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座落在延綿的武夷山脈腳下,被群山牢牢環抱的山鄉;一個距縣城僅80公里,驅車卻要走上3個小時的小鄉;一個僅有3000余人口,就有一半屬貧困戶,農民人均純收入僅1020元的畬族窮鄉。近幾年來,畬鄉舊貌換新顏,畬民脫貧奔富路,全鄉經濟和社會風貌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4年內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340元,達2360元。是什么力量推動著篁碧畬族鄉發生著如此巨大的變化。熟悉篁碧畬族鄉的人都明白,2002年,篁碧畬族鄉喜攀一位遠方“親家”——江西省測繪局。畬鄉巨變,凝聚著省測繪局扶貧工作組高山擋不住、河水隔不斷的實情和厚愛。幾年來,省測繪局與鉛山縣篁碧畬族鄉“結窮親”,以畬民為親人,以畬鄉為家鄉,和3000余畬民心連心、手牽手,開展對口扶貧,讓畬鄉打開山門,大踏步邁上小康之路,用真情、用熱血、用當代共產黨人的無私和奉獻,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新時期扶貧之歌。
發揮優勢 傾情幫扶
緣份催生實情。自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安排江西省測繪局對口扶貧鉛山縣篁碧番族鄉時,省測繪局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把對畬鄉和畬民的真情厚愛,傾注于這位路途遙遠的“親家”。局黨委書記親自掛帥任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抽調局機關精干力量,先后多次深入到篁碧畬族鄉、畬族村調查研究,召開村民座談會,與當地干部群眾交談,幫助畬民分析土地資源、人力資源的利用情況和貧困情況,走訪種養殖戶、貧困戶,了解畬民所盼、所想、所急、所憂。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會同當地黨委、政府,制定了5年扶貧工作規劃。
通過調研,省測繪局扶貧工作組了解到篁碧畬族鄉鄉村規劃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和社會發展。他們充分發揮自己專業優勢和特長,投入5萬余元,派出2個作業組共5名業務骨干,自帶行裝,駐村一個多月,對篁碧鄉政府所在地的2.5平方公里進行測量,繪制出1:1000地形圖,科學規劃了篁碧畬族鄉長遠發展的藍圖。篁碧畬族鄉毛竹、水力、礦產資源都十分豐富,但由于山高路遠,地理資料不完整,資源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眼看寶貴的資源“養在深閨人未識”,扶貧工作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們精選一批業務精、責任心強的專業人員,克服重重困難,對篁碧畬族鄉竹木資源、水力資源、礦產資源和地質構造進行全面勘測,將豐富的資源包裝成可向外推介的項目,并利用自身人才、信息、關系優勢,為篁碧畬族鄉豐富的資源尋找“婆家”,在工作組的幫助下,篁碧畬族鄉先后引進了福建客商投資5000萬元開發水電,目前已完成裝機2900千瓦;引進了浙江中螢公司投資200萬元開發螢石礦;引進福建客商投資200萬元辦起了木制衣架廠。資源的深度開發改變了畬鄉“抱著金飯碗,還得要飯吃”的窘況,一度沉寂的山區變得熱鬧起來、繁華起來,鄉財政收入實現了幾年翻番。
篁碧畬族鄉地處鉛山縣偏遠山區,交通不便,信息不靈,難以較好把握國家政策和市場走向。省測繪局扶貧工作組充分利用自己在省城,能快速了解上級政策、市場信息和各部門較熟、外界關系較多的優勢,積極為篁碧畬族鄉爭取資金、項目和政策牽線搭橋。當他們了解到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對篁碧畬族鄉搞毛竹產業化很有利時,積極幫助篁碧畬族鄉到林業部門爭取到退耕還林項目和資金,建起了1.5萬畝筍竹兩用豐產林基地,僅此一項,農民人均可增收200余元。為進一步消化、利用好本地新增的毛竹原材料,扶貧工作組又動用一切關系,幫助篁碧畬族鄉引進奉新老板投資160萬元,開發竹地板、涼席等產品,促進了篁碧畬族鄉走基地加龍頭企業的毛竹產業化經營格局。
立足實際 授人以漁
省測繪局在扶持篁碧畬族鄉時,注重立足當地實際情況,講究實效,在為畬鄉群眾捐錢送物的同時,更為畬鄉送去致富“新經”。解畬民之難,扶畬民之困,是省測繪局的扶貧宗旨。自和鉛山縣篁碧畬族鄉開始對口扶貧時,省測繪局就專門下文,號召全局干部職工為畬鄉獻愛心,積極捐款捐物,并明確要求黨員干部帶頭捐助,幫助畬鄉貧困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把黨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送到畬鄉群眾的心坎上。僅2003年春節前,省測繪局就為畬鄉群眾捐款2.2萬元。今年9月,他們又為篁碧學校捐贈圖書1000冊。幾年來,省測繪局為篁碧畬族鄉捐款累計達5萬元。
省測繪局扶貧工作組明白,要讓畬鄉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光靠捐錢捐物是遠遠不夠,必須引導畬鄉農民轉變思想觀念、掌握致富本領,利用資源優勢、克服環境劣勢,揚長避短發展經濟才是實現脫貧致富的可行之路。扶貧工作組根據篁碧畬族鄉山地較多和生態很好的特點,制定了幫助畬鄉農民種植中藥材為主的特色種養業的計劃。為克服資金難題,扶貧工作組采取向上級爭取、單位自籌等辦法,建立了種養殖基金,并會同當地政府制定了《畬族村扶貧種養殖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完善'『基金管理、使用等制度和措施,從資金扶持、獎勵等方面調動農民積極性。為把特色種養搞得紅紅火火,取得實效,扶貧工作組采取典型示范、科學引路,以點帶面等辦法,推廣、普及中藥材種植。他們到省農科院邀請專家到篁碧畬族鄉,民講授農業科技知識,解答在種植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到南昌書店有針對性地選擇購買了幾千元實用農業科技書籍,贈送給畬鄉農民,把先進科技和實用技術送到農民手中。有了啟動資金和掌握了先進技術的畬農積極性空前高漲,在較短的時間就建起了黃梔子基地600畝,板栗基地1300百,梨柚120畝,畬農從中人均增收200元,特色種植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新途徑。
著眼長遠 夯基固本
扶貧工作組了解到,山區的落后,主要就落后在基礎設施的薄弱上,落后在自然環境的惡劣上,也落后在組織建設的落后上。他們著眼長遠,把對畬鄉人民的一腔熱情傾注于搞好基礎設施和抓好組織建設上來,為畬鄉長遠發展打牢基礎。
同省直其它一些單位相比,測繪局效益并不好,可在為篁碧解決實際困難和難題上,局領導不含糊、不小氣,拿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叫勒緊褲帶過日子,省下票子援畬鄉。篁碧鄉中學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條件差,外面老師不愿來,里面老師想方設法調出去,影響當地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提高。省測繪局從有限的辦公經費中擠出8萬元錢,為篁碧畬族鄉援建了的鄉中學綜合樓,徹底解決了困擾師生多年的住宿、就餐難題,讓老師工作更安心,學生學習更舒暢,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文口稱贊。畬族村原有一座“雷家大橋”,在1992年的一場洪災中被沖垮,給當地村民生產和生活帶來極大不便。扶貧工作組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在深入調查,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拿出了使用建設資金最少的大橋修復方案,并多方聯系、多渠道爭取資金,最后還有16萬元錢的缺口,省測繪局又慷慨解囊,出資16萬元籌足修復大橋所需資金。如今,一條引領畬民通向致富之路的新“雷家大僑”又雄跨在畬族村河流上。
扶貧工作組還注重從加強畬鄉基層組織建設上為畬民脫貧提供有力保障。他們在下鄉包村前,就認真學習民族知識,了解民族政策,掌握民族鄉村工作方法。來到篁碧畬族鄉后,他們充分利用鄉黨委召開各種大會的機會,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激勵全鄉黨員干部帶頭轉變觀念,以實際行動帶領全鄉人民脫貧致富。為切實抓好畬鄉村級組織建設,扶貧工作組專門成立了“畬鄉基層組織建設指導小組”,具體指導篁碧畬族鄉搞好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工作,幫助畬鄉抓好“三清三改”、新農村建設、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農村稅費改革、計劃生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等重點工作。扶貧工作組還注重宣傳和保護畬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引導更多的人來了解畬族、關心畬族,為畬族的文化繁榮和經濟振興盡心盡力,爭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