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石城縣鼓勵農民復耕廢棄公路,原206國道途經石城縣境內被廢棄的公路上熱火朝天,屏山鎮長江村、珠坑鄉珠坑村、橫江鎮丹陽村、龍崗鄉興隆村等公路沿線的近千名農民,正揮鋤揚鍬忙于復耕,播種新綠。為激發當地農民復耕和“回收”利用廢棄公路的熱情,該縣規定,所有復墾廢棄公路整理出的耕地,其所有權歸國家或鄉村集體所有,其使用權按照“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流轉到參與開發的業主或農民。到目前,全縣已從廢棄公路中復墾出耕地600余畝。讀罷這則消息,筆者不由大聲叫好!
與石城縣的做法相反,時下有些地方不僅不懂得廢地復耕,充分開發和利用每一寸耕地,而且濫占濫用耕地之風仍在盛行。有的地方將好好的田園鏟平,建造一座又一座商品房;有的鄉村將爆竹廠、磚瓦廠等廠房隨意建筑在田地上;有的鄉村不切實際,大建開發區與工業園;有的集鎮打腫臉充胖子,借債建造大馬路與大廣場;有的地方實行“零地價”招商,在征地中壓低補償安置標準,造成了一些農民種田無地、就業無崗、社保無份;還有的地方領導,濫用職權,隨意調整和占用基本農田,在土地審批中弄虛作假、收受賄賂,借地發財,借地出政績,等等。這些問題,需要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妥善解決。
土地是民生之本,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保護土地是一項基本國策。不管在何時何地,農業問題、糧食問題,始終都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問題。農村土地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是農民的基本生產資料,也是農民最主要、最可靠的生活保障。保護農民的土地權利,是對農民權益最直接、最具體、最實在的保護。目前,我國可耕地面積只占世界7%,但是要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可耕地資源十分緊缺。因此,切實保護耕地,確保農業的穩定,確保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一個戰略問題,是發展中第一位的大問題。
各級政府必須珍惜每一寸土地,充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確保農民有地耕,子孫有地用;應當遵循科學發展觀,不要動不動就打土地的主意,否則是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