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九葉”三智者

2006-01-01 00:00:00邱景華
書屋 2006年1期

智慧,從古到今就是一代又一代知識者的永恒追求。

然而,蘇格拉底說:唯有神是智慧的,人只能說是愛智慧的。是的,在全知全能的神面前,人只能是一知半解。以人的有限性追求神的無限性,就構成了無法解決的悖論。但愛智慧的人不會停止他們的追求。由此就產生了“智慧的痛苦”。

智慧,是“九葉”的母題之一,也是“九葉”區別于其他詩派和詩群的特質之一。二十世紀的中國詩人,很少像“九葉”詩人這樣祈求智慧、富有智慧和表現智慧。不論是穆旦的“受難智慧”、辛笛的“生存智慧”,還是鄭敏的“哲學智慧”,都是詩人對他們所處的嚴酷時代的一種積極應對,一種生存的策略,也可以說是一種人生的態度。但由于他們的出身、經歷、學識和思想的差異,他們的“智慧”也是各不相同的,由此構成了“九葉”色彩斑斕的智慧圖。

穆旦:受難的智慧

自從撒旦歌唱的日子起,

我只想園當中那個智慧的果子,

這是穆旦寫于1940年《蛇的誘惑》中的詩句,那年他只有二十二歲。這位西南聯大外文系的高材生,熟讀《圣經》,并把它化為詩歌的要素之一。魔鬼撒旦化成一條蛇,誘惑亞當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子。人,從此便被逐出伊甸園,在大地上漂泊和受難,等待著救贖。《圣經》這個創世紀的故事寓意深廣。人因受了魔鬼的誘惑才獲得智慧。但獲得智慧卻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被上帝逐出樂園永遠受難。從此,人與神便分離了。而人的智慧與神相比,用穆旦的話來說,“所窺到的只是一半的真理”,是“聰明的愚昧”。這也是人在世上受難的根源之一。

《圣經》的這種原型故事告訴我們:人的智慧的誕生,因為不能抵抗誘惑(理想),而與苦難永遠相伴隨。作為詩人,穆旦以他天才的直覺,很早就洞察到智慧與誘惑(理想)、苦難“三位一體”的關系。不幸的是,終其一生,他都沒有走出這個“三位一體”的怪圈,反而成為印證這種關系的有力論據。

二十世紀的中國,所謂“理想和希望”,對穆旦而言,就是希望中華民族從苦難中掙扎出來——“一個民族已經起來”。中學生的穆旦,拿筆寫詩,就傳達出感時憂國的強烈情感,一種“救世”的英雄理想和情懷。正是這個“前理解”,才會使穆旦后來在西南聯大所接受的英美現代主義詩歌中,對奧登等人的英國“粉紅色詩群”情有獨鐘,而不單單是對現代主義的詩藝感興趣。

穆旦的復雜性在于:他不僅接受了西方現代主義詩藝,而且還接受了現代主義意識。但這種現代主義意識與浪漫主義理想,構成了他一生無法解決的矛盾和沖突。

希望、幻滅、希望,再活下去,

在無盡的波濤的淹沒中。

在抗日救亡的關鍵時候,作為西南聯大青年助教的穆旦滿懷著英雄氣概,于1942年參加赴緬甸抗日的“中國遠征軍”。但在野人山的戰役中,戰爭的殘酷性和所看到的軍隊腐敗現象,以及生死的體驗,使他變成另外一個人。也就是說,他青年時代所追求的理想和希望幻滅了。在嚴重的精神危機中,二十六歲的穆旦寫了《活下去》,對理想和希望重新認識:舊的希望幻滅了,人又會產生新的希望,沒有希望,人無法活下去。即便明知希望是虛幻的,也還是要相信。于是,又重新追求新的希望,同時又等待著幻滅的重臨……讀穆旦的《活下去》、《被圍者》、《退伍》等,常常會讓人想起魯迅的詩劇《過客》。

1945年的抗戰勝利,又使他產生了新的希望。他受邀擔任沈陽《新報》的總編。按理,“遠征軍”的經歷和回國后陷入的生活困境,穆旦應該早已明白了世事的無望。一份報紙豈能“救世”?但是穆旦似乎又變成一個滿懷理想的總編。他在報紙中宣傳民主,揭露國民黨東北政府的腐敗,并積極參與蘇中友協的活動,導致了1947年報紙被查封。他對國民黨徹底失望了,并再次出現嚴重的精神危機,于是有了著名的長詩《隱現》。穆旦雖然是借基督教的話語來傳達他渴望精神上的救贖,但他是祈盼在地上獲救而不是在天國。

1949年,他到美國留學,又成為一個強烈的愛國者。當時,很多留學生對中國的新政權采取一種觀望的態度。但穆旦對新中國滿懷希望,并千方百計于1952年學成回國報效。然而,到了1958年,他參加“中國遠征軍”的英雄壯舉,卻成為不可饒恕的罪行,被判為“歷史反革命”。在隨后的二十年間,他“再受辱,痛苦,掙扎”。經歷了那么多的苦難,1975年,他在給孫志鳴的信中還這樣寫道:“我至今仍舊認為,人是只能或為理想而活著,或為物質享受而活著,享受到手,可能淡而無味;只有理想使生活興致勃勃。”

無法擺脫“理想主義”的引誘,始終是穆旦詩歌的主題:從《蛇的誘惑》到《妖女的歌》。為什么穆旦一生都沒有失去“理想”?或者說,為什么不能擺脫“希望”的誘惑?

如果是一個真正的現代主義詩人,那他早該明白,既然生存的實質是荒誕、悖謬,那還有什么希望可言?或者,像劉小楓所言:“世界本身的確無意義可言,但世界的虛無恰恰應該是被否定的對象。必須使虛無的世界充滿意義,這就是詩存在的意義。”(《拯救與逍遙》)但是,穆旦既不相信上帝可以救世界,又不能站在云端上冷冷地俯視這個荒誕的世界。

不能忘懷民族的苦難,總想為民族的苦難尋找出路,終其一生不能放棄“一個民族已經起來”的浪漫夢想和英雄情懷。同時,現代主義的意識,又使他對這種夢想的無法實現有著預感和徹悟。正是這種悖謬,造就了穆旦“受難的智慧”。

受難的智者,這是穆旦獨特的形象!

“智慧”:從1940年的《智慧的來臨》,到1976年的絕筆《智慧之歌》,一直是貫串穆旦詩歌的主題。從早年祈盼智慧來臨,到后來悟到與神的智慧相比,人的智慧是“聰明的愚昧”,人的“智慧使我們懦弱無能”(《控訴》)。最后終于明白,智慧的獲得竟要以一生的苦難作為代價。

穆旦雖然一生都沒有失去理想,但他詩作的特質,不是像浪漫主義詩歌那樣直接表達理想。也就是說,他總是把希望和幻滅相沖突所形成的無邊痛苦真切地傳達出來。讀穆旦的詩作,最震撼人心的是他所展示出來的充滿時代感的生存的悖謬、荒誕和夢魘。穆旦“受難的智慧”,并沒有像辛笛的“生存智慧”那樣為他提供“明哲保身”的謀略;雖然使他洞察生存的異化,但不能讓他超脫出來,反而讓他深陷其中飽受煎熬。不過,這種“受難的智慧”卻能轉換為“詩性的智慧”,變成一種現代詩的體驗和想象方式。穆旦之所以能成為二十世紀的一流詩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這里。

智者的晚年常常是悟透一切而獨享生命的最后安寧。而穆旦卻遠非如此。1976年他留下的27首“絕筆”,依然是深陷在生存痛苦的悖謬之中:為追求理想的天堂,但下了地獄;但若“告別”理想天堂,就只能永遠沉淪于地獄,而不能獲救!穆旦晚年的痛苦,常常讓我想起陀斯妥也夫斯基。但陀氏還有俄羅斯的東正教聊以自慰,而穆旦,卻只能在“受難的智慧”中走完他短暫的一生。

穆旦留給詩歌的“遺囑”,是這首《智慧之歌》。它用浪漫傷感的句法來傳達現代主義的悖謬和荒誕感。但要真正理解其中的深義,卻極為不易。令人心碎的是詩人對自己的無情嘲諷——因為終生的努力所收獲得的竟是一種失敗者的智慧:

但唯有一棵智慧之樹不凋,

我知道它以我的苦汁為營養,

它的碧綠是對我無情的嘲弄,

我詛咒它每一片葉的滋長。

詩人畢生所祈求的智慧,不僅不能給他帶來歡樂和安寧,反而要以他生命的“苦汁”為營養,來換取智慧之樹的長青。但正是這種浸透著苦汁的“受難智慧”,真實地傳達出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因不能擺脫“理想主義”的誘惑,而經歷的漫長苦難和悲劇。

若在這個層面上比較,可以說二十世紀中國詩歌史上,傳達“智慧痛苦”的廣度和深度,沒有人能超過穆旦!

辛笛:生存的智慧

“九葉”老大哥辛笛,是個不為人知的智者。這,才是真正的中國式的智者。不過這是辛笛后來的形象,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辛笛,是一個才華出眾的青年詩人。特別是他的詩中有一種獨特的現代智性:既有中國的古典情調,又有西方文明的理性。很少有人能將這兩種異質的中西文化因子水乳般的融合。如《挽歌》:

船橫在河上

無人問起渡者

天上的燈火

河上的寥闊

風吹草綠

吹動著智慧的影子

智慧是用水寫成的

聲音自草中來

懷取你的名字

前程是“忘水”

相送且兼相娛

——看一支蘆葦

前兩句是唐詩“野渡無人舟中橫”的翻新,接下來的有關“智慧”的詩句來自濟慈,后面的“忘水”則是古希臘冥界“忘川”的典故。這些雜亂的藝術因子,在辛笛“挽歌”的構思中重新被镕鑄成一個新的藝術境界:詩人唱著“挽歌”,在“忘川”的河邊,送死去的朋友遠行。這首詩的語言清新如水,簡潔的短句散發著古典的意味,但節奏卻是新的。辛笛真正能做到化解古今、包容中外,表現出點石成金的藝術創造力。從中我們體悟到辛笛明晰清澈的詩性智慧。

名篇《航》更是令人贊嘆。那是一個三十歲的青年詩人通過一次海上航程,傳達出對人生和生命的感悟。第一節是具象,第二節由具象向抽象過渡,第三節是抽象的概括,結尾兩句絕妙的點化,又從抽象回到更高一層的具象。

帆起了

飄向落日的去處

明凈與古老

風帆吻著暗色的水

有如黑蝶與白蝶

明月照在當頭

青色的蛇

弄著銀色的明珠

船上的人語

風吹過來

水手問起了雨和星辰

從夜到日

我們航不出這圓圈

后一個圓

前一個圓

一個永恒

而無涯涘的圓圈

將生命的茫茫

脫卸與茫茫的煙水

后人將結尾的兩句詩,刻在他的墓碑上,是再恰當不過了,讓我們再一次思索詩人對于生命與自然的徹悟。以上這兩首詩,呈現出辛笛不斷增長的現代智性。在辛笛這一輩的詩人中,不缺古典情調和傳統文化修養,也不缺西方的新知識,最缺的就是現代智性。若從詩藝上講,何其芳的《預言》也能做到古典現代化。但北大哲學系畢業的何其芳,卻是一個感性詩人,其詩歌缺少詩性智慧。也就是說,在《預言》中,看不到《航》和《挽歌》中那種明晰透徹的現代智性。如果說在辛笛的《珠貝篇》中還有濃厚的古典感傷,那么到了《異域篇》,就被一種現代的文化鄉愁所代替。一種宏大的世界眼光,改寫了古典的傷春悲秋的視界和情懷。若論詩歌中的現代智性,穆旦自然可以與辛笛比肩。但由于穆旦反對古典的詩意,他的智性過于西化而晦澀。在中西融合中,既能保持著民族的藝術特色,又具有西方的現代感,大概只有馮至的《十四行集》,可以與辛笛的《手掌集》相提并論。當然,后者還達不到《十四行集》哲思的深度和高度。

作為智者,辛笛不僅有“詩性智慧”,而且有“生存智慧”,這是穆旦們所沒有的。而且隨著上世紀四十年代以后生存殘酷性的加劇,辛笛“生存智慧”的發展大大超過了“詩性智慧”的提高。

當在美國留學的穆旦和鄭敏懷著愛國的熱情和浪漫的理想回歸新中國時。辛笛卻早早就預測到新中國的文藝界將是流血的角斗場。沈從文退出文壇隱入博物館是被逼的。而辛笛在沒有任何外力的暗示和威脅下,竟能毅然決然地放下詩筆,徹底“告別”文藝界這個是非之地,選擇到工業戰線工作。那種洞察歷史演變的銳眼和斬鐵般的決斷,是通達的文士所沒有的,更不要說感情沖動的詩人。那該是一種歷史老人的智慧吧﹖

一個著名的詩人,就這樣悄然無聲地成為現代“隱士”,而且是“大隱隱于市”——隱在十里紅塵的上海灘。后來,新中國文藝界發生的無數腥風血雨,都應證了智者辛笛的先見之明。

辛笛這種前瞻性的“生存智慧”確屬罕見。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在“九葉”詩人中,在當代的詩人中,為什么惟獨辛笛有這樣的“生存智慧”?

邵燕祥認為:辛笛是個愛國者,而不是革命者。這不失是一個準確的觀察和定位。如果說,穆旦是一個革命者(他雖然不是共產黨員,卻是一個信仰革命的粉紅色詩人),是“信”,是走“救世”的道路;那么,作為愛國者的辛笛,則是“疑”,始終是冷眼“觀世”,走的是“自救”的路子。這正如晚年的辛笛自言:在信仰上沒有抓住什么,“假如我抓住也好,譬如信教,信一種主義,做個黨員;但我抓不住,我還是一個自由主義者……”(《婉轉深曲》)

辛笛的智慧令人想起英國人以懷疑精神為底子的那種冷靜的理性。辛笛是清華大學外文系出身,后來又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并在歐洲漫游,結識了一批西方現代派的名家。也許,是歐洲的文明和智慧給他以啟迪,再加上他身上所積淀的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使他成為當代的“先知”。在他那一代的知識分子之中,像辛笛這樣充滿智慧的“大隱之士”可謂空谷足音。辛笛的“大隱”,與錢鐘書有相似之處。倆人都畢業于清華外文系,也先后到英國留學,都有英國的經驗主義的理性。但辛笛的才學不如錢鐘書,而高傲逞才的錢鐘書之所以成為“默存”,是半逼半悟的。錢鐘書身上那種橫掃一切的大智者的狂放從不曾消失,只是晚年深藏在《管錐篇》典雅古奧的文言里。他缺少辛笛那種能沉默到“失語”的隱者之風。

也就是說,辛笛既具有古代隱士的品格,又擁有西方智者洞察世事的智慧,并且能將兩者融為一體,形成一種罕見的生存智慧。

當“九葉”的穆旦、唐湜、唐祈、曹辛之因追求理想追求詩而受難時,辛笛卻憑借著他的“生存智慧”,躲過了一場又一場的政治風浪,“茍存性命于亂世”。然而,當我們讀到中年穆旦那些精美的譯詩和1976年的二十七首佳作時,對比辛笛的晚年作品又會深感遺憾。這個寫過《手掌集》的杰作詩人,“大隱”之后,其創作成就都沒有超過早年。雖然到了晚年,聽他談詩,仍然表現出名家的精辟和敏銳。也就是說,長期的“隱士“生活,并沒有泯滅他的詩才。辛笛始終頑強地保護著他心靈的詩意,只是沒有留下大作。對此,晚年的辛笛也頗為后悔。因為他原本可以成為二十世紀中國的第一流詩人。

總之,辛笛這種隱秘而深邃的“生存智慧”,雖然使他避免了穆旦們的悲劇命運,卻很難轉換成“詩性智慧”。換言之,明哲保身的“生存智慧”,與擔當苦難的“受難智慧”,不僅“不兼容”,而且是相互排斥。與五十九歲早逝的穆旦相比,辛笛一直活到九十二歲的高壽仙逝,有幸在新時期生活了二十七年。但辛笛的“詩性智慧”始終沒有提高,寫不出穆旦1976年完成的《秋》和《冬》那樣的大作,沒有在晚年形成第二個藝術高峰。

幸與不幸,得與失,就這樣糅雜在一起。或者說,充滿著悖論。其中潛藏的“智慧之謎”,令人無法猜透……

鄭敏:哲學的智慧

鄭敏在西南聯大讀的是哲學系。受過名師的指點,聽過馮友蘭的人生哲學、湯用彤的魏晉玄學、鄭昕的康德、馮文潛的西洋哲學史……打下堅實的哲學功底,使她受益終生。她還選修馮至的歌德、聞一多的楚辭、沈從文的中國小說史,但受影響最大的是馮至。她所師法的是馮至以哲學做詩歌的底蘊,以人文感情為經緯的路子。她晚年曾引用海德格爾的名言“詩歌與哲學是近鄰”,來說明兩者的姻緣。

對詩人鄭敏影響最大的首先是哲學,其次才是詩。但并不是所有讀哲學的詩人都能從中獲益。比如,何其芳雖然畢業于北大哲學系,但哲學對他詩歌的影響很小。換言之,只有“詩人哲學家”,才能打通詩歌與哲學的隔膜,并在藝術的層面上將二者相融合。在我看來,馮至和鄭敏都屬于罕見的“詩人哲學家”類型。

鄭敏早年的詩作由于受馮至和里爾克的影響,充滿著形而上的沉思和冥想。但處在中國多災多變的現實,哲學的沉思、詩性的智慧,都不能拯救在現實中陷入困境的詩人。詩人必須在社會的漩渦中不斷地自我掙扎,才可能自我保存。于是,鄭敏的“哲學智慧”就在嚴酷的境遇中被激發出來。也就是說,只有“哲學智慧”才能引導詩人走出生存的困境。

但在以激情和想象見長的詩人中,要找到擁有“哲學智慧”的人,那就好像是沙里淘金。即便是在文化修養最好的“九葉”詩群中,也只能找到鄭敏一人。因為產生“哲學智慧”的諸種因素,一般的詩人都沒有,而鄭敏卻齊全。鄭敏說:“我讀的是哲學,哲學總引導你去關心人類的問題、人類在歷史上留下的腳印,或者是人類的狀況處境。這種哲學角度沖淡了個人的東西。”正是哲學的博大胸襟和廣闊視野,引領鄭敏超越一己小小的悲歡,去關注和思考民族困境和人類困境,并且苦苦尋找和發現解決民族困境的新思維和新方法(這就大大高于那些僅僅把哲學當做學問的專家)。再加上她有深厚的哲學功底和靈性,才能化解德里達哲學的晦澀,以獨特的解讀,把法國的解構主義變成解決當代中國文化頑癥的新思維和新方法。

作為一個復出的“老詩人”,鄭敏不僅不像其他老詩人那樣給人以步履蹣跚的掉隊感覺,反而走到當代思想的最前沿。以她杰出的“哲學智慧”,給當代的詩界和整個中國文化界帶來思想的福音,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建國初期,鄭敏和在美國留學的穆旦一樣,都是理想主義者,他們滿懷激情、相繼回國報效。但隨著1958年的受難,穆旦開始懷疑“理想主義”,雖然在1976年的詩歌中反復抒寫因追求理想主義而遭到的幻滅,但他又不能徹底拋棄“理想主義”,否則就會陷入絕望。終其一生,穆旦都無法走出理想主義所構成的怪圈,這是這位天才詩人的悲劇。鄭敏是在“文革”后期開始懷疑理想主義,也曾陷入思想的迷亂,后來掌握了解構主義的新思維,找到了區別和解決“理想主義”與“理想”的癥結所在。她指出:“古典意義上的‘理想主義’是不可能再擁有它昔日的超驗的權威了。因為柏拉圖的‘理念’的至高至尚已在長長的歷史歲月中證明難以在塵世實現。人間并無理想國,一旦以一切權力手段強行建立純而又純的理想國時,初時尚可吸引群眾,最終總是以血腥的失敗告終,因此只有在多元文化中相輔相成意象競爭中相淘汰,人類才能在寬容中最大程度地走向理想。”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大陸研究解構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學者可謂多矣,然而,在這些中青年學者的筆下,或把解構主義當作外來的思潮作客觀的評介,或把解構主義作為一種時尚的理論來炫耀。其中最大的失誤,依然是用二元對立思維來解讀解構主義和后現代主義,誤以為解構主義就是用暴力拆散、破壞傳統(殊不知這正是解構主義反對的目標),自以為是與國際最新的潮流“接軌”,其實壓根兒是誤讀,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如果沒有鄭敏,解構主義在中國只是一種晦澀而艱深的外國哲學,不但于世無補,而且還因為“引進者”的誤讀,已成為隨意破壞和顛覆傳統的可怕的新式武器。這些專家學者缺的不是學問,而是“哲學智慧”。所謂“哲學智慧”,就是能用哲學的新方法和新思維引導人們從所處的文化困境和謬誤中走出來,而不僅僅是把哲學當作一種只能在少數精英中間交流的束之高閣的學問。

鄭敏獨具慧眼,看到解構主義的產生,是為了解決二戰以來因一個中心的權威主義和二元對抗的思維模式而造成的人類社會的各種大問題。所以她認為,德里達最核心的理論是:非中心論和否認二元對抗。鄭敏讀德里達的解構主義,想的是當代中國的問題。她講解構主義,就是為了解決中國因一個中心和二元對立而導致的種種生存困境和思維謬誤。她明確指出,后現代主義提倡的是多中心,其方法論是多元并置。她認為,解構主義是主張繼承傳統的,希望通過解構,使傳統成為未來的而不是過去,一切經典都應該重新闡釋而不是毀滅。但二十世紀以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全盤否定已成為主流,由此,必須借助解構主義重新認識東方智慧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

總之,鄭敏是用解構主義來解決當代中國文化的頑癥。艱澀難懂的解構主義在鄭敏的手里,變為了引導國人走出暗夜的思想明燈。所以,晚年鄭敏的兩部著作《結構—解構視角:語言·文化·評論》、《詩歌與哲學是近鄰》,不僅在詩界受到熱烈歡迎,而且很快就越過文藝界,對整個中國當代文化的進程產生極大的影響。鄭敏也從著名的“九葉”詩人,變成當代影響最大的“詩人哲學家”。這在新詩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現象。雖然她晚年的代表作《詩人與死》還達不到乃師馮至《十四行集》的藝術高度,但馮至詩歌中的哲理遠遠不如弟子鄭敏的“哲學智慧”對當代中國思想轉型的巨大影響。

可以說,是“哲學智慧”打通了哲學與詩歌,使晚年的鄭敏在兩個領域都達到高峰。雖然辛笛的“生存智慧”很難轉換成“詩性智慧”,但“哲學智慧”卻可以轉換為“詩性智慧”。因為“哲學智慧”為“詩性智慧”提供了新的思維和新的角度。這就是鄭敏晚年詩歌能再創藝術高峰的根本原因。

如果說辛笛的“生存智慧”主要是“自全之計”;那么鄭敏晚年的“哲學智慧”則造福于廣大讀者,特別是對二十一世紀的深遠影響,再怎么估計都不為過……那些長期在思想旅途中苦苦跋涉又常常迷路的知識分子,將會長久地感謝鄭敏:因為“哲學智慧”照亮心靈,有如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是一種思想的新生。

一個古老民族和傳統文化的再生,更需要“哲學智慧”的照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性色综合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国产99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免费不卡视频|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国产午夜看片|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亚洲成网站|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青草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久草中文网|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日韩久久精品无码aV| 天堂成人av|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理论一区|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六月婷婷综合|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三区二区| www.亚洲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青青草视频|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成人| 亚洲乱码视频|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无码内射在线| 亚洲第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国产 日韩 欧美 第二页|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成人看片欧美一区二区|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色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