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企業的第一財富。因為除了人這種資產外,所有資產都是商品,只有重視珍惜人這種獨特的資產,企業方能永葆生機,常盛不衰。
一、全面理解以人為本的思想
1、以什么人為本?從現實中的企業管理來看,以人為本,重點是以企業員工為本。從個人和集體的關系上看,以人為本要以大多數人為本。以企業員工為本,重點是經營好企業人才。一方面要有高強度的優惠政策,加大吸引優秀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用好現有人才,通過為人才提供機遇將人才留住,使有才干的職工有用武之地.此外,以人為本還應包括以用戶為本,還應包括企業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因為隨著企業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的經營目標不僅為員工利益服務,而且要為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服務。大量企業實踐證明,只有處理好企業與企業所有的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并真誠地以他們為本,為他們服務,才能為企業創造出寬松環境和生存發展的機遇。
2、以人的什么方面為本?人是一個具有多重屬性的物質和精神的統一體。人有經濟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當我們在企業管理中實施以人為本時,到底應該以人的什么方面或者說以人的什么屬性為本呢?也許會有人說,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性為本,人的本性卻是多方面的,最起碼有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那么到底以哪個方面的人性為本呢?如果以人為本的重.點是以人的自然屬性為本,那無疑是把人看作“經濟人”。在這種觀念支配下,往往過份依賴工資、獎金等外在激勵手段,缺少運用文化手段,為人鍛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舉措。這樣的以人為本不可能實現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標。因此,以人為本應該主要以人的社會屬性為本。而在人的社會屬性中,又要以人的理想信念為本。這主要是由理想信念在人的生存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所決定的。理想信念屬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范疇,同人的思想觀念、本質、需要和人的發展密切相關,它在支配人的行為方面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只有解決了職工的愿望和動機這一理想信念問題,才能使員工產生工作動力和勞動積極性。在貫徹以人為本方針的過程中,突出入的理想信念,關注人的理想信念,即把以人為本的重點放在人的理想信念方面,就能抓住人的靈魂。在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建設中,通過關注并指導職工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將企業目標與個人理想有機地結合起來,并為之努力奮斗,必然會“激活”人的創造力和聰明才智。
二、如何實踐“以人為本”
1、實踐“以人為本”必須構筑獨特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經營思想、管理理念、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的綜合,它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力量源泉.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在企業中發揮著融合、滲透、輻射、感召的作用。一個企業的文化是其獲得朝氣和活力的源泉,也是其靈魂所在.成功的企業文化是企業一筆最豐厚最重要的無形資產,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凝聚人心、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無形力量。它立足市場,面對競爭,注重人的全面發展,能有效開發人力資源,對于各種資源的有效利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以人為本”的各項措施必須制度化、規范化。ERP的管理思想認為,“以人為本”的前提是,必須在企業內部建立一種競爭機制,僅靠員工的自覺性和職業道德是不夠的,因此,應首先在企業內部建立一種競爭機制,在此基礎上給每一個員工制定一個工作評價標準,并以此作為對員工的獎勵標準,使每個員工都必須達到這個標準,并不斷超越這個標準,而且越遠越好。隨著標準不斷提高,生產效率也必然跟著提高。這“以人為本”的管理方法就不會成為空泛的教條。
實行以人為本,要有剛性的制度和有情的激勵,一方面要加強管理,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類激勵機制,以正強化為主,負強化為輔,形成員工在事業上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收入的平衡感與工作環境的順暢感,讓員工感到企業是自己獲取成功的最佳天地,從而與企業心心相系,同舟共濟,以企業榮為己榮,以企業恥為己恥。
三、以人為本的管理應把握的幾個原則
1、認識人的“本性”是做好人本管理的前提。一部管理史,就是一部對人的本性的認識不斷豐富、深化和完善的歷史。無論從“經濟人”、“社會人”、“復雜人。概念的提出,還是從“X理論”、“Y理論”再到后來‘Z理論”等的出現,其共同的目的都是為了引導人們充分認識和把握人的本性,更好地明確管理的著眼點和立足點.人本管理即:按照“經濟人”來對待員工;按照“社會人”采關心員工;按照“文化人”來陶冶員工.
2、樹立“企業即人、企業為人、企業靠人”的思想是做好人本管理的基礎。運用人本原理管理企業,一要樹立“企業即人”的思想。二要樹立“企業為人”的思想。三要樹立“企業靠人”的思想。
3、個性化發展是人本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個性化發展的準則要求企業在成員的崗位安全、教育培訓,在企業的工作環境、文化氛圍、資源配置過程等諸多方面均以是否有利于當事人按他本意、按他特性潛質發揮,以及按他長遠的發展來考慮,決不是簡單地處置,決不是僅僅從企業功利性目標出發。
4、凝聚“人心”是人本管理的關鍵。人心造時勢.無論管理環境如何變幻,善于爭取人心都是管理制勝的不二法門。管理的上乘工夫就是善造勢,然后乘勢而上,順勢以成。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識勢,即識內勢與外勢、強勢與弱勢、優勢與劣勢、近勢與遠勢,而識勢的關鍵就是要善于把握人心、努力順應人心及最終贏得人心。動人心者莫乎誠,結人心者莫乎利,固人心者莫乎和。無論是“攻心”、“治心”還是“合心”、“用心”,其根本都在“得心”。你能贏得人心,你就能贏得一切。
5、合理運用“情感”是人本管理的一個重要支撐點。人是有著豐富感情生活向高級生命形式,情緒、情感是人精神生占的核心成分.有效的領導者就是最大艮度地影響追隨者的思想、感情乃至行為。關注人的情感已成為人本管理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這也是目前“情感管理”之所以大行其道的真正原因。“無情未必真豪杰”。優秀的管理者,首先是一個具有普遍人類情感的人。同時又是一位善于把握人類情感的大師。情感與思想緊密相連。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是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的前提。會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不僅是管理者的基本功,而且也是贏得被管理者衷心愛戴和擁護的必要條件。
6、人與企業共同成長是人本管理的目的。所謂企業要與個性化全面發展的個人一起成長,就說企業本身的發展應與以人為本管理方式相適應,即企業組織體系、架構以及運作功能都要逐步凸顯人本主義理念,改變金字塔結構,建立學習機制,從而極大地激發人的潛能并使之成為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企業與個人共同成長的準則要求企業的發展不能脫離個人的發展,不能單方面地要求企業成員修正自己的行為模式、價值理念等來適應企業,而是要求企業的發展來適應成員個性發展而產生的價值理念、行為模式,在全體成員的一致性上面再做發展的考慮。企業與個人共同成長的最終目標實質上是在個人的個性化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真正的以人為本管理的企業。
(作者單位:河南經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