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舉世聞名的將軍縣興國,有一位出類拔萃的青年企業家,他就是將門之后、贛興水泥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曾憲忠。
曾憲忠出生在三縣毗鄰的貧困之鄉一梅窖,作為將軍之后,曾憲忠心中有個夢想,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為“將軍”,踏著前輩的足痕走向輝煌。但是,和平時代沒有硝煙,沒有戰場,沒有造就戰爭英雄的機遇,懷著遺憾,曾憲忠開始了人生社會的第一步,就近進入了國有企業——興國水泥一廠。由工人、司機、采購員、銷售員一直做到車間主任、銷售科長,在這段與一線人員爬摸滾打的日子里,曾憲忠收獲甚豐,一是全面了解了水泥生產知識,成了一名土洋結合的革新能手,工人們說,出了問題找憲忠,準能解決;二是在企業樹立了崇高的威信,職工的喜怒哀樂,都愿與他訴說,他成了企業職工的貼心人。三是通過南下廣東、東進浙江學習,擴展了胸襟,增強了膽識,結識了朋友,提高了水平。
艱難的起步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梅窖有得天獨厚的石灰石資源,梅窖人靠石灰石燒石灰,走上了工業之路。縣、鄉先后在這里辦起了水泥廠,但由于經營不善,機制不活,至1998年,水泥廠被迫停產,廣大職工一致推舉曾憲忠注冊了贛興水泥有限公司,將兩個水泥廠買入,從此,曾憲忠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走上了創業之路。雄心勃勃的曾憲忠,決心把企業的“大蛋糕”做到縣外去,繼兼并了江西寧都縣寧福水泥廠與寧都縣水泥廠后,2005年,又先后兼并、租賃了撫州廣昌恒順水泥廠、會昌水泥廠贛州分廠、石城水泥廠,并投資入股了江西萬年青股份有限公司瑞金水泥廠,分別在興國、寧都注冊組建了寶華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產品由此實現了多元化發展之路。江西興國贛興水泥有限公司在低起點短時間內大規模、高速度的發展,已被社會公認為“興國工業經濟發展的一個奇跡。”
數十年的摸爬滾打,曾憲忠已造就出四支令他為之驕傲的隊伍。即:勤政敬業的干部隊伍,精明強干的銷售隊伍,拼搏高效的生產隊伍,務實創新的技術隊伍。正是有了這四支隊伍,贛興水泥有限公司才會有如此突飛猛進的發展。
以質量弘揚品牌
曾憲忠清醒地認識到:市場如戰場,雖然沒有硝煙,但大浪淘沙,適者生存,已是市場經濟的定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他圍繞“科技促質量,質量促發展”的思路,首先從引進科技人才入手,大力提升產品質量。公司高舉科技興企的大旗,大力引入先進設備,高薪聘請技術人才,投入數千萬元啟動了“科技興企”工程,從嚴格的質量體系認證,到每一車間、每一工序的科技創新管理,到每一職能板塊的創新效益,一直到引進最新的設備技術。環環入扣,使寶華山水泥產品質量穩定快速提高,不但通過了IS0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還獲得了全國免檢產品稱號,為企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2年寶華山水泥以其質量優、性能穩定成功中標國家重點工程贛龍鐵路、被指定為319國道專用水泥。產品一直供不應求。在產品的售后服務過程敢于顧客進行承諾,對用戶使用寶華山牌水泥時提出的質量垂詢,公司派專業技術人員回復,縣城2小時內趕到現場,鄉鎮的12小時內趕到現場,縣外的24小時內趕到現場,凡因公司生產的“寶華山”牌水泥質量問題造成工程損失的,不論金額多少,公司加倍賠償的承諾,解除了用戶的后顧之憂。
以人為本建團隊
打造先進企業文化,注重人性化管理。是企業吸納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是團隊創業、凝聚人才的主要動力,在團隊的人力資源激勵文化中,曾憲忠倡導“突出個人,強調合作。”鼓勵每一位員工“在份內工作中發揮才華、在份外工作中發揮潛能”,首先,公司打破原先國有企業“大鍋飯”式管理模式,明確每一位員工個體的工作目標,經考核,工作成績突出的,將得到公司提拔重用;其次,公司在倡導積極高效的團隊作風時,特別注重團隊之間合作機制的建立。實行“月度主管評估會議制度”及“員工之家”建設工程。在每個月的工作例會中,重點由各部門主管共同評估各部門的工作成效,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程式記錄,由部門主管、分管領導現場處理問題,提高部門合作水平。在“員工之家”工程中,公司運用了溫暖細致的諸如“困難援助愛心體系”、“員工生日祝福制度”、“素質提高興趣小組建設”以及“感恩家屬、共享進步”等多項定期的管理形式。
以服務取悅用戶
在市場的營銷服務文化中,曾憲忠倡導“細節百分百,滿意百分百。”營銷戰線是公司的龍頭部門,銷售公司由他親自分管,通過對“海爾日清模式”的引進,企業制定了科學的“雙百”文化,實現上級對責任人、客戶對公司百分百的滿意!由此公司的團隊合力變得系統化、整體化,分級責任制明確了各級領導層的職責權限和目標。真正實現了事事有人負責,事事有人考核。嚴格的考核提升了銷售團隊的素質,精干的銷售團隊取悅了用戶,用戶也成了寶華山團隊的成員。
今天的興國贛興水泥有限公司,總資產逾3.5億元,員工達800余人,在短短的四年間,興國贛興水泥有限公司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水泥廠,擠入了全省建材行業前十強,人均勞動生產率從2.25萬元提高到31.25萬元,從簡單生產機立窯水泥發展到生產旋窯水泥,從一個地方企業發展到興國、寧都、廣昌、贛州、石城九個生產企業,從年生產規模10萬噸發展到150萬噸,從年上交稅收幾十萬元到一千多萬元,從普通水泥產品提升到全國免檢產品,市場銷售半徑從60公里擴展到了200萬里,企業真正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以愛心回報社會
曾憲忠說:作為一家私營企業,贛興公司不僅要把企業做大做強,回報廣大股東和公司員工,更主要的是還要勇于承擔起社會責任,為當地百姓及促進社會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愛心潮涌的曾憲忠到底奉獻了多少愛心,也許是他謙虛,或許是太多記不清了,曾憲忠說不出一個準確的數字。據知情人介紹:從1999年起,曾憲忠先后贊助興建梅窖鎮水南公路、梅三公路、寨腦公路、高碑橋、店山橋、寧都青塘連心橋、梅窖村水圳、梅窖中學圍墻與籃球場的建設及其它單位基礎設施建設等所需資金、解決老同志馮祥桂醫療費的困難等慈善事業資金超過150萬元,2005年8月資助19名貧困大學生讀書,讓19名貧困大學生得以順利入學,此外還安排國有企業下崗職工330人再就業,解決了近800人的勞動就業問題,公司辦公室工作人員說:每個星期,總有一名被曾總資助過的大學生寫信感謝、問候、祝福他……
曾憲忠的誠信經營和卓越的領導才能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高度評價,企業歷年來被評為省、市、縣先進私營企業、江西省誠信企業、江西省農行AAA信用企業、江西省質量管理先進單位、贛州市最佳企業、興國縣重點企業、明星企業等榮譽稱號,并擠入了江西省建材企業前十強之列。《中國新聞調查》等多家媒體均走訪報道過曾憲忠的先進事跡。二00一年至二00五年,曾憲忠先后被評為興國縣“納稅大戶”“明星企業家”,贛州市“勞動模范”“十大杰出青年”“優秀(廠長)經理”“最佳經營者”“優秀共產黨員”,江西省“十佳興業青年”,并當選為江西省第十屆人大代表,贛州市第二屆人大代表,這是黨和人民對一個優秀企業家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