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J 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日化企業,年初曾投資3 萬美元送6 名中方經理到其歐洲公司總部接受近六個月的培訓,回到中國后,這6 名經理負責公司的管理,他們的月薪高達4000 美元。
可是,“他們在同一天同時請了病假,然后再也沒回來?!痹摴救肆Y源部經理說。原來,是一家在中國華南新建立的中資日化企業以每人每月8000 美元挖走了他們。
這家合資公司花了巨額培訓費,卻損失了中國目前接受過最佳專業訓練的管理隊伍。不僅如此,該企業的訂單和銷售渠道也跟著流失,由骨干出走而造成的職位空缺,因一時難以補充合適人才而使生產銷售陷于癱瘓狀態。該公司不禁感嘆:企業培訓,原來是一筆“花錢買流失”的賠本生意。
【分析】
培訓,既意味著讓自己的人力資本升值,同時也會帶來各種費用支出,如培訓師的費用、培訓后員工的薪水會上漲、培訓會占用相當的工作時間……這些對企業來說是一筆數目可觀的支出。同時,獲得培訓后的員工往往容易變得不滿足,容易跳槽。這幾乎是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每一個管理者在培訓員工的時候都會采取十分謹慎的態度。
受訓員工離職是培訓給企業帶來的一個十分普遍的令人頭痛的問題,也是培訓工作的一大障礙。有的企業人事經理甚至感嘆:“不培訓人才,企業就沒有競爭力,無異于等死;而企業投資搞了培訓又為別人做了嫁衣裳,反而變成找死了,實在不公平?!闭驗槿绱?,有些管理者在考慮到收益與風險時會陷入兩難的境地:“該不該對員工進行培訓?該不該收回培訓費用呢?”
可以肯定,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培訓機制,只將員工看做制造利潤的機器,不但難以培養自己需要的人才,而且難以留住人才。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邁向哪里卻很重要?!眴T工很大程度上并不看重當前的利益,而更看重將來的機會和發展。所以,培訓必不可少。同時,為了降低風險,培訓費用要根據企業自身情況采用不同的方式回收。
一個成熟的企業會在培訓員工與收回投資間取得最大的平衡。通常,這些企業收回投資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培訓前收回投資
微軟、通用等一些知名企業,在培訓中層管理人員或是技術人員前,都會給予書面通知,并從其薪資中扣除相應的培訓費用。這是一種降低企業投資風險的有效方式。如在微軟公司,企業在制定培訓薪酬政策時,會將員工薪水的一部分劃歸為培訓費用。這樣,員工的薪水越來越高,或者其在這個位置時間越長,這部分費用的積累就會越大,同時,他獲得的培訓機會就越多。所以,在微軟公司,優秀的管理者、技術人員,不僅具有優先接受培訓的權利,而且可以獲得比其他人更多的培訓機會。
企業還可以將員工年終獎勵的一部分劃為培訓費用,在第二年培訓時使用。這樣做可以保證企業中業績突出的員工優先得到培訓。此外,企業可以規定,先由員工個人承擔培訓費用,企業根據培訓效果決定是否為員工報銷。這種培訓投資方式對員工有很強的約束力。員工會為了使公司報銷培訓費而努力為公司展現自己的工作業績。
培訓期間收回投資
一些專職的培訓機構通常使用這種培訓方式。在企業中,普遍采用的試用期制度完全可以被理解為這種培訓方式。一些新員工往往不具備相當的業務技能與工作經驗,所以,要對他們進行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培訓,以便讓其快速地進入工作角色。其中,培訓的費用來自于員工試用期的薪酬。如果一位員工的業務技能較低,需要的培訓較其他員工更多,那么,在相同的情況下,他在試用期內可以獲得的薪酬要低于其他人,這部分差額便可以被劃歸為培訓費用。
培訓后收回投資
培訓后收回投資是很多企業的常用做法。最常見的形式是,企業與員工簽訂培訓協議,在協議上明確規定:員工接受培訓后,在規定的時間內不得離開公司,否則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與相應的各種培訓費用等等。這種方式會給企業帶來相應的風險。一般而言,在培訓結束后一年,或幾年后,企業才可以收回自己的培訓費用。
誠然,企業學會收回培訓投資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企業能否為員工提供系統的一流培訓。隨著競爭壓力增加,員工自己在培訓方面的投資已成為他們消費的主流。所以,一個優秀的企業如果能為員工提供一流的培訓,即使收取必要的費用也會贏得員工的理解。所以,一些管理者往往并不是在為收取培訓費用而猶豫不決,而是在為自己能否為員工提供一流的培訓而犯難。
一些不善于用人、不善于培養人才的管理者,往往會將自己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人才的使用成本與費用上。許多企業的失敗已經證明,當一個管理者總是為了在人力資本的使用中做到“只賺不賠”時,他往往輸得很難堪。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能為員工帶來什么。所以,良好的培訓帶來的收益要遠遠大于它本身的費用支出。只要你能為員工提供有益的培訓,就理應收回相應的投資;如果無力讓員工獲得良好的培訓,即使再精打細算,也會讓你“只賠不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