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豐位于江西南部,是個“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典型山區農業縣,低緩宜果山地達60萬畝,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1980年中科院南方山區綜合科考隊實地考察后認為“信豐發展臍橙得天獨厚”。正如信豐籍作家郭晨在《臍橙甜蜜的念想》一文中寫道:從(信豐臍橙的發源地)安西鎮打個洞過去,恰好是美國的臍橙之鄉,緯度是一樣的。土壤等條件是一樣的。
科學決策,咬定臍橙不放松
信豐自1971年從湖南邵陽引進華盛頓臍橙146株種植,發展到現在的26萬畝臍橙,歷時34載。近幾年來,信豐主動應對加入WTO的挑戰和考驗,充分發揮人多山多和氣候、品牌在臍橙產業發展中所具有的國際、國內比較優勢,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臍橙產業的發展,按照產業集群的要求推進臍橙產業的發展,不管東南西北風,咬定臍橙不放松。堅持政府主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把果業開發列入新農村建設和鄉村班子和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政策拉動,利益驅動,典型推動,一任接著一任干,一級帶著一級抓,一年更比一年力度大,走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的開發之路,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信豐決心每年新開果業面積3萬畝,2010年發展臍橙40萬畝,打造“世界最優臍橙主產縣”。
創新機制,多元開發成規模
發展臍橙產業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一方面,農民一家一戶的自留山、責任山分散;另一方面,擴大臍橙規模又需要集中連片。為此,信豐堅持以人為本,遵循規律,不斷創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果業開發機制。堅持“誰投入、誰開發,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穩步推進山地經營權流轉,通過法律的形式確保經營權50年至60年不變,并允許繼承、轉讓。從事臍橙開發的,第6年至第10年可按每年每畝60斤鮮果、第11年至第50年可按每年每畝80斤鮮果支付村、組、戶的山地租金;近幾年治荒種果的可按每畝100—300元一次性買斷山地經營權50年。靈活的機制有效破解了“沒錢開發”和“無地開發”的難題。調換、轉讓、租賃、入股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快了資本、技術、山地、勞動力等生產力要素的優化、配置,進一步激活了山地生產力,多元開發、廣角聯營形成熱潮,采取戶包、聯戶開發、股份合作開發、大戶開發、招商開發等方式,成百上千的果園如雨后春筍“冒”了出來。
針對果業開發中果園產權轉移、資產評估、果樹及果品侵害糾紛增多的趨勢,信豐于2003年9月組建了全省首家果業司法鑒定機構——益農果業司法鑒定所,先后為200家果園、160戶果農提供有法律效力的資產評估鑒定,其中有149戶果農獲得了農信社果園抵押貸款近億元,有13宗果園交易成功,成交額達200多萬元。果業司法鑒定加快了果園的出賣、出租、入股、抵押、投保等,促進了果園流轉市場機制的形成,還吸引周邊縣市的果園買賣者找益農司法所中介。為了拓寬投入“瓶頸”,信豐還積極發揮專項資金“藥引子”作用,將農業開發、水保治理、退耕還林等項目資金捆綁使用,以獎代補,扶持發展。縣鄉財政每年還擠出160多萬元用于果園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管理,產業集群促發展
信豐堅持“少干預、多服務”,著力搞好果業開發的規劃、管理、協調、引導、示范、服務和幫助,以政策手段、經濟手段和服務支撐手段優化臍橙產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堅持山水田林路宅統一規劃,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全面推廣“豬一沼一果”生態農業模式,不斷提高果園管理水平。大力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各鄉鎮、村都成立了以果業大戶和鄉村果技員為骨干的果業協會,編寫通俗易懂鄉土教材《信豐臍橙》2.8萬冊,神臺變講臺,祠堂變課堂,依托協會有針對性地舉辦果業技術培訓班。2003、2004年,信豐臍橙蟬聯贛南臍橙果品質量評比“贛南臍橙王”桂冠。信豐還高度重視臍橙營銷工作。從上世紀90年代初推進以統一包裝、統一商標、統一管理為主要內容的臍橙品牌建設,到本世紀初信豐臍橙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A級綠色食品”;從2002年在中央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播出信豐臍橙廣告、2003年申報原產地保護注冊獲得成功、開展“信豐臍橙王”評比,到2004年開通信豐臍橙網、實現網上銷售,全省4個首批“贛南臍橙出口基地”落戶信豐,建立手機短信防偽碼系統,縣委書記、縣長分別率團到北京、東莞舉行信豐臍橙推介會;從信豐臍橙果品由禮品、福利品到進入超市,支撐起贛南最大、面積達6.5萬畝、商鋪200間的奧信果品市場和安西圩、105國道沿線產地市場,以及眾多臍橙營銷公司,10多年的艱辛努力搭建起一定規模的臍橙果品流通平臺。特別是即將啟幕的第四屆中國贛州臍橙節,以辦成果農和果品經銷、加工商自己的節日為宗旨,必將極大地提高信豐臍橙的知名度,構建起高效暢通的臍橙市場銷售體系,推進臍橙產業化發展進程。
圍繞打造世界最優臍橙主產縣目標,信豐統籌謀劃臍橙種植業、生物農藥和肥料生產業,果業機械、臍橙的加工、包裝、運輸業以及以臍橙為主題的生態旅游業和文化產業,以組成一個有機銜接、功能互補、協調聯動的產業群。果園山塘以每年1500畝的速度遞增,規模化、工廠化養豬迅速崛起,江西正邦、浙江諸信等投資上億元的生豬龍頭企業陸續落戶信豐并開工投產,水產養殖、生豬生產走出低谷,重新成為信豐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湖北瓊瑤、廣東圣地、加拿大楊氏、江西綠萌等一批臍橙種植、生物農藥和肥料生產、果業機械、臍橙加工、包裝等龍頭企業相繼誕生,以臍橙為主題的生態旅游正在興起,以臍橙節主題歌《橙鄉吉祥》、信豐臍橙發展史《華夏第一橙》一書和臍橙文化演藝活動為代表的臍橙文化產業初露端倪。
臍橙產業的發展加快了窮山惡水向富山綠水的轉變。全縣有90%的縣級干部、50%的科級干部興辦果園,帶動了3萬多名農戶從事臍橙的開發、管理、承包和經營,有50畝以上的果業大戶700戶。吸納社會投資8億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249平方公里,發展以臍橙為主的經果林30萬畝,建成了12條精品小流域,形成了6個萬畝臍橙基地,15個臍橙專業村,森林覆蓋率由35%上升到73%。贛粵高速公路、105國道、京九鐵路兩旁集生態保護、商品效應、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百里臍橙帶以“橙香百里”入選現代贛南十景。全縣30多萬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由原來不足200元上升到目前的3000余元,貧困人口從20萬減少到3000多人。如今,這條國內獨特的生態農業觀光帶,既可讓人們領略“中國臍橙之鄉”萬綠叢中點點紅、臍橙弄風陣陣香的醉人風光,又可棲身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區中,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感悟山鄉巨變,體驗客家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