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一直是學生和教師所關注的問題。哈爾濱市2005年初中升學考試的物理命題工作按照“穩定、深化、發展”的改革精神,在繼承以往中考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又在落實新課程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為使廣大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學的發展方向,讓學生盡快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并使社會和廣大師生對中考工作有正確了解,現對2005年中考物理命題進行總結及質量分析。
一、命題的指導思想和命題原則
在整個命題過程中,我們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確保考查的內容和要求與本學科課程標準的規定相一致。在試題的題量、題型和分值的設計上;我們以哈爾濱市中考模擬考試的試卷為樣本;試題難度的分布和設計、知識與技能點的分布與設計方面以命題備忘錄中的要求為依據,以“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為標準;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的分布設計方面,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目標制定了整個命題的藍圖。具體地說,命題遵循了以下的原則:
1.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杜絕超過課程標準要求的拔高。能做到靈活多樣地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力求引導、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
2.注意從實際中選取素材,考查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引導教學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
3.注意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導教學注重探究過程和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科學地認識事物、分析現象和把握規律的能力。
4.試題內容做到了科學、正確,表述無誤;試卷的題量以市模為準,試卷的結構做到科學、合理,難易程度適當;試卷形式規范。
5.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在科學知識和技能考查中的落實。
▲在考查的內容上總體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以課程中基本的、核心的內容為考查的重點,注意學科內各部分內容的合理分布。
2.對科學探究的考查,以“課程標準”所設定的基本要求為依據,避免將科學探究分解為生搬硬套的知識和按部就班的程序進行考查的偏向。
3.重視實驗能力作為進行科學探究所需要的重要能力。實驗能力的考查中既包括實驗操作能力,也包括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數據分析處理等方面的能力。
4.實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在科學知識和技能考查中的落實。
5.注重對學生所學科學知識在生產、生活實際中運用的考查。
二、試題評析
在本次命題過程中,我們認真研究本學科的知識,領會新課程的理念,經過仔細認真地命題和審題過程,在最后形成的試題中主要體現出以下幾個方面:
▲時代性:在整套試卷中,通過一部分習題的考核,充分體現了試題的時代性。如:第18題,以機器人的開發和應用為背景,研究液體壓強及浮力與深度的關系;第28題,以我國即將發射的“神舟六號”為背景,研究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書中提到的重要的物理實驗是否能研究的問題;第42題,以“國際物理年”為背景,要求學生提出關于城市發展的思想,并進行評價。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當今社會中的熱點問題,充分體現了試題的時代性。
▲準確性:在命題和審題的過程中,我們始終把命題的準確性作為一個重要的標準。在命題和審題的過程中,我們充分注意到了每一道試題的準確性。如:第27題,在繪制選項的圖像時,我們認真研究了圖像在數學中的比例關系,并根據合理的比例關系,繪制出合理的圖像;第42題,在研究試題中的語句時,我們反復地進行推敲、試驗,想像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爭取在最大程度上讓學生能理解命題者的意圖。
▲基礎性:在整個試卷中,基礎題所占的比例為50%,考查了物理學科77個知識點中的70個知識點,占知識點總數的90.9%。按照各部分知識的授課時數,各部分知識點所占分值分配為:力學部分共25分,占總分的36%;電學部分共27分,占總分的39%;熱學部分共6分,占總分的9%;光學部分共4分,占總分的6%;聲學部分共2分,占總分的3%;其中學科間綜合共6分,占總分的9%。在命題過程中我們既注意到了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也注重了在考查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力求不出偏、怪題和繁雜的計算題,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要求。如:第21題通過日常生活中學生常見的現象,來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應用;第33題,以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為原形,提出相應的物理問題,讓學生來回答;第45題中的前兩問將生活中的問題和物理中要求比較基本的計算問題相結合。通過這類試題的考查,不僅考查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也充分體現了物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
▲綜合性:最近幾年的物理中考命題一直注重與本學科知識的綜合和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綜合。如:第45題,將物理中的熱學問題和電學問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考查學生對本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第44題,將物理學中最常見和最基本的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問題相結合;第27題將學生所學到和熟知的問題與數學相結合;第19題、36題,都充分體現了物理學科與化學學科的綜合,而且問題的結合點以學生應掌握的本學科或其他學科重點知識為結合點,使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無陌生和生硬的感覺,從而體現了學科間知識的融會和貫通。
▲區分性:為了能讓試題在升學考試中體現出區分度,在整套試題的設計過程中還注意到了試題對各類不同學校選拔學生的區分度。在整套試卷中,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所占的比例大約是5:3:2,從而體現了試題的對人才的選拔性。而且為了給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營造一個平穩的心理環境,在難點的設置上并不是從某一道題人手,而是細化為從題中的某一個問題人手,如:第45題,前兩問都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應知、應會的知識,而在第三問中將試題的難度區分開,通過試題的考查,充分體現了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對所學知識和試題的理解。類似的還有第35題、38題、42題等,從而通過所考查的內容將學生化分為不同的能力層次,為中考錄取工作做出貢獻。
▲創新性:在本次命題過程中,有一些試題是在本次命題之前沒出現過的題型,而且這些題型恰恰體現了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并首次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命題的一部分。如:第42題,通過“國際物理年”的背景,提出一個當前世界關注的問題,即“城市垃圾如何利用”的問題,請學生對此提出自己的課題,并對自己所提的課題進行自我評價,這種考查方式在以前各地的中考命題中是從沒有出現過的,可以說是中考命題的一個突破。再有44題,通過對學生應知、應掌握研究物理問題常見方法的考查,來考查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后探究問題的能力,這不僅是掌握物理知識的過程,也是體現學生實現終身學習的過程。還有第45題,在第三問的考查中,充分注意到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這一問中,如果學生只是從問題的表面出發,就不能得到滿分;相反,如果學生既注意到了題目考查知識的本質,又注意到了現實生活中應注意的問題,就會在此題中獲得滿分,這充分體現了對學生能力的考查。
三、卷面分析
▲取得的成績
2000年以來,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中考的導向作用與評價功能也愈發顯著。物理學科在繼續體現“依據大綱、緊貼教材、強調雙基、加強實驗、注重知識的應用與綜合”的同時,從以往的較多關注知識轉向關注知識與能力并進。在試題中滲透“人文思想”,增加試題的開放性,鼓勵學生創新,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性問題的研究”等方面均有逐年增大力度的趨勢。試題一年比一年新穎、靈活。這些調整與變化,勢必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有益的影響。今年的試卷具有以下特征:
①充分發揮了試卷的考試功能
首先試卷符合上級領導的要求,有利于教育改革,有利于引領教學方向,有利于為高中選拔和輸送人才。從整個卷面來看,試題既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重點知識的考查,還注重考查了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生在考試中如果想取得較高的成績,單純地靠死記硬背、搞“題海戰術”是不可行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學和學習中,還必須注重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和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注重科學、技術、社會的聯系,注重物理學科本身的特點,加強對學生觀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在整個試卷中處處都有與生活緊密相連的物理知識,從松花江畔到太陽島上,從古代舂米到現代科技的機器人,從預防和處理突發事故到購買家用電器,從服裝面料選取到城市垃圾處理,處處都展示出“STS”的思想,使學生感受到了科學知識的魅力。
其次試卷還注重人才的選拔,如:第45題,在第三問中將試題的難度區分開,通過試題的考查,充分體現了不同宮幼層次的學生對所學知識和試題的理解。類似的還有第27題、35題、38題、43題、44題等。從而通過所考查的內容將學生化分為不同的能力層次,為中考錄取工作做出貢獻。
②對新課程的實施起到了導向作用
在試卷中的第42題、44題和45題都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思想,為新課程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第42題是首次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命題的一部分,通過“國際物理年”的背景,提出一個當前世界普遍關注的“城市垃圾如何利用”問題,請學生對此提出自己的課題,并對所提的課題進行自我評價。這種考查方式在以前各地的中考命題中是從沒有出現過的,可以說是中考命題的一個突破。再有44題,通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要求其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這不僅是掌握物理知識的過程,也是體現學生實現終身學習的過程。還有第45題,在第三問的考查中,充分注意到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這一問中,如果學生只是從問題的表面出發,就不能得到滿分;相反,如果學生既注意到了題目考查知識的本質,又注意到了現實生活中應注意的問題,就會在此題中獲得滿分,這充分體現了對學生能力的考查。通過這類試題的考查,為教師的教學方向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那種只注重知識忽略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師如果再不改變觀念,最終將會走向自己教育生命的盡頭。可見,這次考試不僅是對學生的一次評價,也是對學校辦學思想和教師教學觀念的一次良好評價。
③得到社會、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好評
在考試結束后,社會對物理學科的試卷反映較好,對試題的難易程度、考查范圍、參考答案標準的制定表示出滿意。由于整個試卷都是教學中的重點知識,語言表述流暢,情境創設合理,所以各層次的學生在考試過程中都感到物理試卷給人以輕松、熟悉、答題順利的感覺。由于所考查的知識點都是大綱和“考試說明”中所明確要求的,所采用的圖形都是源于教材,所以教師對試題也給出了較高的評價。正如在命題前領導所說的那樣,中考命題工作是社會安定團結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能夠命好題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因素。
▲通過對學生答題情況和評卷情況的分析,我們為目前教育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①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物理學科本身的特點,要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
物理學科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觀察和實驗能力的培養,注重對物理知識形成過程和研究方法的體驗與感悟。從抽樣結果看,得分率最低的是第43題,這個結果說明,有許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只是一味地領學生大量做題,想通過“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對教材中重點知識的講解和把握。現在看來,這樣的教法是不可取的,是會耽誤孩子的一生的,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是失職的。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握好教學的重點和方向,為學生領好路,導好航,做好航行的舵手。
②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有待加強
物理學科中有許多習題是與數學計算息息相關的,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學好物理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從抽樣結果來看,第27題、34題、35題、45題等涉及到計算的問題得分都相對較低,這說明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待加強。現在有許多學生,甚至是教師認為中考不考復雜的計算題,所以就放松了對計算類習題的練習,但從這次考試結果來看,我們所出的計算題并沒有繁雜、偏、怪的計算題,都是學生應知應會的基本計算,但學生的得分率還是不高。可見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還應加強學生對重要知識點所涉及到物理計算類問題的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水平。
③目前學生的“兩極分化”呈現出日趨嚴重的趨勢
從抽樣試卷的及格率、優秀率和高分率上看,我們不難看出,現在學生的“兩極分化”現象在日趨嚴重,這是我們搞教育的都應充分引起注意的一個問題。特別是基層學校,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關注對學困生的幫助,注重這部分學生的轉化和成長,這樣才能實現教育素質的大面積提高。長遠看,這也是一個有利于社會安定團結,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
▲事先預測結果的實現情況
整套試卷中,大部分試題與事先預測的結果是相同的,只是極少數的題與預測的情況略有不同。如:第25題,原本沒想在這道題上給學生設置什么障礙,但很多學生對A、D選項中的“木塊”和“木板”沒有區分開導致丟分,這是事先沒有預測到的,但這也說明學生審題過程中認真程度不夠。再有第43題,因為是書上重要的知識點和實驗,所以沒有預料到該題的得分率這么低,但這也說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重點知識的把握還不到位。
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
▲關注科技前沿,挖掘生活中的知識,學以致用
我們學習自然科學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認識自然,提高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具體說就是科學、技術與價值觀對我們人類的生活會產生怎樣的作用和影響。一段時期以來,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想改變學生為了升學而學習的現狀,提倡教育的人文化和人本位的觀點,使學生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學會終身學習的本領。所以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注重知識本身的傳授,還要注重學生的發展,樹立以學生本身能力提高為主,以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為主旋律,構建和諧社會的教育觀念。應當引導學生對科技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關注,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來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摒棄“題海戰術”,注重能力培養
忽視本學科的特點,通過“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生成績,現在看來,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理科的特點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我們通過科學的探究和分析、推理得出有價值的結論,并將所得到的結論應用于現實生活中,這是理科學習過程的最根本目的。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和記住一些概念和公式,更為關鍵的是讓他們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和知識的應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生能力的提高靠多做題是不能實現的,甚至會適得其反,這次試題中的42、44、45等題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在乎時教學中我們應當注意對學生觀察、實驗、分析、探究、語言表述等方面能力的培養,使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成為探究知識的合作體。
▲加強對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幫助,避免兩極分化的出現
通過本次中考,我們發現學生的“兩極分化”現象在日趨嚴重。當然,這個問題并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部門能夠解決的,它是整個教育部門需要共同去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但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首先要建立起這種意識,明確它的存在和危害,然后再想辦法去盡力解決。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應當關注學習上有困難這部分學生的成長,在生活、學習等各方面對他們給予特殊的照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主次分明,把握重點
中考的命題、評卷工作已經結束了,通過歷次中考我們不難發現,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是歷次考核中的重中之重,這一點從我們的試卷中有明確的體現。如:27題、28題、32題、34題、35題、43題、44題、45題等。雖然這些題的得分率很低,但它們考查的都是在我們日常教學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知識點。可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分清主次,合理安排課時;把握重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使學生對教材中的重要知識能夠真正地學會。
▲計算能力培養仍是日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從抽樣結果來看,第27題、34題、35題、45題等涉及到計算的問題得分都相對較低,這說明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較差。有些人也許會說:中考不是不考復雜的計算題了嗎,為什么還要用它來拉檔呢?我們是提倡不出繁雜、偏、怪的計算題,但不等同于不需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更何況計算能力是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幾乎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還應加強學生對重要知識點所涉及到物理計算類問題的練習。如:解題步驟的規范性,思維邏輯的合理性,試題解答的完整性和嚴密性等等,這些也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這些問題和建議的提出,僅供今后的命題人員和工作在一線的教師們參考,但愿能使我們今后中考命出質量更高的試卷,對我們平時的教學能起到引導的作用,為新課程的實施能做一塊奠基石,使我們的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五、思考與啟示
1.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仍作為重點。
2.注重實驗、過程與方法的教學,體現探究。
3.注意理論聯系生活實際,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
4.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和考查。
5.注意現階段的教學活動與新課程的接軌。
6.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
編輯/張 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