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是企業的一種經營戰略或管理模式,其本質就是整合外埠最優秀的專業化資源并加以利用,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發揮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并增強對外部環境的應變能力.如今,軟件行業是誕生于信息技術革命浪潮中的新興產業,在發展中面臨的最大現狀就是技術更新飛速、市場需求多樣、人力資源成本相對較高。采用外包服務有利于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并能從分工協作和資源共享中最大限度的獲得收益。
一、軟件企業外包業務需求產生的原因
1、外包業務的開展符合發展型軟件企業的現實特點。近年來隨著電子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化的深入發展,我國軟件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但處于行業發展初期的大環境中,軟件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具有一些鮮明的特點:第一,軟件企業規模較小?!?002年中國軟件產業發展公報》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共有4700家各類軟件公司,其中50人以下的企業占67%左右,50-200人的占26%左右,1000人以上的軟件企業則非常少。第二,軟件企業項目開發的正規化程度低。我國具有CMM體系認證的企業數量極少,且通過CMM認證的最高級別僅為四級,如深圳華為公司,大部分企業還是在采用IS09000系列質量管理程序來保障軟件項目的開發。第三,軟件企業的產業化程度較低。我國的大多數軟件企業還處于“手工作坊”階段,尚未形成規?;a,缺少規范的軟件過程監控、質量管理、文檔管理等手段采控制軟件生產的質量。第四,軟件開發人員的人力資源分布不均勻。軟件行業在我國20幾年的發展歷程中,積攢了豐富的人力資源。但由于軟件人才的培養體制上,大部分采用了直接引進國外的知識系統再加以內化的方式,造成了我國軟件行業人才趨同性較強、沒有分明的層次、高級研發人員缺乏、一般編程人員過剩的局面。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出現市場競爭的兩極分化。21世紀,隨著我國軟件業中領頭企業的浮出、跨國軟件巨頭的逼近,將軟件市場的競爭推向了白熱化的高潮。為數眾多的發展型軟件企業如何在市場競爭中立足?“外包”的出現,為他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軟件人員外包也是在這種背景下應時而生,
2、外包合作能夠實現軟件企業的雙贏。一方面,作為行業領頭的軟件企業,無論是項目開發技術、管理經驗,還是對高級研發人才(系統架構師、系統分析師等)的擁有都占有絕對的優勢.但從軟件項目開發的角度來看,進行軟件開發需配備的人力是一個從高到低的金字塔型,特別的項目底層的開發需要大量的編程人員來編碼實現。且根據項目類別不同、開發所處階段不同,對人員技術的要求差異很大。大型企業完全具有各型人才的人力成本壓力是巨大的,并且也不利于企業集中優勢發展核心競爭能力。另一方面,處于行業競爭中的中、下游企業,由于缺乏規范的軟件開發質量保障體系,且高端研發人才也相對稀缺,進而導致了他們在同大企業競爭時始終處于不利的位置。但中小型企業的規模小、管理費用低、操作靈活,使其對一般研發人員的大力使用成本相對于大企業占有明顯優勢。因此,根據現實的市場狀況,并借鑒國外軟件行業的發展經驗,提出了“前店后廠”的經營理念,即具有實力的大企業專注經營其品牌、服務、核心技術、管理水平等體現核心競爭優勢的業務,利用其強大的市場號召力,做好“店面”以贏得客戶的青睞。如IBM、HP、EDS等國際IT服務業巨頭,都有自己的外包服務中心,軟件編程、客戶服務中心、金融分析中心等非核心業務外包。中下游企業由于實力上根本無法與大型企業正面抗衡,所以只有通過發展戰略的互補定位,才能找到自己的成長途徑。也就是在“前店后廠”模式中,充當后方的“加工廠”角色,通過技術的精細化耕作和人力資本的成本優勢取得上游企業項目的代加工權,在分工協作中獲取收益。這種模式的運用,使產業鏈上的各層企業都有相應的發展空間,通過合作達到雙贏.
二、軟件人員外包的實施和運作模式
軟件人員外包,就是指具有專業人才儲備的中小型軟件企業,利用其人力成本優勢,向由項目開發需要而產生人才需求的軟件企業,輸送人才的外包服務過程.軟件項目開發中的員工外包,在實施中基于幾個合作約束;第一,發包方和承包方以外包合同的形式,確定雙方在合作中對開發人員的需求與供給要求。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外包員工在發包方的管理下進行項目開發,產出的項目相關技術成果的產權歸發包方所有;項目完成,合作終止后,全部外包員工返回原企業。第二,發包方以協議的金額向承包方支付整體外包人員的使用費用,不與外包員工個體發生薪酬收支關系。第三,外包員工與承包方簽訂勞動合同,其人事處置權(包括培訓、升遷、薪酬福利、績效評估等)均歸承包方所有;發包方只擁有外包員工在項目開發工作中的管理支配權。
軟件人員外包的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外包人員的現場開發,即參與項目的外包員工在發包方中進行現場開發.由于這種形式有利于發包方項目管理優勢的發揮,并能保證項目開發的安全性,所以被各軟件發包方廣泛使用。但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點,就是外包員工和發包方的融合容易出問題。二是外包人員的第三方開發,即參與項目的外包員工在發包方項目負責人的領導下,在第三方工作地點進行開發工作.這種方式的工作環境相對比較封閉,有利于項目參與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并能保證項目開發的進度.但封閉的小環境由于缺乏文化氛圍容易導致開發人員對工作的厭倦,致使工作滿意度不高、工作效率下降.
三、軟件人員外包業務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
進行軟件人員外包對于發包方和承包方來講,都能享受合作分工的收益。發包方方面,首先企業將自己不擅長、非核心的部分外包出去,不僅可以擁有更多的時間和資源將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還可以節約企業經營成本。其次,滿足項目開發靈活性的需求,企業可以根據承接項目類型的不同,挑選不同的承包方企業或在承包方中挑選具有相關能力的開發人員。最后,有利于外包方項目開發管理優勢的發揮,并對項目開發質量和安全有全面的保障.而作為承包方,一方面企業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成長空間、取得收益;另一方面透過外包員工在外包方的工作,可以積攢項目開發的管理經驗、學習先進的開發技術,為本企業的長期發展積聚力量.但在人員外包的具體實施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由于外包人員的人力資本產權歸屬不同,造成了外包員工激勵與約束機制的不完善.即使用外包人員的企業,由于不承擔績效評估、調薪、升遷等的人事處置權,因此對外包員工工作的激勵與約束能力就很有限;而擁有這些權利的承包方,由于對外包員工的工作過程不直接監管,所以績效評估措施使用的有效性就難以保障.其次,外包員工在工作中,對發包方的企業文化、管理方式存在磨合問題.發包方在項目開發的管理中,基于項目成本的考慮,會盡量壓縮開發周期,進而造成對開發人員人力資本的過度使用;并且重視項目結果產出,忽視對參與員工的人文關懷,從而加速了人力資本的折舊.同時,在發包方中工作的外包員工面臨著內、外部員工的差別待遇,企業文化隔離等問題,當他們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又難以融入該企業時,會導致工作積極性低、與發包方矛盾頻頻等問題。最后,由于承包方很難了解外包員工參與項目的真實動機,可能會面臨自身人才流失的風險;而發包方在外包員工的選取時,也會因為信息的不對稱而面臨著人員適用性的風險。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軟件項目的人員外包是一項極其發展潛力的新興業務,其使用得當會給合作的雙方帶來巨大的收益。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機制的不完善也會造成這樣、那樣管理問題,而對這些問題的解決還有待于我們對它的進一步關注和研究。
(作者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