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現狀
民營企業在我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像廣東,浙江等地區民營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已高達70%以上,也出現了許多明星企業,但很多民營企業猶如曇花一現,存活不了幾年。據統計,全國每年新生15萬家民營企業,但同時每年又死亡10萬多家;民營企業的壽命平均只有2.9年,中國民營企業平均每分鐘有9家倒閉,能夠生存3年以上的不足10%。因此,如何實現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民營企業當前最緊迫的戰略問題。
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對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描述,國內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如劉力鋼教授認為,企業持續發展是指企業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續發展的過程中,既要考慮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和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地位,又要保持企業在領先的競爭領域和未來擴張的經營環境中始終保持持續的盈利增長和能力的提高,保證企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長盛不衰。此外,孫孝科等認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是指企業根據自身所處的外部環境與內部經營條件,長期安全和穩定地生產經營,全面持續提升企業生存與發展質量,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協同優化的發展。
綜合學界的研究,筆者認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應包括如下特征;
1、長期性。從全社會角度講,企業創造財富的事業至少要遠高于同行業企業的平均壽命,或在可預見的將來,企業不會消失。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美國管理學家伊查克·艾迪恩博士1989年提出),企業同樣具有誕生、成長、成熟和衰亡的過程。因此,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有時間限度的,不是長生不老。
2、成長性。即企業的規模和財富長期內要不斷的增長,如果保持不變或縮小,不能稱之為可持續發展。
3、競爭性。即企業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各方面的能力應得到進一步提升,如獲取和控制市場或資源的能力,創造財富的能力,創新能力及對環境的應變能力等,使企業更具競爭力。
由此我們可認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指企業在較長的時期內,通過有效利用各種資源,使企業的規模和財富不斷增長,競爭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三、我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障礙
1、融資難。這是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塊“絆腳石”。民營企業在創業初期,因為規模小,技術含量低,多為勞動密集型的小企業,小作坊,因此相對來說,資金并不是企業發展的障礙。但隨著原始積累的完成,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時,資金問題便是很突出的了。企業單靠自身的力量很難滿足規模迅速擴大的資金需求。由于中小企業的“自然融資屏障”和“融資缺口”,再加上我國有關政策的限制,及對民營企業的一些偏見,使得民營企
2、企業信用缺失。我國企業的信用狀況不容樂觀,拖欠(貨款、貸款、稅款)、違約和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現象比較嚴重。具體到民營企業的信用,就更不樂觀,在六種經濟類型中信用度列第五位,僅高于集體企業。由于我國環境的特殊,許多民營企業原始資本的積累都是靠機制和政策上的漏洞相對容易地完成的,或多或少都有些灰色收入。但隨著市場體制和政策法制的進一步完善,以及WTO的加入,企業的行為必須誠信守法。但多數民營企業的管理者在如何發展企業的問題上,并不是以產品的改進和顧客的需求為出發點,而是繼續熱衷于尋找捷徑,投機取巧,有的甚至不惜喪失企業信譽經營生產和銷售。對一些以出口為主的企業,由此受到歐美國家的侵權起訴是常有的事。產品是企業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載體,也是企業的生命。在買方市場時,如果產品設計落后,質量低劣,或一味仿冒,造成消費者的滿意度低,消費者對企業的誠信度認可程度也就很低。所以說,誠信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產品的信譽.當企業失去顧客的信任,也就失去了市場,最后只能消失。
3.企業規模大小,不具備規模效應。經過改革開放20年的發展,民營企業在資金量、企業規模上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同國有企業、國外跨國公司相比規模還很小,發展時間還很短。如中國最大的家電企業之一美的,其總資產還不到索尼公司的3%,而其它許多民營企業的規模多在幾十億,規模就更小了。企業的規模同其產品的成本、利潤息息相關,只有規模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具備規模經濟效應。較小的規模勢必造成較高的產業從銀行獲取抵押貸款的能力有限,又無法達到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要求,從而也難以獲得風險資本的支持。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存在融資難的問題較為突出,約38%的民營企業認為融資難。由于企業缺乏足夠的資金,導致擴大生產難,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升級困難,最終競爭力下降,企業發展受阻。因此融資難是目前民營企業的一個較大的障礙。品成本,從而降低其在市場上的綜合競爭能力。
4、企業發展戰略不清晰,盲目多元化。美國蘭德公司曾經做一個調查:世界上每倒閉1000家企業,可能有800家企業是決策失誤造成的。而在這800家企業中又有650家是多元化所致。我國許多發展迅速的民營企業,都是由此造成的。如巨人集團就是由計算機業迅速擴展至房地產、醫藥等行業,最終破產倒閉的。多元化確實可以為企業開拓新的市場,分散投資風險。但多元化不是企業的唯一選擇,也不是企業的必然選擇。如麥當勞只經營以漢堡包為主的快餐、可口可樂專營汽水飲料。他們至今仍是業界的領頭羊,生機勃勃,沒有人可以無視他們的存在。
5、人才短缺,技術、管理水平不高,從業人員素質偏低。民營企業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從業人數只約占17.86%,民營企業總經理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僅占1/3。我國民營企業起步多是小集體,小作坊型的,以加工為主,對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技術水平要求不高。隨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其缺陷日益顯現。根據中科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的調查,目前約70%的民營企業面臨人才短缺。由于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它直接影響企業的創新能力,管理水平,從而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和企業的持續發展。
6、國家政策法規因素。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為了吸引國外資本在國內投資,往往對外資給予很多優惠政策,而民營企業在這方面卻沒有更多的激勵,因此對民營企業的發展不利。另外,由于政府一直把非公經濟作為公有經濟的補充,使得民企業處于次國民待遇。而在市場準入方面對民營企業的限制,如能源、公共事業等,也使得民營企業的發展受到束縛。
四、我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對策
1、建立有效的資源獲取和利用制度。關于資金,建立多渠道的融資體系,不局限于現有的形式。對于民營中小企業來說,目前從銀行獲得大規模貸款的可能性不大,這是政策和觀念造成的,短期內恐難以改變。通過股票募集的方式對很多企業來說也是不可行的,由于目前民營企業規模及自身核心競爭力都是很有限的,在資本市場難以得到認可。自身積累又過慢,可考慮采取合適的方式充分利用民間的閑散資金,尤其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也可考慮縱向或橫向一體化,通過兼并,收購相關企業建立企業集團。
2、建立有效的人力資源制度和技術創新制度。關于人才技術,人才激勵和技術創新是緊密聯系的,沒有有效的人才激勵制度,技術創新便無從談起。民營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建立起有效的選人、育人、用人、留人制度。充分尊重人才,愛惜人才,關心人才。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世紀。有了人才,才有技術創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建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民營企業必須改變員工只是用勞動換錢的思想,建立起現代人力資源制度,讓員工有強烈的歸屬感,認同感,穩定感。只有一套真正能激勵員工,充分發揮員工潛力的制度,企業才能不斷發展。
3、建立有效科學的決策制度,科學的制定發展戰略。建立有效科學的決策制度,民營企業的創業機制決定了其所有者便是經營者,這種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二為一的企業結構特征,在企業規模小的時候,所有者個人決策相對快捷有效。可企業規模較大時,企業所有人很容易相信自己個人和親近人員的判斷,并主觀上排斥家族以外的管理人員的參與決策,由此容易陷入決策盲目和不科學。所以民營企業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時,要有科學的決策制度,它能夠充分分析企業自身的資源和條件,所處的環境,面臨的機會和威脅,在此基礎上科學地制定發展戰略。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目前多數企業規模偏小,技術不夠先進,沒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所以不宜實行多元化。也不宜進行大規模的擴張,因為我國很多民營企業不具備大規模擴張的條件,如資金,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
4、建立企業的誠信制度。在賣方市場條件下,顧客可能被迫選擇無誠信企業的產品,因為別無選擇。但在買方市場的環境下,企業有無誠信,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因此,由于民營企業自身條件及成長過程限制,建立誠信制度就尤顯迫切了。由于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國家標準的信用制度,只能依靠企業自身建立。民營企業必須關注誠信,并將其制度化。對內,可以將誠信融入企業文化,對外,可以樹立企業的品牌和形象。當顧客相信了企業的誠信,他們也就認可了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因為顧客就是市場,市場就是企業的生命,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顧客。
另外,國家也要在政策和制度上為民營企業創造合適的環境。只有這樣,民營企業才能健康地、快速地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合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