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的宏觀調控和管理主要采用行政手段,長于審批。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道路運輸行業管理應更多地采用經濟手段,運用交通規費經濟杠桿,調節道路運輸市場秩序和企業行為。行業主管部門應減少行政直接干預,更多運用經濟和法律的手段來規范市場,明確鼓勵什么、限制什么、淘汰什么,通過市場引導企業發展。而且,交通產業經濟政策的合理性如何,直接關系到道路運輸行業的競爭力。
車輛營運艱難原因
目前,社會反映我省道路交通規費和道路通行費偏高的呼聲比較強烈,道路運輸成本高,企業負擔重等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行業競爭力的提高。從我市物流企業發展現狀看,營收超億元的企業有浙江廣深,浙江誠信、義烏萬達、浙江東宇等。他們均以鐵路專線為支撐,公路運輸不足15%,公路汽車貨運營運收入最多沒有超過3000萬元企業(不包括服務業),大部分企業都在減少運力,退出運輸,從組貨和網點服務中盈利,放棄或縮減主業,究其原因,主要有:
1、道路貨運業成本大幅提高。以金華中宇貨聯運有限公司為例:①養路費增加。2004年省廳調整養路費征繳標準,每個車噸增加35元/月,由于標準調高,年增加養路費38萬元;新增車輛考慮規范運行(即沒有大噸小標)新增加養路費42萬元,預計2005年全年增加養路費80余萬元。②油料漲價。2005年油料比2002年價格已翻一番,2005年預計增加成本145萬元。③車輛保險費增加。由于國家新的人身損害賠償標準出臺,多次調高車輛保險費,2005年比2002年平均每臺增加保費5000多元,該公司128輛營運車,年增加保費成本75萬元。④隨著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提高,公司工資性成本(含五大保險)按現有人數計,2005年比2002年增加50余萬元。
2、由于繳交稅費的不規范,導致市場競爭環境的不公正。①一種掛安徽牌子的農用車,其實際運輸能力相當金華5噸貨車(該車在金華不能上牌),而金華貨車所繳納規費則相當于該車的16倍以上。②政策導向不明,限制什么,發展什么,自備車與營運車稅負不公并倒掛。以噸貨車為例,自備車200元/月,營運車348元/月。
3、導致我市貨運車輛轉籍外掛。目前,我市有外掛車2700多輛,外省駐金營運貨車1000多輛,另外還有許多購買新車時就直接落戶到外省的車輛,這部分車輛難以統計。造成車輛外掛的原因主要有:①規費征收標準不一。由于各省公路稅費征收政策不統一,江西、安徽、河南等周邊省、市公路規費征收標準均低于我省,僅為我省公路稅費的1/4—1/2,且外省市對全年在當地統繳規費的車輛實行優惠政策,一年只需繳納8個月規費,一輛20噸的大貨車在金華繳費,一年需繳納83520元,而在江西有些地方只需繳費26400元,相差5?郾7萬元,巨大的差價,客觀上造成車輛千方百計到規費較低的省份繳費,這是導致本市大貨車外掛的直接原因。②部分省、市把車輛掛籍當地作為招商引資項目。許多外省、市把吸納其它省市車輛掛籍當地作為招商引資項目,對外來轉籍車輛大開方便之門,在車輛入戶、征費噸位核定等方面較為寬松,可跳月繳費,也無需提供車籍地的養路費轉籍通知書就可入戶,使得一些欠費較多的車輛在轉籍后欠費就被一筆勾銷,使我市大量大貨車輕松“落戶”到外省、市。③為逃避我市交警、運管的嚴格管理。我市交警、運管對車輛、駕駛員的管理比外省要規范、嚴格。交警對車輛、駕駛員要定期年審,對駕駛員違章要記分扣證,運管對營運車輛要定期年審檢測,要求營運駕駛員必須經培訓、考試持證上崗,而外省有些地方就留于形式,有的駕駛員身上帶有各類證件好幾本,隨你記扣。現已發現一些私人轎車為逃避電子警察監控而轉籍外省。外掛車利用外省車籍身份享受外省“優惠”政策逃繳我市公路規費,游離在我市車管、運管稽征等職能部門的管理之外,成為我市運輸市場的“黑戶”。它們的存在不僅破壞了我市運輸市場公平競爭的法則。
由于外掛車輛的營運成本低,常采用低價與本地車輛爭奪市場,形成不公平競爭,使本地貨運車輛生存和發展空間受到擠壓,擾亂了我市運輸市場的秩序,并迫使本市車輛紛紛外掛,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制約了我市貨運行業的發展。
完善道路交通產業政策 扭轉汽車貨運艱難形勢
1、金華市貨運車至省內主要幾條線路實載率較低。以金華中宇公司4條線路的實載率為例:實載率=貨物周轉量/運輸里程(km)?鄢車輛噸位。金華——溫州:5500/500×15=73?郾3%;金華——路橋:7290/15×643=75?郾58%;金華——椒江:8955/20×660=67?郾84%;金華——三門:7194/719×20=50?郾02%;實載率低是信息不對稱的結果,企業不能得到充足的貨源信息,回程組不到貨,造成資源閑置。假如企業能獲得充分信息,提高實載率,很明顯企業的狀況將好轉。信息不對稱嚴重限制了企業本身交易的規模和水平。另一方面:貨運市場價格背離相當嚴重。
2、現行車輛報停不合理。按現行我省規費征收政策,營運車輛報停三個月后不準再報停,因此企業經營要虧損,如成本分析表所示,不經營虧損更大,如3天20噸車輛固定費用支出1320元,還要加上職工工資支出。
3、企業將盈利轉到超載上,形成不超載不賺錢的怪圈。制度的反向激勵還體現在“超載”現象上,由于小企業、車戶經營游離性強,大中企業受到較大約束,大中企業與小企業車戶的超載風險不同。小企業車戶超載和預期損失降低,預期收益提高,有了更大的利潤空間,并拓展了成本余地。小企業、車戶營運的社會成本大于其邊際收益,其存在造成了外部性,造成市場供給過剩,價格壓低,而這一切轉移到了守規的大中企業上。
由于收費公路的不斷增加,再加之原來征收的養路費、客貨運附加費以及運管費等各種交通規費,給運輸經營者帶來了沉重的經營負擔,運輸成本不斷攀升,運輸企業無力更新高級車輛、企業競爭力明顯不足。盡管通行費、客貨附加費支出的費用名義上由貨主或旅客自行負擔,但由于客貨運輸行業激烈的競爭,通行費和客貨運附加費的支出歸根結底是加重了運輸的負擔。過高的規費負擔以及規費標準的不合理,對運輸結構調整(特別是運力結構調整)和運輸市場秩序帶來不利影響,超限運輸久治不愈,已成為影響道路運輸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
提高道路運輸行業競爭力的政策建議
1、組織專題研究道路運輸稅費的理論、機制、政策和管理問題。運用經濟手段,促進車輛結構調整,降低運輸企業成本,制訂合理稅費負擔比例,可進行聽證,要讓經營者能夠賺到錢,提高行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調整現行通行費和養路費的征收標準,鼓勵發展的多軸大型載重車、集裝箱車、封閉式貨車、高級客車降低通行費。對于長期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運輸車輛,應按“長期光顧的顧客”對待,給予通行費折扣優惠或通行費“月票制”,對僅在收費公路上運行的營業性運輸車輛,酌情減征養路費。結合治理超限超載,抓緊制定降低貨運車輛通行和養路費的具體政策。
3、加強管理工作的持續性。治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個別地方執法力度有所放松。有的地方工作熱情不高。疲勞作戰和厭戰心理開始出現;超限超載現象有所反彈。運價有所回落;個別執法人員不規范,存在亂設檢查點,亂罰款的現象;“車托”威脅當前的治超工作,個別地方聯合執法不到位,沒有形成合力。道路貨運企業普遍希望政府部門盡快完善治超的政策鏈,加強治超的徹底性。建議政府采用理性、科學、嚴密的政策組合,使政策發揮鏈條的整體效應。
4、加大對專業運輸企業的政策扶持。受外掛(省)車輛沖擊,專業運輸企業處境困難,為扶持貨運企業,要求給予政策傾斜,對專業運輸企業實行規費統繳包干優惠政策,同時對車輛集中的單位,取消報停三個月后車輛不準報停的不合理規定。減輕營運車輛的規費負擔。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我們建議省交通廳適當調整非營業車和營業車之間規費負擔,縮小營運車輛與外省車輛規費之間的差距,以促進貨運行業發展,積極用好政策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作者單位:浙江金華市公路運輸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