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進樂安縣龔場鎮殷坊村,人們會驚喜地發現昔日交通閉塞、信息不靈,窮得叮叮響的小山村,如今大變樣:寬寬的水泥路伸進村里,嘩啦啦的自來水進入農戶,山里娃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課,一排排嶄新的農家小洋房里配備了有線電視、程控電話、沼氣灶、衛間、書房。
訪貧問苦察民情
2002年5月,以市政府辦紀檢組長姜同根為組長的扶貧工作組駐村伊始,便不辭辛勞地與鎮村干部一道翻山越嶺,走村串戶,訪貧問苦,層層召開村組干部黨員、村民代表座談會,傾聽他們對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建設和意見,分析村里貧困現狀和致貧原因,謀劃擺脫貧困的措施和對策,為制訂科學的、切合實際的扶貧開發規劃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在走訪中,工作組同志發現村民悲觀失望和“等、靠、要”思想嚴重,于是他們深入宣傳貫徹中央新時期扶貧開發政策和黨的十六大精神,教育廣大干部群眾在上級扶助的同時,樹立決戰貧困、加快小康進程的勇氣和信心,立足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做到依靠不依賴,苦干不苦熬,充分激發群眾奮發圖強、自我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要求每位村干部時刻關心群眾,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密切了干群關系,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日益增強。2003至2004兩年夏征,村民們一季完成了全年的農業稅征收任務。
揮灑汗水奔基礎
殷坊村是龔坊鎮一個邊遠偏避的小山村,基礎設施薄弱是制約村級經濟發展的重要因于。出村公路是一條坑坑洼洼、泥濘不堪小山路,通過努力爭取項目資金達65萬元,組織村民投工投勞集資解決一部分,工程承包方墊付一部分,一條總投入達102萬元,長45公里、寬4米的水泥路于2004年底鋪設完畢,圓了祖祖輩輩盼望出村有好路走的夢想。村小學低矮破爛的校舍己被列為一類危房共查封,山里娃靠租用陰暗潮濕的民房上課,惡劣的教學條件牽掛著工作組同志的心。他們打報告、廣聯系,多方籌措資金15萬元改善辦學環境。2002年底,二層鋼混結構擁有6間教室420平方米的教學樓里傳來了150余名山里娃朗朗的讀書聲。以往該村每逢下雨,污泥濁水橫流,直接影響著村民飲水質量,大多數村民要到1公里發以外的山上挑泉水飲用。工作組發現這一情況后,組織村投工投勞,在全村實施自來水工程。2003年底,已打井9眼,鋪設主管道2000米,全村190余戶村民已用上干凈清亮的山泉自來水。與此同時,工作組的同志還親自動手,與村民一起清垃圾、清污溝、清路障,整治村中的“臟、亂、差”,美化村容村貌。
培植產業拓富路
如何培植壯大困地制宜的扶貧主導產業,增強“造血”功能,是工作組思考最多的問題。通過調查走訪,他們發現該村土質和氣候非常適宜種植烤煙,種烤煙之所以不受村民歡迎,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種煙技術,效益低不合算。于是,工作組與鎮村干部統一思想,加大科技服務力度,聯系并組織科技人員給當地的種煙能手講授種煙烤煙技術,在全村推廣烤煙生產,培植種煙能手帶頭示范輻射,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并資助3萬元新建烤房。該村現已成為賣坊鎮烤煙生產主產區,樂安縣“一村一品”示范村、扶貧開發的明星村。現在段坊村人均純收入已由2001年921元,增加到1768元,高出全縣農民平均年純收入200多元,貧困戶已由2001年的318人減少到31人(基本上是社會保障戶),低收入戶已由2001年的592人,減少到88人。全村農民憑著自己一雙勤勞的雙手70%以上建了新房,90%以上購置了新家俱,日子已過得紅紅火火。
目前,“田中煙、山上果、放養牛群滿山坡”的富民強村產業扶貧工程正在該村實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