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司便是一個小世界,老板與員工的關系便猶如船與水的關系,那么,老板如何選擇、對待員工,特別是問題員工呢?
不重視節約的員工
日本一家機器制造廠的老板發現裝配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對一些剩余的小零件總是不太珍惜,常常是隨手丟棄,他多次提醒也不見效。一天,老板突然走到工廠裝配區的廠房中間,將一筒硬幣拋向空中,任其灑落在各個角落,然后一言不發地踱回了自己的辦公室。工人們見狀,莫名其妙,一邊紛紛撿拾散落在地上的硬幣,一邊對老板的古怪行為議論紛紛。第二天,老板把裝配工人召集起來開會,發表了他的觀點:“當你們看到有人把錢撒的滿地都是時,表示疑惑,雖然都是硬幣,卻認為太浪費了,所以一一撿起。但平時你們卻習慣把螺帽、螺栓以及其他一些零件丟在地上,從不撿起來。你們是否想過,在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的今天,這些硬幣其實是越來越不值錢了,而你們所忽視的零件卻一天比一天有價值。”這一番入情入理的言辭,加上讓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使員工幡然醒悟。從此以后,再也沒有人亂丟零件了。
曾經犯過錯誤的員工
法國一家汽車制造公司的老板準備物色一個職員去完成一項重要的工作,在對眾多的應聘者進行面試時,他只問了同一個問題:在以往的工作中你犯過多少次錯誤?在獲悉大多數應聘者都是一貫正確時,他卻把這項工作交給了犯過多次錯誤的X 先生。他說:“我不要20 年沒有犯過錯誤的人,我要一個人,他犯過無數次錯誤,但每次都能及時吸取教訓,立即改正。”開始工作時,老板交給X 先生一本“錯誤備忘錄”,囑咐到:“你犯過的錯誤,都屬于你的工作成績,但是你要記住,同類錯誤第二次出現時,就是你離開公司之日,犯一種錯誤的機會只有一次。”在當今社會只有無所事事的人才不會犯錯誤,反過來說,也只有勤力做事的人才有可能犯錯誤,重要的是錯而能改,及時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進行工作。
愛挑毛病的員工
有些人自己不喜歡干事,卻專愛挑別人的毛病,這樣的人大概不會受企業的歡迎。然而一家英國老板卻認為:只有自己不干事的人,才有可能旁觀者清,以局外人的身份對干事的人進行完全徹底地批判;而如果由干事的人對自己所干的事進行評論,往往會因為局內人的觀察盲點以及利益的牽涉而使評論蒙上妥協性和不徹底性的陰影。基于這種觀點,這家公司不惜重金聘請了幾位對企業頗有研究且專愛挑毛病的人員組成了企業的“評論部”。老板給評論部規定的任務是:盡量給公司找碴子,和公司唱反調。這些挑毛病專家們一個月就將公司的經營、生產、管理等環節當中的種種漏洞匯成了一本集子。由于他們自己沒有干事,所以批評起來毫不留情,總裁隨即把各部門主管召集起來,對這些批評意見具體分析,區別對待,逐項落實,很快就使公司面貌煥然一新。
想當老板的員工
自己是老板,當然不希望下屬也來當老板,這大概是老板之常情。然而,100 個下海打工的人恐怕有99 個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為老板。法國創業公司的老板就成全了這樣的員工。這家公司的宗旨是培養能獨立創辦實體和公司的老板。公司沒有職員,只有大老板和小老板之分。小老板們在掌握一個獨立的老板所必需的全部技能后,其生產及經營業績達到公司要求的指標時,就可以從公司提取一筆可觀的開辦費,離開公司自己去做老板。創業公司初建不久就出現了6 個小老板,公司總裁對小老板說:我只負責對你們投資,你們拿出切實可行的發展方案后,自己去尋找助手,公司不會以任何理由對你們的人事及發展進行干預,在你們的經營業績達到一定規模時,我還可以讓你們獨立出去做老板。面對這一充滿誘惑力的希望,6 位小老板積極開動腦筋,發展自己的小小公司。創業公司也因此蒸蒸日上。
善待員工,不僅要從道義上給予員工“善”,還要從方法上將管理之道適當地灌輸到員工的心里去,讓員工跟老板一個心思地工作。這才是最佳的員工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