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教師 李紅艷等 指導教師 蔣雯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通常都是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開展的,這一問題的解決幾乎沒有或很少有現成的資料,所需要的數據、實例,都要靠學生自己去尋找、查閱、選擇、摘錄。因此,收集、分析與處理信息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
在具體活動中,我們將每個活動過程都視為“獲取信息”的過程,并且明確以下幾點:首先,“信息”并不等于只是文獻資料,文獻資料只是信息來源之一。其次,綜合實踐活動的每個階段都需要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但目的有所不同。再次,收集、分析與處理信息的方法各異,關鍵在于教師的指導。
所以,本次專題活動就試圖從“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人手,對綜合實踐活動做一些探討與研究。
論述一:收集信息
1.確定明確的收集目標
李紅艷——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收集。
確定明確的收集目標,也就是說在學生收集信息前,指導教師要先告訴學生查找什么樣的信息,讓學生學會有針對性地進行信息的收集。以前我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時,事先就沒有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指導,結果學生收集上來的信息內容篇幅較長,只要和查找的內容有點關聯的就全都收集上來,這樣整個活動收集上來的信息雜亂、零散,針對性不強,給活動的順利開展帶來了困難。記得《教育學》中曾指出:實踐,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有目的的去做一件事,然后再學習做事的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認為指導學生收集信息時一定要培養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收集。
李欣——拓寬思路、確定目標。
我贊同李老師的觀點。但是我還認為,要想使學生收集到的信息更有價值、更全面,我們還要幫助學生拓寬研究思路,幫助他們確定具體的收集目標。我在指導學生活動時就有所體會。記得有一次我組織學生進行《冷飲食品的衛生調查》活動中,在第一個班級進行準備活動時,我直接把收集的任務拋給學生,讓學生收集有關冷飲食品的信息。結果在匯報交流時我發現學生收集的信息非常少,而且內容單一,大部分學生只收集了冷飲食品的包裝袋,還有一些同學收集了冷飲食品認證方面的資料。通過反思,我覺得老師沒有幫助學生確立明確的收集信息的目標,學生盲目地去收集,所以效果不理想。于是在另外一個班活動時,我讓學生先選擇自己喜歡的收集內容,確定為自己的收集信息的目標,然后根據不同的收集目標,組成幾個小組。這樣一來,收集的內容一下子就豐富起來了,有收集冷飲食品包裝的,有查找冷飲食品衛生管理的法律、法規的,有查找冷飲食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還有的要到冷飲廠、超市去調查冷飲食品的生產情況和品種、價格的。學生個個磨拳擦掌躍躍欲試。他們有了明確的目標,收集到了大量豐富而有價值的資料,為學習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李紅艷——不同活動階段,收集信息的目的不同。
我想提醒各位老師,綜合實踐活動在不同的活動階段,收集信息的目標也是不盡相同的。像活動準備階段,主要是盡可能地從多途徑廣泛地、全面地收集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篩選、比較、分析、定位,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確定方向,收集信息的形式是開放的;而在活動的實施階段,我們主要收集與本次活動內容有關的信息,收集的信息要有針對性、有計劃、有目的、有重點,并將主題活動引向深入;活動的總結與交流階段屬于信息的歸納整理階段,主要是將收集的信息進行篩選、處理和加工,使信息能充分驗證活動的成果。
2.選擇恰當的查閱方法
肖甲芬(師)、陳思含(生)——談利用圖書報刊(即文獻資料)等進行信息的收集關鍵在于教師的指導。
陳思含:我先來說,我最喜歡看書了,所以我愿意到圖書中去查找信息。上學期,在進行《蔬菜的營養》這個主題活動的時候,肖老師讓我們回家翻書查資料。我當時很高興,因為我家的書特別多,方方面面的資料都能查到。晚上寫完作業,我就開始挨本翻,一直看到9點多鐘,才找到了2條信息。我真想把所有的書都看一遍,但是太晚了,只好睡覺了。第二天到學校才知道我班多數同學沒有完成這個作業,老師很生氣,批評我們沒有認真對待這次活動。其實不是這樣,是因為時間短,家里書太多,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所以才沒查到,讓老師失望了。
肖甲芬:確實是這樣,那次活動,全班40多名學生查到信息的也就幾個人,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生氣之余,我又冷靜下來分析了原因。我覺得責任不在學生,而在于我沒有教給他們正確的查閱方法。家里書多沒時間查,家里書少的查不到。針對這種情況,我考慮了一個辦法,在第二次活動的時候,我和學生一起討論制訂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查閱方案。(如下圖。)

這個方案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第一,要確定收集的主題。第二,要了解資料的類型。不能僅限于圖書,只要是文字資料都可以廣泛地去收集。第三,要明確收集的地點。不能局限在家里這個小天地。第四,收集的時間。由一天放寬到一周,這樣,學生就可以利用雙休日走出家門,到社會上去收集。第五,要學會查閱的方法。首先了解資料的分類,其次是看書名題目找出與主題相關的書,最后查出目錄快速找到頁碼。第六,記錄信息。
制訂好方案以后,我又針對這個主題讓同學們重新去收集相關信息,結果和第一次完全不同。同學們去了不同的地方,廣泛查閱了大量的文字信息,全班同學共收集到了100多條信息,比如.蔬菜的分類、各類蔬菜的營養以及它們的各種吃法等,非常豐富。
陳思含:肖老師指導我們用正確的方法查閱資料后,我回家只用了一會兒工夫就把上一回剩下的書看完了,結果發現,我家關于這個主題的資料特別少。但是我并沒有灰心,在星期六那天約了我班的小博、小寧一起去了市里的圖書館。按照老師說的方法,我們首先詢問管理人員,了解到《蔬菜的營養》這方面的資料應該在三樓的營養與健康的資料中去查找。找到具體的地點后,發現這類的書特別多,我們又通過看書名,找到了與主題相關的書,然后通過查目錄,很快就找到了具體內容的頁碼。這樣我們幾個人分工合作,不到2個小時就記錄了30多條有關蔬菜營養方面的信息。第二天,我們的出色表現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我們高興極了。通過這次查找信息,我發現市圖書館的書都是分類擺放的,雖然多,但是一點也不亂,查找資料非常方便。我回家以后,也把我家的書按類別整理了一下,還貼上了標簽,為以后看書提供了很多方便。
肖甲芬:通過這次主題活動,我意識到了,雖然利用文獻資料來收集信息簡便實用,但是千萬不要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必須讓學生學會怎樣去收集,還要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這樣做,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付強(師)、寧思瑩(生)——談利用網絡收集信息要注重上網前的培訓和指導。
付強:現在是個高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要想獲得某一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動向,就不能忽略網絡——最快捷的查找手段。所以,我就比較提倡利用網絡來獲取信息。記得在組織學生進行《交通安全》的主題活動時,我建議學生利用網絡查找信息,可是不但信息沒查到幾條,問題卻發現不少。有的同學不會上網,有的反映在新浪、網易、搜狐這樣的綜合性網站上查不到交通安全的信息。面對這種情況,我就對學生進行了上網方法的指導和培訓,還向學生推薦了全球著名的信息搜索引擎“百度”和“Coogle”網站。這兩個網站只要把要查找的內容的關鍵詞輸入后點擊回車,我們就會查到相應的信息。這種方法易于掌握,而且省時高效。
寧思瑩: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已經能用這種方法在網上熟練地查找資料。我們不但查到了大量的有關交通安全的文字信息,還有關于交通安全的漫畫、兒歌,以及各種交通安全的標志。有的同學還查到了一個具有兒童風格的交通網站。
付 強: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學到了很多有關交通安全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利用網絡來獲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這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這次活動明顯地突出了網絡媒體在信息收集方面的優勢,但是要注重方法的指導,只要我們老師在活動中注意采用正確的方法科學地引導學生健康上網,文明上網,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一定能得到全面的提高。所以我覺得,利用網絡來獲取信息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宿寶安(師)、李培林(生)——談進行社會調查要設計可行的活動方案。
李培林:圖書和網絡的兩種收集方法我們都很喜歡,但是我們最喜歡的還是走出去,到社會上、社區里,親自去看一看,聽一聽,去感受,去體驗。這樣獲得的信息印象才更深刻,才更能有助于我們學習和活動。上次我們進行《小食品的調查》主題活動時,我們就走進了大福源超市。沒想到大型超市管理得相當嚴格,售貨員阿姨根本不讓我們調查、記錄和照相。我們在和售貨員商量的時候,引來了超市的負責人,當他了解了我們這次活動的目的之后,非常支持我們在超市展開調查。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定要向別人說清楚自己的想法才能獲得理解和幫助。這是我在收集信息時意外的收獲。

宿寶安:真正去實施社會調查并不像我們想像得那么容易,調查之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但是在爭得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下,我們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時就應該有一份翔實可行的活動方案,這才是最關鍵的。
記得第一次分配學生去調查后,學生反饋回來的調查結果讓我大失所望,他們活動后帶回來的調查表內容大多零散、無序。我正在沉思的時候,一名學生的話讓我恍然大悟。他說:“宿老師,大福源的食品太多了,我們東看西看,都不知道記什么好啦,小麗喜歡果凍,她就在果凍柜臺前調查,別的食品看都不看。”對呀,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最喜歡的小食品進行調查,之后再綜合到一起,這樣收集的信息不僅豐富,而且會更全面。于是我就和學生一起制訂了調查方案。這次,我一改以前只注重結果不關注過程的做法,把調查的時間、地點、人員和小組的分工、調查項目等都做了精心的設計。(如上圖。)我們第二次調查時,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小食品,自由選擇活動伙伴組成調查小組。而且同一種食品可以分別從品牌、價格、口味、營養成分、包裝、生產情況等方面逐一調查、記錄。這樣,可以使學生更翔實地了解每一種小食品的情況,進而為后面的信息交流做了充分的準備。
李培林:正像宿老師所說的,拿著這份方案,我們第二次再去調查時感覺好多了。因為活動的方案就是我們的指路標。在售貨員阿姨的介紹下,我們果凍小組了解了百余種果凍的各方面情況。我們仔細觀察,感受食品的質量;親自品嘗果凍,感受不同品牌口感的不同;交流感受,認真記錄。這樣就為今后分析和處理信息做好了準備工作。
宿寶安:我們能感覺到,這次同學們的收獲要比上一回多得多。這些經過親身體驗而獲得的信息不僅形成了學生手中的文字資料,更深深地印在了他們的腦海里,至今他們仍然記憶猶新。
3.注意事項
李欣:關于社會調查我想補充一點。社會調查的順利實施,除了要有詳細的活動方案,更重要的是老師要在活動前做好與相關單位的溝通,以得到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另外,在活動時還要采取周密的措施,保證學生和老師的人身安全,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肖甲芬:對,我們還要取得學校和家長的支持,這樣才能保證我們活動的有效實施。
賈艷玲:我想針對查閱圖書強調兩點:一是指導學生查閱正版書籍,從正版書籍中獲取科學、準確的信息;二是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育他們不要在別人的書籍上亂涂亂畫,從小事上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公德。
李紅艷: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利用廣播、電視、電影這些媒體來獲取信息時,應該注重平時的積累。因為我們不是為了收集信息而來看電視、聽廣播的,即使有目的地去看、去聽,也不一定能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所以我認為,利用媒體來獲取信息,就要在平時的看、聽的過程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隨時地記錄、收集起來,需要的時候就可以使用了。
論述二:指導科學分析和處理
栗 杰(師)、丁 寧(生)——談初步刪除重復無用的信息。
栗 杰:收集完信息后,我班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出現了重復信息、與活動無關的信息或者不完整的、甚至是錯誤的信息問題。這樣的信息給我們的活動帶來不少麻煩。所以,我想提醒指導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學會有效地分析和處理信息,這對他們的實踐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收集到的信息不一定都是對的,也不一定都是有用的。如果學生根據這樣的信息寫自己的報告,那他的結論就會偏離研究的主題,甚至得出錯誤的結論。以我的指導經驗,在學生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后,首先要指導學生對信息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處理。這一環節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步驟:1刪除重復信息;2刪除假信息;3刪除作用不大的信息。
丁 寧:栗老師的這個方法可幫了我們的大忙。在開展《我的手》專題活動時,我們第三小組的6個人共收集信息47條,老師就指導我們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處理:
第一步,刪除重復信息。那次有3名同學收集到“手包括手腕、手掌、手指三部分,呈扇面狀與腕關節相連”的信息,我們就把其中的兩條刪去。
第二步,刪除假信息。我們班小風同學收集到一條信息說“手的皮膚上有許多毛毛,它只有排汗作用”。這條信息不準確、不全面,所以也刪去了。
第三步,刪除作用不大的信息。我們班小娜同學收集的是有關黑手黨的信息;小林同學收集到的是有關動物小能手的信息。這些信息都與主題關系不大,也刪去了。
經過這三步的處理,精簡和優化的信息就剩26條了。
最后,我們從這些信息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有用的寫研究報告,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李紅艷:我有一個問題,刪除無用的信息,這些信息就真的無用了嗎,是將學生的勞動成果丟掉了嗎,
栗 杰:當然不能扔掉了。我們所刪除的信息,主要是因為那些信息對我們的這次活動沒有什么作用,所以必須刪去。但是我們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大量地采集信息,強調學生在收集時的學習過程。為此,我的做法是把對本次活動無用的信息放到個人信息資料袋了,這樣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許會用到的。
賈艷玲(師)、孫 微(生)——利用信息本進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
孫 微:以往我們收集上來的信息都記錄在一張紙上,每次用完就扔掉了。后來我想能不能像我們語文綜合本那樣,將信息整理到一個本上,這樣信息就不會浪費了。于是我自己設計了一個資料本,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賈艷玲:可以說,學生的潛力是很大的。當孫微同學把她設計的資料本拿來給我看時,我真的很感動。雖然資料本上只設計了二三項內容,但是卻給了我很大啟示。何不就用學生常用的學習本整理信息呢,于是我和學生一起討論設計了信息本,確定了6個欄目:收集的時間、地點、信息條數、信息來源、活動主題、內容摘記。
孫 微:在《花與生活》的專題活動中,我在家里看到了《少兒百科全書》植物部分的資料,選擇了五個部分。這里展示的是其中的“花語”和“好詞佳句”部分。(如右圖。)“花語”部分,我用表格的形式進行了整理,看起來一目了然。“好詞佳句”部分,我采用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用圖片展現荷花的美麗,用句子描繪荷花的美麗。
李 欣(師)、寧思瑩(生)——利用信息采集卡進行分析和處理。
寧思瑩:賈老師,您們用資料本收集信息的方法很好。我們老師讓我們收集信息的時候是用信息采集卡。這就是信息采集卡。(如下圖。)

這里的“班級”、“姓名”、“時間”和“來源”與賈老師的一樣,不一樣的是一條信息填一張卡。采集卡橫線上可以填主題活動名稱或者是類別名稱,便于分類。題目這一欄,可以填文字的題目,也可以填音樂或錄像的題目,沒有題目的還可以自己擬定一個填上。主要內容一欄中可以填摘錄的內容,也可以自己概括出一段話寫在上面,很方便實用。
李 欣:我們當時設計這種信息卡的意圖主要有二點:第一,卡非常小巧,便于隨身攜帶。學生隨時隨地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就可以隨時記錄。可以記錄文字信息,也可以記錄音像信息,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收集信息的習慣。第二,便于分類保存信息。學生可以把信息卡分類投入到相應的信息袋中,什么時候需要就可以抽出來使用,為綜合實踐活動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李紅艷——分析處理信息之后應該進行資源共享。
在分析處理信息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資源共享。因為,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所收集到的信息也是有限的,集體共同收集到的信息才是豐富的、全面的。所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注意創設交流、合作的氛圍,引導學生進行信息調劑,達到資源共享。讓每個學生在同學之間、小組之間的交流中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和想到的,通過各種形式進行交流。在信息交流與碰撞的過程中達到信息共享,取得1加1大于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