期間,要到結對幫扶對象家中進行一次走訪,積極宣傳黨和政府的解困幫扶政策和有關惠農舉措,全面了解掌握幫扶對象的生產、生活狀況。辦好兩件實事。根據各自幫扶對象的具體情況,從更新思想觀念,解決生產、生活困難,提高增收致富能力等方面為結對幫扶對象做好兩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要求在活動月內給予幫扶對象100元以上的資金扶助,種好50棵楊樹,切實為幫扶對象解決一些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熊曉勤)
上高縣采取三結合搞好“十一五”扶貧規劃
上高被列為“十一五”全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4個。目前編制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扶貧開發的目標,扶貧開發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組成內容,扶貧開發就是要在貧困鄉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因此,《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規劃》,也是重點村的《十一五經濟發展規劃》,編制好“十一五”扶貧規劃,是搞好扶貧開發的前提,意義重大。
在編村級扶貧開發規劃的過程中,四個村先后召開了兩委班子會,村民代表大會,相關部門現場辦公會及全村群眾大會;組織村黨文書和村主任到鄰近縣參觀學習;在群眾參與項目選定的基礎上,縣扶貧辦還組織了專業技術培訓;對扶貧項目邀請有關認真評估、論證。農民參與項目的招投標、項目的投工投勞,老黨員、老干部、貧困戶參與項目的監督,檢驗驗收。(況選明)
安遠縣結合新農村建設開展扶貧開發
安遠縣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根據本縣貧困地區的實際,按照全縣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堅持以經濟建設為基礎,以產業發展為重點,朝著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開展扶貧開發,加快了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步伐。
安遠縣于年初整合全縣干部力量,整頓干部工作作風,向全縣42個貧困村分別派出了扶貧工作組。工作組下到貧困地區后,把扶貧開發寓于新農村建設之中,在貧困鄉村中,以促進農業產業為主攻方向,帶動村民積極發掘資源發展經濟。帶動了全縣果業、西瓜、生豬生產的蓬勃發展。農民們從此不再為瓜果、豬肉的銷售、儲藏犯難發愁,放開手腳搞開發。去年一年,凈增臍橙果園面積5萬畝,西瓜種植面積7.6萬畝,生豬出欄數比上年增加11.2%。(黎先朗)
吉州區扶持扶貧龍頭企業發展
近年來,吉州區堅持“扶持扶貧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貧困戶”的思路,把扶持扶貧龍頭企業作為增加貧困戶收入的關節點來抓,依托區位和資源優勢,以建立農業特色基地,扶持壯大扶貧龍頭企業。搞活流通為中心,加大力度,強化領導,優化服務,全區初步形成了以畜禽為重點的扶貧主導產業。一批扶貧龍頭企業逐步發展壯大,涌現出江西牛牛公司、吉安思倍得農牧有限公司等農業扶貧龍頭企業,扶貧龍頭企業經營正朝著“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一體化方向健康發展,實現了企業增效、貧困戶增收的雙贏目標。(李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