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政府支出的增長率作為我國財政政策變動的代理變量,用我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度量人類發展狀況,使用計量的方法考察二者的相互影響。在借鑒其他學者對政府支出和經濟增長關系研究成秉的基礎上進行的分析表明:在1990-2003年間,我國財政政策的變動和人類發展指數的變動沒有顯著的相關關系,二者之間不能相互解釋;我國財政政策依然以拉動經濟增長為政策偏向,考慮財政政策變動的時滯,發現其對我國人類發展指數的影響為負。
關鍵詞:我國政府支出;財政政策;人類發展指數
中圖分類號:F810.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7217(2006)03-0069-07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政府支出能否促進經濟增長已經成為學者們討論的熱門話題。許多學者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一些有益結論。劉進等“[1]運用我國1981—2002年的數據,在進行了協整檢驗與因果關系檢驗后,用公共支出、公共投資對GDP回歸,發現政府公共支出和公共投資對拉動GDP增長有顯著因果關系,并且這種拉動刺激作用隨著考察滯后期的延長而衰減。馬拴友、馬樹才、王小利等的實證分析也得出了相近的結論。[2-4]另一方面,莊子銀等[6]進行的時間序列分析和省際截面分析,得出了不同結論。但由于其運用的計量方法不精確,結論存在爭議。從已有的研究結論來看,我國政府支出的確起到了拉動GDP增長的作用。然而,GDP的不斷增長并不是我們發展經濟的全部目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在制定我國“十一五”規劃時,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加強和諧社會建設。使用傳統一維的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GDP不能適應反映我國人類發展成就的需要。人類發展指數增加了指標的維度,全面衡量人類發展狀況,它衡量一個國家在人類發展的三個方面的基本成就:健康長壽的生活、知識與體面的生活。因此,使用人類發展指數比使用GDP包含了反映人類發展成就的更多信息。
最近幾年,我國關于人類發展指數(以下簡稱為H1)》的討論逐漸多了起來,宋洪遠、馬永良(2004)[7]使用HDI估計了我國的城鄉差距。楊永恒、胡鞍鋼、張寧[8]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HDl分項指數權重動態變化的經濟意義。霍景東、夏杰長[9]對HDI與我國公共部門支出和分項財政支出進行了回歸。
本文用我國國家財政支出和預算外支出之和度量政府支出,將名義政府支出通過GDP縮減指數換算為實際政府支出,計算出實際政府支出的增長率作為我國財政政策變動的代理變量,用我國的本年人類發展指數減去上年值度量人類發展狀況的變動。在對政府支出增長率取自然對數后,使用半對數模型來考察實際政府支出增長率每增長1%導致HDI變動的絕對量變化情況。對數據整理后形成政府支出增長率和人類發展指數變動的時間序列。對這兩個時間序列進行相關性檢驗、因子分析、協整檢驗和因果關系檢驗,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對二者進行回歸,用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考察財政政策變動時滯對人類發展指數變動的影響。
二、相關指標、數據來源及其整理
(一)相關指標
1.人類發展指數。1990年以來,聯合國計劃開發署(UNDP)為衡量人類發展水平,提出了五種人



關,這使得OLS估計量不僅是偏誤的,甚至是非一致的。由于是自回歸模型,Durbin—Watson統計量在這里是失效的,但是拉格朗日乘數檢驗(LM),不僅對大樣本而且對小樣本,在統計上具有更強的功效。所以在這里,使用LM統計量替代了Durbin—Watson統計量。另外,對于解釋變量滯后期的選擇,是根據使得AIC和SIC取得最小值確定的。

從表17可以看出,LM統計量為3.140279,相伴概率是0.076381,接受不存在序列自相關的原假設,使用OLS進行估計是可行的方法。回歸結果顯示,除了當期的DLnGEX的系數的相伴概率為0.0427接近接受原假設的概率0.05以外,截距項和解釋變量的t統計量顯著,相伴概率顯著小于0.05,統計學意義顯著。這與前面得到的政府支出增長率的變動對同期HDI變動影響不明顯的結論基本是吻合的。樣本決定系數為0.932870,校正后樣本決定系數為0.798610,方程的解釋能力較強。然而方程的F統計量不十分顯著,相伴概率略大于0.05,難以拒絕原假設。但是綜合樣本決定系數、校正后樣本決定系數、t統計量及其相伴概率以及AIC與SIC的取值,認為方程是可以接受的。
從分析的結果來看,1990—2003年的數據顯示,政府支出在第一年每增加1%會使以后的三期HDI值累計下降0.0034。另外,除去政府支出這一影響因素之外,還存在影響HDI的“特殊因素”。這一因素使得HDI在第一年每降低0.001會使以后三期HDI值累計上升0.0030。特殊因素對HDI變動的正向作用沖抵了政府支出對HDI變動的負面作用,并使HDI保持增長。政府支出對這一特殊因素是否起到正向作用,這里難以判斷。不過人類發展指數的三個分項指數并不是相互分離的,隨著收入指數的提高,教育和健康指數也會有所增長,只是增長的快慢和不同地區是否會比較均衡地增長會表現得各不相同。”[8]因此,判斷政府支出對“特殊因素”能起到正向作用,雖然在這里顯得粗略,但也有經驗證據支持。參考前面相關分析、因子分析和因果關系檢驗的結論,認為1990-2003年間的財政政策對HDI變動的時滯影響為負。
四、結論
通過對政府支出增長率的變動和人類發展指數變動兩個時間序列的考察,表明在1990~2003年的14年中,我國政府支出增長率的變動對同期人類發展指數變動的影響不顯著,同樣,人類發展指數變動對同期政府支出增長率變動的影響也不顯著。已經采取的財政政策導致政府支出的變化會在滯后的幾年中對人類發展指數的變化產生反方向作用。具體是,每增長1%的政府支出會使得第二年HDI降低0.00041626、第三年降低0.00079504、第四年降低0.000925。但是,政府支出的反向作用被特殊因素的正向作用所抵銷。總體來看,我國人類發展指數在不斷提高。
綜合其他學者對我國政府支出和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結論,本文認為我國政府在過去的14年中,主要是以拉動GDP增長作為自己的財政政策偏向。在采取以拉動GDP增長為目標的財政政策時,對我國人類發展狀況在滯后的幾年內產生了反向影響,這種負面作用在政策采用時并沒有被充分考慮。我國的人類發展越來越多地表現為經濟發展與人類發展等方面存在嚴重不平衡[刨的實際狀況驗證了上述結論。這里仍然應該強調,這是1990—2003年的數據包含的信息,是特定時間段內的信息。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轉變觀念,改變過去財政政策主要是為拉動GDP服務轉變為財政政策是為促進我國人類社會全面發展服務。根據各地的實際,不斷加大對教育、醫療保健、公共衛生安全的投入。對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尤其是貧困農村,應該加大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修建或是改善基礎設施,調整原有的產業結構,切實使貧困人口增加收入。最后,令人鼓舞的是這種狀況應該不會持久,剛剛閉幕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要求。可以預見,今后我國財政政策會促進人類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使更多的人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劉進,丁偉,劉軍民.關于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分析與實證研究[J].財政研究,2004(2):50—52.
[2]馬拴友.稅收政策與經濟增長[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1.
[3]李永友,我國稅收負擔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經驗分析[J].財經研究,2004(12),53—65.
[41馬樹才,孫長清.經濟增長與最優財政支出規模研究[J].統計研究,2005(1):15—19.
[5]王小利.我目GDP長期增長中公共支出效應的實證分析[J].財經研究,2005(4):122-132,
[6]莊子銀,鄒薇.公共支出能否促進經濟增長:中國的經驗分析[J).管理世界,2003(?):4—12.
[7]宋洪遠,馬永良.使用人類發展指數對中國城鄉差距的一種估計[J).經濟研究,2004(11):4—15.
[8)楊永恒,胡鞍鋼,張寧.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人類發展指數替代技術CJL經濟研究,2005(7):4—17.
[9]霍景東,夏杰長.公共支出與人類發展指數—對中國的實證分析:1990~2002[J].財經論叢,2005(7):7—10.
[10]聯合國計劃開發署.人類發展報告1999[R],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
[11]聯合國計劃開發署.人類發展報告2000[R].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12]聯合國計劃開發署.人類發展報告2001[R].北京:中國財政經擠出版社,2001.
113)聯合國計劃開發署.人類發展報告2002[R].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14]聯合國計劃開發暑.人類發展報告2003[R].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15]聯合國計劃開發署.人類發展報告2004[R].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16]UNDP.Human Development Rport 2005[DB/OL].http://bdr,undp.org.2005—10—15.
[17]陳共.財政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18]國家統計局.2005年中國境計摘要[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19]國家統計局.2004年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
[20]RobertS.Pindyck,DanidL.Rubinfeld.Econometnc Models andEconomic Forecasts[M].NewYork:McGtRW—Hill,1998.
[21]司春林,王安宇,意慶豐.中國lS--LM模型及其政策含義[J].管理科學學報,2002(2):46—54.
[22]張文彤.SPS5u統計分析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電于出版社,2002.
[23]易丹輝.數據分析與Eviews應用[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