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以來,我縣按照“突出工作重點,以點帶面推進,適當幫扶獎補,村民自主運作”的工作思路,以規劃為龍頭,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改變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為突破口,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促使全縣225個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初顯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
取得的成效
一是農村面貌明顯改觀。已基本成型的225個示范點,100%鋪通了水泥路,農戶100%鋪設了進戶道,100%用上了安全衛生飲用水,96%用上了衛生廁所,同時有85%的“空心房”、危舊房已經改造或正在改造。
二是農村資源得到有效整合。據調查,我縣自實施新農村建設以來,農村用地規劃管理、“一戶一宅”等規定得到了較好落實,土地資源、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得到了有效整合利用和統一規劃,既降低了農村建設成本,又避免了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三是農村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農民落后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得到切實轉變。
主要做法
一、確立正確的工作思路,把群眾的主體作用發揮好
農民群眾是新農村建設的參與主體、建設主體和受益主體。但是,受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限制和受農村傳統習俗的影響,廣大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和接受必須通過政府積極有效引導來實現。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種方式:
一是實行自主申報,動態管理。我們對申報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的自然村落,規定了五個前置條件,即:有80%以上的群眾集體簽名申報,成立了群眾公認、工作得力的理事會,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和具體的工作方案,“三清”等基礎工作有較好成效,群眾籌措資金達70%以上。示范點確定后,納入重點跟蹤管理,實行定期調度考核,.對依賴性強、群眾積極性不高、工作難以推動的,及時進行調整,全縣有3個示范點由于群眾參與性太差、工作進展緩慢而被調整,此舉在各示范點引起了強烈反響,群眾積極性得到很大提高。
二是實行政策激勵,實物補助。對達到年度考核目標的村,按規模大小分別給予5-15萬元不等的獎勵補助;對示范點“三改”、戶容戶貌整治、危舊房和空心房改造等給予適當的獎勵補助。為了提高補助資金的使用效益,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借鑒韓國新鄉村運動“實物補助”的辦法向農戶兌現獎勵。
三是實行村民自治,自主管理。一方面,注重發揮村民理事會的主導作用。引導各地建立了群眾公認、威信高、活力強、敢干事、能干事的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理事會”在黨和政府的引導下,自行組織開展工作,在帶頭參與、宣傳發動群眾、“三清三改”、倡導移風易俗、加快產業發展等方面辦了很多政府難以辦好的事情,發揮了政府無法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注重發揮村規民約的約束作用。對執行村鎮規劃、開展“三清”、整治戶容戶貌等工作,均通過建立具體的村規民約,使之成為廣大村民的行為規范。
二、探索科學的工作路徑。把政府的主導職責履行好
農民的主體作用發揮如何,事關新農村建設的成敗。但政府的主導作用卻關系著新農村建設能否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是在新農村建設初始階段的示范點建設中,必須在規劃指導、保證質量等方面嚴格把關。為此,我們做到了“三個堅持”。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建管并舉。一方面,整合建設、土管、水電等部門及各鄉鎮規劃所專業技術力量,集中時間抓好村鎮規劃。在規劃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注重保護生態環境,保留歷史文脈,完善功能設施,突出農村特色。至今,我們不僅完成了225個示范點的規劃,而且還完成了498個自然村落的規劃工作。另一方面,堅持嚴格執行規劃。未完成規劃編制的村落一律凍結土地審批;完成規劃的,一律按規劃審批建房。同時,嚴格執行“一戶一宅”制度,審批建設新房,必須限期拆除舊房。
二是堅持分類指導,以點帶面。為了充分發揮示范點建設的示范性、代表性作用,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體現特色,不搞千篇一律,不搞整齊劃一。針對埠頭龍鐘村古竹小區地勢平坦但通道狹小,房屋密集又多數裸露的特點,我們通過拆除路邊欄廁和危舊房,修通水泥通道,適當進行綠化,動員搞好戶容戶貌整治等辦法,使人居環境大大改善。針對江背華坪村水南小區依山傍水、隨坡就勢、林木茂集,但少數豬欄、廁所擋道建設、道路坑洼不平等狀況,我們通過修通環形路,拆除擋道攔廁,動員整治戶容戶貌以及修建農民休閑小廣場等辦法,打造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生態型村莊。針對龍口鎮大院村有房前屋后種果的傳統,我們通過完善相關設施,建設了一個庭院型村莊。目前,全縣225個示范點既有圩鎮示范點、路邊示范點,又有山區示范點;既有經濟發展較好的示范點,又有經濟基礎較差的示范點;既有產業型示范點,又有社區服務型示范點;既有空心村、老村落改造型示范點,又有新村提高型示范點,為各類村落開展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樣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是堅持突出重點,全面發展。一方面,堅持把“三清三改”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突出村鎮規劃建設、戶容戶貌整治、危舊房和空心房改造等階段性工作重點,使村容村貌在較短時間內發生巨大變化,激發了群眾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支撐,突出扶持壯大臍橙、煙葉、制種、灰鵝等主導產業,為農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把各方的工作力量凝聚好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內容廣泛豐富,工作艱巨復雜,造福廣大農民的龐大系統工程,必須把各方的力量凝聚起來,建立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后,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為此,我們主要建立三項工作機制。
一是建立幫扶指導機制。對縣級領導以及各單位、各部門、各鄉鎮參與新農村建設,都從目標、任務、措施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考評方案,明確了不同的要求,縣級領導既要負責督促指導所掛點鄉鎮的新農村建設,又要具體幫扶指導抓好一個示范點建設;縣直(駐縣)單位則分別幫扶指導抓好一個示范點建設;各鄉鎮同時抓好書記示范點、鄉鎮長示范點、圩鎮示范點和一個空心村改造示范點等四個示范點建設。通過明確目標,加強考核,充分激發了各級各部門參與新農村建設自性觀能動性,形成了縣級領導率先垂范、掛點單位全力幫扶、各鄉鎮爭先創優的生動局面。
二是建立部門聯動機制。我們把涉及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所有職能部門都列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統一受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調度,使職能部門的涉農工作都圍繞新農村建設來開展,形成了強大的工作合力。特別是直接負責規劃、改水、改路、改廁工作的建設、規劃、水利、交通、愛衛辦等職能部門,有2/3以上的人員常駐鄉村一線,為村鎮規劃、“三改”等工作的順利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建立督查考核機制。一方面,建立定期督查調度制度。在堅持實行一周一督查,兩周一通報制度的同時,堅持進行了每月一評比。另一方面,堅持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業績的重要內容。把新農村建設工作作為縣委、縣政府對鄉鎮和單位年度目標考核,堅持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重要平臺,注重在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發現、使用德才兼備的優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