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黃少琴(1953—),女,廣西蒼梧人,廣西師范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主要研究區域經濟學。
摘要:“富民興桂新跨越”發展戰略是對廣西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理性思考,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現在廣西的成功實踐?!案幻駷楸?,全面小康”是發展戰略的本質特征;“以人為本,惠澤全民”是發展戰略的核心特征;“根本一致,和諧發展’,走發展戰略的時代特征。
關鍵詞:富民為本;惠澤全民;和諧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06)04-0057-04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在新的世紀新的發展階段,緊緊把握時代特征,對廣西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理性思考,提出和實施“富民興桂新跨越”發展戰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成功實踐。本文僅就“富民興桂新跨越”發展戰略的基本特征談點粗淺之見,以供商榷。
一、富民為本,全面小康
“富民為本,全面小康”是“富民興桂新跨越”發展戰略的本質特征。這一發展戰略凸顯人民歷史主體地位。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歷史變革和發展的根本動力。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億萬人民自己的前無古人的偉業。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痹鯓訉崿F、維護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無法回避的嚴峻挑戰和嶄新課題。堅持執政為民,就必須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在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變,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案幻衽d桂新跨越”發展戰略提出:“富民”,就是要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全區各族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群眾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實現從小康到富裕的歷史性跨越,它體現了廣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意愿和共同的價值取向。
“富民興桂新跨越”發展戰略凸顯對廣西區情基本特征的科學判斷。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小康。”叭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就廣西與全國生產力發展共性看,都是處于不發達狀態。就特殊性而言,廣西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比全國更低一些。廣西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分別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和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60%和40%左右,與全國特別是發達省市相比,差距很大。廣西要從根本上擺脫經濟落后的狀況,縮小與全國的差距,沒有一個長時間的、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經濟增長速度,是難以做到的?!案幻衽d桂新跨越”發展戰略正是基于對國情、區情基本特征進一步深化認識,提出實現跨越式發展是廣西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富民興桂新跨越”發展戰略凸顯對廣西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符合歷史的辯證法,是廣西社會經濟發展歷史的客觀必然?!案幻衽d桂新跨越”發展戰略提出:“興桂”,就是要依靠科技,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和先進文化,不斷壯大綜合經濟實力。在具體實踐中堅定不移地把中央政策與廣西實際緊密結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新發展思路,探索符合區情的發展路子。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充分發揮投資的拉動作用,積極發展縣域經濟,不斷增強經濟實力,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事實勝于雄辯。“八五”期間,全區GDP總量在全國各省區市排位由1990年的17位前移到1995年的15位,人均GDP在全國的排位由1990年的29位上升到17位。在西南地區,到1995年,由位居第3位躍至第1位,并在全國排位中領先他們5個位次,在西南各省區中迅速崛起?!熬盼濉逼陂g,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超過8%,略高于全國同期平均水平。1994年全區經濟總量突破1000億元,用了45年時間;到2000年,全區經濟總量突破2000億元,用了6年時間;而2004年全區經濟總量突破3000億元大關,僅用了4年時間,到2006年就完全可以突破4000億元?!笆濉睍r期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0.6%,高于全國平均增長速度,經濟總量和財政實力明顯增強。同樣的臺階,跨越的時間周期不斷縮短。特別是在2004年實現“三突破”,主要經濟指標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十五”計劃目標的基礎上,2005年全區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加快,經濟總量進一步壯大?!?/p>
二、以人為本,惠澤全民
“以人為本,惠澤全民”是“富民興桂新跨越”發展戰略的核心特征。這一發展戰略凸顯對“以人為本”理念的準確把握。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惠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胡錦濤同志指出:“群眾利益無小事。和諧社會建設,要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人手,為群眾多辦好事、實事。這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必然要求。”“富民興桂新跨越”發展戰略以全區4800多萬各族人民是否得到實惠,生活水平是否提高,最大限度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根本點,具體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社會的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等各項事業中去。在實踐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著力改善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狀況,使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群眾。
“富民興桂新跨越”發展戰略凸顯對各民族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的準確把握。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清醒地認識到:由于歷史的社會的經濟的諸原因,廣西經濟社會相對落后,盡快擺脫貧困,實現共同繁榮發展是各民族人民的迫切要求和共同愿望。改革開放以來,尤其“十五”期間,廣西各級黨委和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不斷加大扶貧攻堅力度。邊境大會戰、東巴鳳大會戰等全區性的扶貧攻堅大會戰一場接一場打得有聲有色,成效顯著。五年來,2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4060個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1176元增至2004年的1586元,連續四年增長超過6%,高于全區水平。農村貧困人口繼續下降。全區農村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150萬人下降到目前的86萬人,初步解決溫飽但不穩定的農村低收入人口由650萬人下降到目前的326萬人,分別減少了64萬人和324萬人,降幅分別為42.7%和49.8%。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五年來新建、改擴建貧困村四級公路和通自然村(屯)道路4.12萬多公里,使貧困村通公路率由2000年的14%提高到2005年的47%,提高了33個百分點,在西南貧困區域中處于領先水平。特困區域的東蘭、巴馬、風山三縣的基礎設施及其他公共設施由原來全區最差水平一躍達到全區中等以上水平。”2002年10月,總投資15.41億元,總里程達2735公里的邊境公路大會戰勝利完成;2005年8月,歷時兩年、總投資14.5億元的東巴風大會戰交通項目全面完成,共建設公路項目28個、建設總里程超過1000km。東巴風三縣在全區率先實現了縣縣通二級公路、縣際通三級公路及鄉鄉通油路的目標。外資扶貧躍上新臺階。五年來共引進國外、境外無償扶貧資金折合人民幣2.363億元,比“九五”時期增加7倍多。此還從國外引進扶貧貸款折合人民幣2.5億元。全區有56.59萬人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在80年代基本解決溫飽的基礎上繼續提高,部分地區和城市的居民已達到或接近小康水平,有的已向富裕邁進。
“富民興桂新跨越”發展戰略凸顯對黨在少數民族地區執政規律的準確把握。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當然也是執政興桂的第一要務?!案幻衽d桂新跨越”的發展戰略準確地把握: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任務會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發展。黨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它以實現廣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老百姓是否得到實惠、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作為檢驗執政成敗的根本標準,作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和根本點。實踐證明:民族地區的發展關系到全國發展的全局,沒有民族地區的發展,就沒有全國的發展;沒有民族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發展戰略提出“新跨越”就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完善民族地區發展思路,立足區情,扎實推進,加快從后發展地區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省區的歷史性跨越。廣西壯族自治區從成立到現在已走過48年的光輝歷程。48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自治區歷屆黨委和政府帶領全區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斷推進廣西的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的20多年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敏銳地把握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趨勢和要求,帶領全區各族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從區情出發,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克服困難,團結拼搏,改革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由此可見,“富民興桂新跨越”體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凝重的人民性和生動的實踐性,體現了國家全面振興和民族共同繁榮的完全一致的內在融通性,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地區執政的成功實踐與廣西各族人民復興民族高度的統一性。實踐昭示:“富民興桂新跨越”是凝聚廣西各族人民的旗幟,在這面旗幟感召下,“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最困難,發展是硬道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已成為廣西各族人民的新理念新行動。
三、根本一致,和諧發展
“根本一致,和諧發展”是“富民興桂新跨越”發展戰略的時代特征,凸顯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準確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
廣西各級黨委和政府清醒地認識到:與時代發展相適應,人民根本利益的內涵也必然發生深刻的變化,人民群眾已從過去鬧翻身求解放變為今天求發展,求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生活需要;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是共同理想、共同價值和共同旗幟,而各個不同利益群體的利益取向要求和實現則是具體的、多元的,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與不同群體利益差異性同一于共同理想的導向,同一于經濟社會發展,同一于根本利益基礎上的具體利益實現或各得其所?!案幻衽d桂新跨越”的發展戰略準確地把握實現人民根本利益和實現各個不同群體的具體利益,實現少數人先富帶后富和實現惠及十幾億人口共同富裕的全面小康這一規律性,準確地把握繁榮民族經濟,鞏固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的客觀要求,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為重點,以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發展與進步?!案幻衽d桂新跨越”發展戰略準確地把握全區各族人民強烈的求快發展的社會心理,堅定不移地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著力改善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生活狀況,使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群眾,在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和諧發展中,培育和諧心態,營造和諧氛圍,共創和諧之舉,共享發展成果。在全區各族人民努力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國民經濟實現持續快速增長?!笆濉逼陂g的2001-2004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分別為8.2%、10.5%、10.2%、11.8%,2005年增長12.5%,年均增長10.6%,比“十五”計劃增長8%。的目標高出2.6個百分點,比“九五”時期年平均增長8.1%高出2.5個百分點?!笆濉逼陂g,全區財政收入共完成1789億元,比“九五”時期增加875億元,年平均增長16.7%,比“九五”時期年平均增長10.5%高出6.2個百分點。2005年全區財政收入完成475.39億元,比2004年增加71.64億元,增長17.7%,人均財政收入達到1023元,實現自治區黨委提出的2005年全區人均財政收入1000元的目標。
——工業、農業、服務業全面發展。2005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九五”期末增加601億元,“十五”期間年均增長6.1%,增長速度不僅高于“九五”時期,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成為西部12省區中第二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的省區。
“十五”期間,全部工業增加值以年均增長13.6%的速度發展,比“九五”時期年均增長8.8%高出4.4個百分點,比“十2E\"計劃增長10.2%高出3.4個百分點。全區交通基本建設累計完成投資550億元,其中公路建設完成投資451億元,為“九五”的1.8倍。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縣域經濟和非公經濟得到新的促進和發展。旅游、商貿、運輸、房地產、會展等服務業較快發展。
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68.8億美元,年均增長20.5%。出口市場不斷拓展,目前已與16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比“九五”末期增加20個;中國一東盟博覽會已成功舉辦過兩次,廣西在國內國際的地位顯著提高,并為招商引資搭建了較好的平臺,成效顯著。2001年-2005年全區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累計39.5億美元,2005年全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預計可達11.5億美元,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增長52.5%。
——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快速協調發展?!笆濉逼陂g,文化事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目前全區共有電視臺15座,節目63套,比2000年增加40套,實施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取得重大進展,電視人口覆蓋率91.5%,廣播人口覆蓋率86.7%。
“兩基”攻堅取得重大進展。截至2005年9月,廣西90個縣(市、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在89.58%以上;普通高等學校招生人數由2000年的4.7萬人增加到2004年的10.4萬人,2004年各類高校在校生達51.01萬人,比2000年增長13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15%,昂首步入大眾化發展階段。
五年來全區共建設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項目76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體系緊急救援中心14個,傳染病院(區)90個。有15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726.86萬農民參加合作醫療,參合率為60.07%,覆蓋人口976萬人,農民收益達262.14萬人次;全區投入資金46億多元,改擴建鄉鎮衛生院860個,村衛生室1074個;“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5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8900元左右,年均增長8.8%;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2490元,年均增長8%,分別比2000年增加3060元和625元?!笆濉逼陂g年均增長6%,高于“九五”時期年均5.2%的增長水平。2005年全區全部取消農業稅,提前一年全部免征農業稅,直接減輕農民負擔7.2億元,農民人均減免稅負18.4元。
——城鎮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2004年年末全區就業人員2631萬人,增長1.2%,其中城鎮就業人員(含農村進城從業人員)727萬人,增長10.8%。至2004年末,全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大量增加,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達279.3萬人,比2000年增加39.9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15.3萬人,增長10.9%。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72.2萬人,增長15.8%。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為98.2%。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p>
回顧歷程,審視發展,廣西各族人民深深感悟到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新廣西。同樣,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就沒有逐步擺脫貧困,安穩富庶,奔向小康的廣西;深深感悟到“國家要發展,民族要振興,廣西要富裕,百姓要小康”已內化為廣西各族人民的共同意識,外化為共同創舉與偉大實踐。我們堅信:“十一五”期間,廣西各族人民將以更加嶄新的姿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力推進以富裕廣西、文化廣西、生態廣西、平安廣西為中心內容的和諧廣西建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加快實現“富民興桂新跨越”,廣西的明天更美好。
責任編輯 吳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