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 勢
2006 年中國就業壓力將達到峰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勞動與人力資本研究室主任都陽繪制的“就業人口不斷瘋長造成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的曲線分析表格表明:2006年新增勞動年齡人口將達到峰值,其后處于遞減趨勢,到“十一五”末期,新增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到800 萬人。
據分析,“十一五”的頭兩年是勞動年齡人口增長最快的兩年,也是就業壓力最大的兩年。針對這種情況,都陽建議,“十一五”初期宏觀調控政策不宜過多地限制經濟增長,通過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創造就業機會。
中國失業人群低齡化高學歷化
零點調查與指標數據的居民生活調查結果顯示:就業、社會保障和住房仍是城鎮居民的心頭大石,而近兩年的失業情況呈現出高學歷、低齡化的特點。與2002 年和2003 年相比,近兩年城市居民對下崗就業的關注程度有所下降,但因產業結構調整和大批高校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就業老難題出現新特點。調查表明,近兩年失業人口開始呈現低齡化和高學歷化的特點。失業人口中,35%在35 歲以下,51.1%具有高中以上學歷。
職業
收入最高的前20 種職業排行
北京市統計局城市經濟調查隊對北京高收入“白領”所做的最新調查顯示,在高收入群體中,以50 歲以下的人居多,碩士及以上高學歷者收入最高。收入最高的前20 種職業排行為:私營企業經營者、法律專業人員、股份制企業負責人、導游、演員、職業股民、個體經營者、影視制作人員、大中小學教師、其他自由職業者、事業單位負責人、證券業務人員、三資企業中方高級職員、IT 行業從業者、衛生專業人員、國有企業負責人、購銷人員、新聞出版文化工作者、其他專業技術人員、自由撰稿人。
五類高薪職位將遭淘汰命運
據報道,隨著社會經濟和現代科技的發展,將有五類高薪職位由熱變冷甚至被淘汰。首先遭淘汰的將是技術含量偏低的高薪職位,如人事經理、行政經理、高級秘書等;其次是重復性較高的工作;第三是僅掌握單一技能的高薪者,如電腦程序員、翻譯等職位的高薪者;第四是那些電腦化程度增強后,復雜性、風險度、工作難度和含金量大大降低的高薪職位,如某些財務經理、生產經理、倉儲經理、質保經理等職位;第五是技術含量較高的高薪技術領域掌握落后技術的高薪人員。
靠鼻子“吃飯”的職業聞臭師亮相
上海出現了一個新職業——“聞臭師”。據悉,上海目前有20 多名憑借靈敏嗅覺,專門鉚牢上海角角落落異味的職業“聞臭師”,每年受理著各類異味監測200 多起。“‘聞臭師’的職業稱呼應該叫‘嗅辨員’,錄取條件并不苛刻。”據已經有數年“聞臭師”職業生涯的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分析實驗室副主任介紹,根據國家規定,滿足年齡在18 至45 周歲之間,不吸煙、嗅覺器官無疾病,嗅覺檢測合格等條件,就可以被錄取。“聞臭師”的工作范圍非常廣泛,可以對工廠、企業,也可以對公廁、河道、餐飲單位等某一個固定場所散發的臭味進行鑒定。
權 利
金錢性福利更受員工歡迎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所做的中國企業員工福利保障現狀調查結果表明,企業為員工提供的實物性福利比例大幅下降,金錢性福利更受歡迎。調查表明,絕大多數企業為員工提供了法定性福利,其中養老保險所占比例最大,95.63%的企業提供了該福利;其次為醫療保險,比例為89.05%;提供法定性住房公積金的比例最低。本次調查還反映出,在設計員工福利體系時,73.78%的企業考慮最多的是成本,其次才是更好地激勵員工,僅有35.44%的企業在設計員工福利體系時才會參考行業平均水平。
“臨時工”名稱在我國不復存在
勞動保障部法制司組織編寫的農民工維權手冊(2005)指出,勞動法施行后,所有用人單位與職工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各類職工在用人單位享有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此,過去意義上相對于正式工而言的“臨時工”名稱已經不復存在。用人單位如在臨時性崗位上用工,應當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并依法為其建立各種社會保險,使其享有有關的福利待遇,但在勞動合同期限上可以有所區別。因此,用人單位不能以招用的是“臨時工”為借口,侵害勞動者的勞動保障權益。
人 才
直銷行業即將進入井噴時期
據中華英才網(ChinaHR.com)專家預測,《直銷管理條例》的出臺,迫使直銷企業打破了原有的銷售習慣,也意味著我國直銷行業已經正式開放,并從此進入法制陽光時代。開放后的第一年,中國直銷市場年增長率有望達到20%,甚至更高。同時還有人預測,實際數字將遠遠大于500 億元,可能達到1000 億元。規范后的直銷行業對人才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直銷企業在中國的合法落戶,帶來的除直銷人員“招聘大單”外,對行政、培訓、管理、財務等相關人才的招聘也會大規模進行。
我國急缺四大類國際人才
“我國目前國際化人才相當匱乏,尤其是高層次國際人才,簡直如鳳毛麟角。”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王通訊指出,與國外相比,我國國際化高級人才十分匱乏,目前急缺四大類國際人才:一是缺乏懂得國際慣例、熟悉世界貿易組織游戲規則的高級經營管理、金融、保險人才;二是缺乏一大批取得國際化執業資格的高級人才,如注冊會計師、注冊設計師等;三是缺乏一批熟練運用外語直接工作的人才;四是缺乏一批計算機應用能力強的人才。
健 康
銷售、市場與技術工作成胃病高危職業
銷售、市場與技術成三大胃病高危職業。日前,一份在京滬穗三地進行的“洛賽克白領胃健康調查”顯示:從事銷售、市場與技術工作的白領已經成為三大胃病高危職業。調查顯示,三地平均約有24%的銷售人員、22 %的技術人員及22 %的市場人員的胃酸指數為3 級。調查表明,作息時間不正常是造成三地銷售、市場和技術白領成為胃病高危一族的主要原因。同時,由于飲食不當造成的胃病也占相當比例。長時間吃口味過重的食物會造成胃酸分泌過多,而煙和茶酒過量則會影響迷走神經系統,破壞正常的胃腸活動,并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
中國知識分子平均壽命低為誤傳
最新調查顯示,我國高級知識分子平均死亡年齡在68.6 歲以上,而非53 歲。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依據有關數據提出,“知識分子的死亡平均年齡呈下降趨勢”的說法并不可信。翟振武說,根據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調查,2000 年至2004年,中關村三大單位中科院、北大、清華的高級知識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齡都在68.6 歲以上,而非以前因調查范圍過窄、調查樣本量過小而得出的53 歲。翟振武說,個別知識分子英年早逝的現象不能代表全體知識分子平均預期壽命的水平。
公務員和外企員工的閑暇時間最少
閑暇現象標志著一個國家的文明進步程度,在中國已引起眾多關注。據《小康》雜志對讀者、網友等進行的調查顯示,雖然中國人的閑暇時間增多,但在閑暇心態和休閑文化上仍有待提升。有關數據表明,在各類工薪階層里,公務員和外企員工閑暇時間最少。從休閑支出看,隨著收入的增加,休閑支出也隨之增加。隨著閑暇時間的增多,中國人的休閑活動逐漸豐富。但總的來看還比較單調。主要形式是打牌、跳舞、唱卡拉OK 、健身、看電視、讀書、閱覽報紙雜志、逛公園、短途旅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