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宮:遼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
教材分析:本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一些交友的原則,懂得關心、關愛同學,建立起和諧的群體關系,做一個寬容、大度的人。
設計理念:本課設計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利用他們以往生活中得到的情感體驗做基礎,以與同學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為主線,教育學生懂得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學會和同學友好相處,能在同學需要幫助的時候奉獻愛心。整節課要使學生在愉快、和諧、互助的氛圍中學習,塑造他們與人友好相處的品質。
教學目標:感受到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能夠與同學平等相處,學會關心、尊重同學,與同學建立起真上的友誼;在同學有困難時能夠主動幫助同學,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教學準備:錄音機、歌曲磁帶、卡片。
教學課肘: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首先請大家聽一段歌曲,會唱的可以跟著唱。(放歌曲《永遠是朋友》。)
師:同學們聽過這首歌嗎?它的名字是《永遠是朋友》。唱的是朋友之間的友情無價。那么,你們知道怎樣交朋友嗎?會與同學和睦相處嗎?我們這節課就宋學習第6課《讓我們手拉手》。(教師板書課題。)
點評:《永遠是朋友》是大家熟知的一首歌,以這首歌引入新課學習,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領會朋友間的友誼是最珍貴的,為學習新課奠定基礎。!
二、感受友情
師:同學們,你們在…起學習已經三年了,與同學之間發生的哪些事讓你感受到快樂呢?
生:我覺得和同學做游戲很快樂。
生:和最要好的同學說說心里話非常快樂。
師:聽到你們有這么多快樂的事,知道你們有這么多好朋友,我真高興。那么在與同學交往中有沒有讓你不高興的事?
生:每當聽同學說臟話的時候我特別反感。
生:有的同學脾氣不好,好生氣,我不敢和他接近。
師:從大家的發言中可以看出和睦相處是多么重要啊!那么怎樣才能與同學和睦相處呢?請各小組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然后把你們的想法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各小組討論后派代表講述小組想法。)
生:我們組認為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必須互相尊重。
生:我們組認為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才能相處得好。
生:我們組認為同學之間多交流,彼此多了解才能相處得更好。
生:我們組認為同學相處真誠最重要。
生:我們組認為同學相處要心胸開闊。
師:大家真愛動腦筋,好樣的!那么,如果遇到一些實際問題你們會處理嗎?讓我來考考你們吧!我這有一些測試題,各小組領題回去后一起來商討解決辦法。
(各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辦法。)
師:我們來檢查一下各組做得怎么樣,第一組先來吧。
生:我們組的題目是:同學洗手不小心弄濕你的作業奉怎么辦?我們是表演出來的,下面請我們組的兩名同學來表演。(生表演弄濕同學的作業本后有禮貌地道歉。)
生:我們組的題目是:為了友誼考試時可以幫同學打小抄嗎?我們幾個都不同意這種做法。我們可以課后幫他學會這些考試題。
生:我們組的題目是:面對值日生不掃地還發脾氣你怎么辦?我們認為他這時可能心情不好,不能和他對著干,可以幫他掃,或讓別的同學來掃這里。
生:我們組的題目是:同學失約了怎么辦?我們想可以打電話問一問,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理解,我們不會生氣的。
師:你們給了我—個大大的驚喜,小小年紀把問題處理得這樣好,真不簡單。同學們,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之上,它需要用愛心栽培澆灌,這樣做,我們同學關系才會和諧融洽。
點評:從學生的生活入手,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尋找與同學和睦相處的方法,讓學生通過體驗感悟友誼是建立在互相關心、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的基礎上的,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三、奉獻愛心
師:你們一定得到過同學的幫助,心里是什么感覺?你們也曾幫助過別人嗎?心情怎樣?
生:我剛轉學宋時很孤單,有兩個同學主動找我玩,我可高興了。真的從心里感激他們。
生:有一次在小飛家吃飯,小飛主動給我夾菜,我心里熱乎乎的,有在家的感覺。
生:那天中午小暢買飯的錢丟了,我主動買了盒飯給她吃。她很感動,我也很高興,能幫助別人真的很快樂。
生:去年為小偉捐款時,我把20元壓歲錢捐給了他,感到很高興。
師:我為同學問的真情所感動,在課前調查中我發現我們班有兩名同學現在需要大家幫助。你們肯伸出友誼的手來幫助他們嗎?
生:(齊答)愿意。
(教師介紹兩名有困難的學生的情況。)
師:各組想一下你們準備幫助哪名同學,然后制定一個可行的幫扶計劃,好嗎?
(學生組內制定計劃,教師巡視指導。)
師:哪組先來說說你們的計劃。
生:我們組想先和小林同學交談,根據他的困難和需要幫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生:我們組準備與小琦建立學習小組,每天放學后輪流到她家一起做作業,雙休日再聚到一起互相檢查一下。
生:我們組也想在課余多幫小琦補課,比如說課間或放學后,隨時隨地我們都可以幫她。
師:大家的計劃擬定得不錯.不知那兩位被幫扶的同學有什么想法?能說說嗎?(兩名同學都向大家表示感謝)我衷心地祝愿你們互幫互助共同進步。記住,要把計劃付諸行動,堅持長久啊!
點評:學生通過談自身的心里感受,明白有困難的人多么希望別人的幫助,而幫助別人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展開幫扶活動,可以讓學生為有困難的同學獻愛心,培養他們樂于助人的好品質。)
四、總結升華
師:同學們,請在手中的卡片上寫下你的感受吧!讀給大家聽,然后把它貼到黑板上,讓我們一起來營造一個快樂、幸福、溫馨的家。
(在《友誼地久天長》的背景音樂下,學生在卡片上寫出自己的感受,再大聲讀給大家聽,然后師生一起將卡片粘貼到黑板上。)
點評:學生的每一句話都是對友情的真實感悟,對純潔友誼的向往。它如同一顆顆果實,掛滿了友誼之樹。此處教師教學構思巧妙,寓意深刻。
總評:
教師在教學中通過一些生活實例讓學生感受同學之間的以愛之情,然后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知道怎樣與同學平等相處,學會關心、學會尊重、學會寬容,再通過開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的活動,引導教育學生成為有愛心的人。課堂教學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以下幾點:
1.以生活為本的教學理念。
教學中教師處處以學生的生活為資源。從讓學生說說自己與同學交往中發生的快樂和不快樂的事,到怎樣解決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再到同學間團結互助的事例等,都是源自生活,又回歸生活,使課堂教學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在感悟體驗中明理。
課堂上,教師積極調動學生的經驗,讓他們從自己實際交往中產生的心理感受來體驗同學間的團結友愛、互敬互讓、誠實守信以及互相幫助的重要性。所以,本節課的道德觀點不是教師教給學生的,而是通過引導他們討論、觀察、交流、溝通以及制定幫扶計劃等活動,由學生自己感悟體驗出來的:這樣的感受學生是永遠不會遺忘的。
3.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
教師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讓學生敞開心扉,交流情感,在互相溝通中理解友誼的真正含義。教師點拔引導及時到位,幫助學生樹立寬容、樂觀的生活態度,為他們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