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石城縣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緊緊圍繞《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提出的各項目標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開展社會扶貧工作,取得了好成績。
一是發揮定點單位的扶貧熱情。“十五”期間,石城縣有省民政廳等3個省直單位、市臺辦等8個市直單位和85個縣直單位在全縣85個行政村(含重點村)實行定點掛鉤扶貧。為了發揮定點單位的扶貧熱情,調動工作的積極性,該縣按照省市的要求采取每年由縣委縣政府下達定點幫扶工作的文件,明確定點幫扶工作的目標要求和任務,每半年組織檢查評比一次,經常與省市掛點單位聯系,熱心幫助掛點單位扶貧工作組同志的工作和生活,使他們生活上舒心,工作上順心,扶貧的熱情不斷高漲。經統計,在“十五”期間,掛點單位為定點扶貧村共投入資金580.29萬元,其中省民政廳就投入259萬元,為所掛的鎮、村辦了一系列實事、好事,解決了村民“行路難”、“就讀難”、“灌溉難”等8大難問題。江西科技師范學院特別注重對掛點村的扶持,四年累計投入資金58.08萬元,有效改變了掛點村的落后面貌。江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熱心幫扶,為掛點村接通了鄉到村的水泥公路,新建了32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動中心。
二是一貫注重抓好“321”領導干部結對幫扶工作。“十五”期間,該縣每年都有650余名副科以上的干部與700余貧困戶結成幫扶對于,縣委、縣政府對結對幫扶工作十分重視。(1)領導帶頭結對,30名縣級領導幫扶了60余戶貧困戶。(2)縣委下發了文件,提出了具體的幫扶目標和要求。(3)每年都要開展幾次全縣性的大型活動,二是全體干部和黨員參加的抗洪救災連心活動,要求每一干部量力而行,帶上慰問金幫扶戶家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實際困難。經統計,幾年來,干部共投入結對幫扶活動資金74.4萬元,用于救助失學兒童1320名,救濟殘疾人588入,幫助2410戶貧困戶發展養殖業,扶持1300戶果農發展臍橙等果業3.1萬余畝,指導1360余貧困戶發展優質烤煙生產,使不少貧困戶擺脫貧困,有的邁上了小康路。
三是注重發揮民間協會組織的作用。積極發揮民間協會組織的作用,廣泛籌集資金來搞好公益事業和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十五”期間該縣共收到捐贈款324萬元,捐贈物折款176萬元,扶持改建學校16所,興建引水工程73處,助學1100人,助醫61人,助殘132人,救濟特困戶565戶1530人。
四是堅持了捆綁資金,整合扶貧資源的做法。“十五”期間該縣注重加強了與慈善機構的合作,通過縣慈善會聯系爭取香港世界宣明會加入了該縣重點村建設行列,捐贈資金90萬元,其中還捆綁20余萬元水利建設資金,使浩大的工程項目得以順利建設完工,解決了全村人畜飲水、灌溉用水困難的問題。小松鎮羅溪村是一個交通不便,距鎮11.7公里的邊遠村,該縣用38萬元財政扶貧資金,捆綁了近100萬元的交通建設資金,接通了鎮到村的水泥公路,解決了三千多村民盼望已久的行路難問題。據初步統計,四年全縣重點村共捆綁項目建設資金1102萬元,有力地-促進了該縣重點村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經濟社會事業的發展。
五是發揮企業帶村幫戶的作用。石城縣企業雖不算紅火,但在帶村幫戶,扶貧濟困活動中的作用卻發揮得很好。江西銘鑫冶金設備有限公司是石城的一家民營企業,總經理李根銘從辦廠之初就心系鄉民,把吸收當地貧民進廠,帶領他們擺脫致富奔小康為己任,幾年來有近百名原來“脫貧無門”,“盼富無效”的貧民先后告別了貧窮,走了上富裕路。
六是發揮扶貧貼息款承貸爭位扶貧濟困的作用。“十五”期間,石城縣煙草公司、石城中學、人民醫院三個單位承貸了扶貧貼,包款后,主動按規定比例拿出一定的貼息金建立了各種扶貧專項基金。石城縣煙草公司拿出8.5萬元用于建立煙草發展專項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