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中,無論你在什么領域從事什么工作,唯有一樣東西離不開,就是智慧。智慧分大智慧、小智慧,但無論大小,只要我們想在工作中、學習中做出點樣子,離開了“智慧”,恐怕是不行的,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生活中需要生活的智慧,工作中更需要工作中的智慧。但把智慧和科技結合起來搞發展,無論是發展國家,還是發展一個組織、企業以及個人,恐怕對于我們還是近幾十年的事。
我們的國家是從1820年開始,因為沒有抓住工業革命的變革契機,才走向衰敗,屈指算來也不過186年。在當時人們已把智慧高推圣境至玄學之時,國門被洋槍洋炮打開了。而新中國自建立到“改革開放”以來,生產力的發展是思想和科技進步的綜合反映,短短28年來取得的經濟成就令世人有目共睹。
國家如此,組織、企業、個人也然。僅有智慧是不夠的,當今這個時代,我們更要抓住科技。智慧是本,技術是手段。通過技術,我們可以把精神物質化;通過智慧,我們可以把物質精神化。智慧的延伸要和科技跟進相結合,也就是人文精神與科學理性的結合,否則,智慧不能和體用結合起來也只能是留在腦子里的空談,當然如果只注重技術而沒有智慧為前提,也只能是精良的機械手,無所作為,反而為物所累。從幾年前接手《科技智囊》到現在,剛剛有些心得,如果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意在實現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在本世紀內實現跨越式發展,捷徑只有一條,就是把東方的智慧與西方的科技有機結合在一起。對于《科技智囊》自身,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