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縣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圍繞建設小康縣的目標,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培養知識型農民作為先進性教育的一項民心工程來抓,全體黨員干部紛紛行動,帶著技術、信息,為農民送去一把又一把致富奔小康的金鑰匙,讓農民實實在在得實惠。
一是全面啟動“農民科技素質教育工程”。以往,南豐縣農村由于受舊傳統耕作方式的束縛,農村普及科學種田技術和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難度較大。南豐縣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結合進行“三農”工作調查實踐中認識到,農民致富難,難就難在缺乏文化知識上。南豐經濟要發展,就必須努力提高農民群眾的科技素質,在培養知識型農民隊伍上下功夫。于足,縣委、縣政府在認真抓好農村基礎教育的同時,以職業中專、農民技術培訓學校、農函大、農民夜校、黨員電化教育為陣地,全面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啟動實施了“農民科技素質教育工程”,從領導力量,師資隊伍,辦學經費等方面給予扶持,努力培養一批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現在縣里已創辦起農民職業技術培訓中心、職業中專學校、農函大輔導站,建立起農民技術培訓學校12所,農民夜校170余所,業余文化技術學校16所,學員遍及全縣村村組組,真正把致富學校辦到了農村田間地頭和家門口。
二是調動各方積極性,整合教育資源。為加快農民科技培訓和普及,南豐縣充分調動涉農部門的積極性,認真整合教育資源,實行“黨委領導,科技部門牽頭,通力合作”的聯合辦學方式,把農函大、職業中專、職業培訓、文化技術學習與各部門的文化科技培訓有機結合起來。縣委、縣政府在財政逐年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的支持力度的同時,組織共青團、婦聯、工會、農業、林業、畜牧、水利、柑橘、扶貧和農業開發辦等部門協調配合,本著“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原則,共同搞好農民科技培訓。近兩年來,全縣財政和各部門投入農民培訓經費達130多萬元,培訓人數達5萬多人次。該縣充分發揮農函大、黨員電化教育中心在農村黨員、基層干部科技培訓中的主陣地作用,共培訓農村黨員、基層干部1200多人。該縣還把農民職業技術和科技培訓與扶貧攻堅結合起來,把科技培訓班辦到貧困山村,通過推廣科技知識,普及科學技術,幫助農戶盡快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
三是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創新教學方法。南豐縣堅、持從當地實際和農民的需要出發,緊緊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要,實行因需施教,力求做到“學了用得上,用了就見效”。在培訓專業設置上,已經開辦的20多個專業,都是圍繞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需要來設置的,農民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特別是針對近年來農民專業協會的迅速發展,目前全縣已建立各類農民專業協會170多個,會員達5000多人的情況,積極配合各專業協會搞好會員的產前、產中、產后培訓,努力使專業協會成為一所專業培訓學校。同時認真在教材上下功夫,在實行省、市統一教材的基礎上,組織專業科技人員結合南豐實際編寫了南豐蜜桔栽培、蔬菜(腌菜)種植和加工、水稻栽培管理、食用菌栽培、家禽家畜、甲魚養殖等十多種鄉土教材,印發給農民學員,做到專業跟著產業走,開辦一個專業,培訓一批骨干,開發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群眾。該縣根據做大做強南豐蜜桔產業文章的目的要求,開辦了南豐蜜桔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和無公害栽培等專業,舉辦了南豐蜜桔栽培技術培訓班16期,培訓了800多名南豐蜜桔專業技術人才,為全縣蜜桔產業大發展提供了技術保證。如今,南豐蜜桔種植面積達30萬畝,年產值達6.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以上,成為農民增收的一條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