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教育學生時,應始終保持一顆愛心、耐心和平常心。學生犯了錯,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他為什么會這樣?懲罰是建立在兒童心理學與教育學基礎之上的,是從反面讓學生吸取經驗教訓,或采取適當的強制措施加以扼制。它可以是一種反思,可以是一種教訓,也可以是一種挫折。
懲罰學生,是為了幫其認識錯誤,找到正確的方向,而不是貶低他,損傷他的自尊心。切實、有效的懲罰,往往使學生由衷地感到高興,并因此受益匪淺;而粗暴的懲罰,往往使學生自尊心受損,產生逆反心理。懲罰的藝術是在理解、信任、關心和尊重的:土壤里開出來的燦爛花朵。由于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個性,所以懲罰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科學的懲罰可以讓學生學會珍惜,懂得規則。就好像不吃口苦瓜,就感覺不到白開水是甜的一樣。偽科學的懲罰是害學生,一味地不加區別也是害學生。教育是連續的,你進行了恰當的懲罰,如果他接受了,會提高他以后的學習效率。上海市比樂中學校長唐關勝曾經遇到過一個嚴重違紀的學生,他的處理方式是,先讓學生在學校的榮譽室里熟悉學校獲得過的所有榮譽,并讓他寫出感受,然后罰他去勞動,擦學校的校牌,用意就在于讓他用自己的行動擦亮校牌。這樣的懲罰效果不錯,影響這位學生的一生,現在這位學生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得很出色。我們教育學生當然應以正面疏導積極鼓勵為主,懲罰只是作為教育的一種輔助手段。這種手段還是適當適度運用一下的好。
中國有句格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哈佛大學的理念就是“規矩第一”。正因為如此,哈佛校長才敢于開除一名違規帶出哈佛藏書的學生。盡管這名學生主動歸還了帶走的藏書。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這校長的做法太沒有人情味,但如果這位校長法外施恩,不進行懲罰,壞了規矩,那又如何去靠規矩制約、管理其他的學生呢?那哈佛又何以能成為哈佛呢?“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懲罰不是束縛學生手腳的繩索,而是引導學生進入文明世界的途徑。違規受罰,天經地義,對違反規則的行為不制止,就是對他這種錯誤行為的縱容和助長。如果說贊揚是撫慰靈魂的陽光,那么懲罰就是照耀靈魂的巨鏡,能讓人更加真實地認識自己。懲罰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認識到錯誤,讓他們為自己的過失負責,幫助他們進步,不斷完善自我。用中醫的說法來比喻教育懲罰最形象準確,那就是扶正祛邪。懲罰,有助于讓犯錯的學生冷靜下來,認真反省,提高認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鍛煉學生的意志;有助于學生形成堅強的性格。懲罰教育的積極意義不容忽視。教育只有與懲罰攜手,才能奏出精彩華章。
魏書生老師曾獨出心裁地設計了一套別具一格的懲罰學生的新招,既然是違反了班級的制度,影響了班級的榮譽,給班級帶來一定的損失,那么就讓這位學生用自己的行動來彌補自己的過失,一時成為教育懲罰的美談。也就是說懲罰要講究方式和藝術,要講究走進學生的心靈。要求老師掌握懲罰的藝術,付出更多的耐心。嚴是愛,松是害,犯錯就要負責,這是社會生活的基本準則。其實教育本身就是十八般武藝,表揚、批評、獎勵、懲罰,什么都應該有。正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孫云曉所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巧妙而藝術地運用懲罰,與有效的賞識教育一樣,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同樣是懲罰,美麗的懲罰是善意的懲罰,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因為懲罰中包含著懲罰者對被懲罰者的一種愛!當學生意識到“愛”這個字眼時,他會欣然接受你的懲罰并改正錯誤。試著使用美麗的懲罰吧,它體現著懲罰者的高尚和大度,顯示了懲罰者的修養與寬容、胸襟與情懷。若能如此,懲罰對被懲罰者來說也是一種享受,一種幸福。
做一名高尚的老師吧,讓我們的學生在接受懲罰時也能感覺到師愛,也能從中體味到你的寬容、你的關懷。如果能讓學生感覺到“被懲罰著,也是美麗的”,那你一定是學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師。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湖西中學)
編輯/李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