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展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被越來越多的政治教師認可和接受。然而,通過幾年的實踐,筆者隊為在政治教學中運用這種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提高課堂效率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不斷改進和提高。
一、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自由放任,缺乏監控
為確保小組合作學習有效進行,小組內各成員應當在教師的指導下明確分工。然而,有些教師在上課伊始便布置合作學習的任務,之后就很少過問,任其所終,而且在開始時沒有提出小組活動應當遵守的基本規則,學生的活動完全呈現出無序狀態。如教學《增強公民的意識》這節內容時,某教師讓學生小組討論: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如何做一個好公民?由于教師未對小組成員明確分工,導致小組活動出現了“各說各話”、“各行其是”的現象,而教師只好退守教室一隅,經過了不耐煩的等待后,草草聽取各組匯報,便“鳴金收兵”。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簡直可有可無。
為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放任自流,教師應指導學生明確小組成員的責任分工,讓各個組員都能明確自己的具體任務。在學習小組中,一般由小組長組織開展小組活動;記錄員負責記錄各成員發表的意見。在小組學習討論達成一致意見時,形象代言人代表本組發言,闡明本組最新穎、最突出的見解。只有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才能有序、有效地展開,否則必然會陷入雜亂無章的境地。
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部分學生不合作,甚至“反合作”
只有學生樹立起集體意識、互動意識,具備基本的團結協作精神時,小組合作學習才能得以推行。但是,由于學生認知水平有限,個性傾向不一,有時雖然把他們分配在一個小組內,并對各成員進行了明確分工,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之間的合作能夠順利進行。或許總有幾個比較“個別”的同學,他們非但自己不積極參與合作,而且還阻止甚至破壞別人相互間的合作。
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要努力創設能夠讓學生產生合作的情境,產生真正意義的合作,要通過事實,讓每個學生深刻體悟到“不合作就不能解決問題,惟有合作才是出路”的道理。
三、教師機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其形式單一
針對某一教學日標的教學,并非每一個階段都是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合作學習的小組形式也并不是絕對固定不變的。但是,有些教師不顧教學目標的階段變化,在教學過程中機械、盲目地使用這種方式,小組合作的形式顯得單一和呆板。
為解決上述情況,針對教學目標的具體教學階段,需要集思廣益的時候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但在需要突顯學生個性之處,則應對是否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持謹慎態度。同時,要根據不同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采取不同的小組合作形式。如教學“中國古代輝煌的科技文化”時,我提問:我國古代輝煌的科技文化成就對我們有何啟示?學生以四人為一個小組合作討論,認為:我國古代輝煌的科技文化成就對推動世界文化發展有巨大的作用,我們應該為之自豪。但現在我們已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我們應奮起直追,為中華民族的科技文化的再次輝煌而努力。接著,兩人為一組收集我國科技文化發展狀況的資料,撰寫一篇有關我國目前科技文化發展狀況的小論文,然后在全班討論交流,并對論文提出修改建議。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東洲中學)
編輯/郎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