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國平(1973-),男,湖南茶陵人,柳州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為毛澤東思想和黨建。
摘要:堅定的理想信念走領導干部立身之本,力量之源,率眾之基。新形勢下領導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四信”動搖;私欲膨脹,卑行“金錢至上”;精神空虛,熱衷于燒香拜佛。部分領導干部理想信念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世界現、人生觀、價值現畸變,對人民的背棄。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加強理論學習,用先進理論武裝頭腦;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提高黨性修養,增強宗旨意識;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積極投身社會實踐。
關鍵詞:領導干部;理想信念;世界觀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06)04-0070-03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是人們的政治信仰、世界觀在奮斗目標上的具體體現。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靈魂,是共產黨人前仆后繼、奮斗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也是黨的事業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根本保證。然而,一個時期以來,一些領導干部,對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不那么重視,不那么用心了,放松了對世界觀的改造,以致對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產生懷疑、困惑以至動搖。這是導致部分領導干部腐化變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索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如何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問題,對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領導干部隊伍、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一、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領導干部立身之本,力量之源,率眾之基
(一)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領導干部立身之本
堅定的理想信念支配著領導干部的思想和行為,是領導干部立身之本,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的。動搖了,就不是合格的領導干部,甚至走向反面。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進程中,許多優秀的黨的領導干部因為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而沖鋒在前、吃苦在前、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死而后已。革命先烈郭亮臨刑前,向鄉親們說:“我郭亮的生命就要結束了,但我的革命意志是永生的。敵人可以砍掉一個革命者的頭,但他擋不住革命的勝利。”他為理想信念而死,為人民大眾而死,視死如歸。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為了戰勝蘭考的風沙、鹽堿、內澇“三害”,改變蘭考貧困落后的面貌,帶病工作、嘔心瀝血,因過度操勞累倒在工作崗位上。像郭亮、焦裕祿式的領導干部因為有著崇高的理想信念并自覺為之不懈奮斗,所以他們用實踐書寫了一個大寫的“人”字,從而成為為黨旗增輝、令人民敬仰的優秀人物。相反,一些領導干部在和平年代之所以經不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甚至違法犯罪,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動搖或喪失了崇高的理想信念,目光短淺、意志消沉,甚至步入歧途,最終落得一個可恥可悲的下場。胡長清、成克杰、李真之流的腐敗事例就是最好的見證。
(二)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領導干部力量之源
堅定的理想信念能夠激發領導干部產生崇高的人生追求和強大的精神力量。鄧小平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種精神動力。”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是黨的領導干部團結和帶領人民群眾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奪取革命和建設勝利的力量源泉。
黨員領導干部的楷模牛玉儒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全副精力放在工作上,對工作充滿激情。他搞城建、引外資、抓扶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擁戴。他的激情來自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黨性,來自崇高的歷史使命感和強烈的政治責任感,來自對事業的摯愛和執著,來自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和熾熱情懷。正是這燃燒的激情,使工作成為他生命的全部,事業成為他永遠的追求,人民成為他不變的忠誠。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楷模任長霞說:“公安、公安,心中只有‘公’,人民才能‘安’”。這是任長霞對公安工作擔負神圣使命的深刻理解,更是她心目中不可動搖的信念和追求。這種強烈的信念和追求使她在二十多年的從警生涯中,以“保一方平安,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共產黨領導下的天下是何等繁榮與穩定”為使命,攻堅克難,孜孜以求,不斷加強學習,刻苦鉆研業務,處處追求卓越,在她的帶領下,—個個大案要案被偵破,—個個犯罪團伙被打掉,還了登封人民群眾“一片晴朗的天空”。
(三)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領導干部率眾之基
在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事業中,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對于一個領導干部來說,牢固樹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至為重要。革命導師說過:要使別人不動搖,首先自己要堅定。如果領導干部自身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沒有堅強的精神動力,就很難有效地教育別人,是不可能帶領群眾實現黨的奮斗目標的。領導干部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領頭人。他們帶頭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中率先垂范,就會影響和帶動群眾一起投身其中,不懈奮斗,貢獻力量。如果領導干部的理想信念產生動搖,不僅會影響廣大群眾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影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進程,甚至會影響黨和國家的發展方向。
二、新形勢下領導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新形勢下領導干部理想信念存在的突出問題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絕大多數黨員領導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堅定的,但也有少數領導干部表現得不夠堅定,甚至發生動搖,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四信”動搖。所謂“四信”是指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信念、社會主義信心和對共產黨的信任。由于20世紀末,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僅“垂而不死”,反而煥發出“勃勃生機”;一些領導干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共產主義信念、社會主義運動產生懷疑、困惑以至動搖。胡長清曾對他兒子講,你們呀,要出國,因為共產黨遲早會不行的。李真在剖析其犯罪根源時寫到:“我對黨的理想、信念產生了動搖。認為與其一旦江山易手,自己萬物皆空,不如權力在握時及早作經濟準備,如有不測也萬無一失。”胡長清、李真這些人丟掉了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與黨離心離德,最終落得一個可恥的下場。
2.私欲膨脹,奉行“金錢至上”。原福建省政和縣縣委書記丁仰寧奉行“當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當官不撈錢,退休沒本錢。”領導干部中的腐敗變質分子私欲膨脹,把權力當作撈取私利的工具,為了一己之利而置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以及黨的威望于不顧,最終淪為金錢的奴隸,從而從根本上背棄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背棄了正確的理想信念。
3.精神空虛,熱衷于燒香拜佛。近年來,不少地方的一些黨政領導干部“不問蒼生問鬼神”的現象相當嚴重,在社會上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原剛C省常務副省長叢福奎信奉神靈到了癡迷的地步。為了求神保佑自己的“升遷夢”實現,他遍訪名山、周游名地,在家中設佛堂、供佛像;為表示對佛的虔誠,叢福奎還將貪污受賄得來的一筆不義之財捐給寺廟,并送給寺廟住持一部轎車。據一些干部反映,現在不信馬列主義信鬼神的還真不少,其范圍遠不止被查處的貪官,在職在位的也大有人在。有的領導干部,平時在臺上大談馬列主義,臺下卻對一些“大師”津津樂道,甚至以認識個別“大師”為榮。一些名山古剎的“大師”和一些知名的和尚道士甚至風水先生,已成為某些領導干部的座上賓。有的領導干部家里,甚至還堂而皇之地供奉著玉帝、觀世音等神靈。一些領導干部,每逢上任、建房、購車等重大事情都要問問神靈,甚至連出行也要擇個良辰吉日。
(二)原因分析
1.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在新形勢下,少數領導干部之所以“四信”發生動搖甚至喪失,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沒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他們或者不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或者不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不能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判斷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復雜問題,增強明辨是非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而是為社會主義進程中出現的曲折表象和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繁榮”表象所迷惑。
2.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畸變。一個人有什么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會有什么樣的觀察、思考、處理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就會有什么樣的理想信念。領導干部要樹立和堅持的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以及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在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少數黨員領導干部,經不住時代的考驗,“四信”動搖,滋生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如胡長清、成克杰、李真等人的問題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畸變。
3.對人民的背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人,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一個基本原理。中國共產黨按照這一基本原理,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宗旨。作為黨的領導干部理應擺正自己的位置,牢記“人民公仆”這個角色。但是,一些領導干部沒有真正認識到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而是把權力看作是上級組織、某些個人賜予的或者是自己經過奮斗獲得的。于是,一旦權在手,便把私利謀。他們篤信“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為了一己之利,把真正的主人——人民拋到九霄云外。
三、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如何堅定理想信念
(一)加強理論學習,用先進理論武裝頭腦
正確的理想信念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武裝,來源于在這一科學理論指導下對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和人生價值的清醒認識和正確把握。因此,堅定理想信念,必須打牢理論根底,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只有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世界,科學地認識影響理想信念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高度來認識當今世界的變化及其趨勢,才能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這就需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通過深入學習,正確認識改革開放的實踐過程,客觀看待社會變革時期出現的復雜社會現象,深刻理解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最終走向共產主義這一基本客觀規律,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符合中國國情,符合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國發展、走向富強的正確道路。只有學習搞好了,掌握的理論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多了,政治認識和精神境界提高了,講政治才能講起來,正氣才能樹立和發揚起來。
(二)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面對物欲喧囂、誘惑肆虐的世俗人生,每個領導干部必須認真汲取教訓,牢固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改造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是一個共產黨人終生的任務,因為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急劇變化的,國際形勢風云變幻,科學技術一日千里,我們面臨著一個又一個新的挑戰,需要去攻克一個又一個前所未有的難關,如果不注意世界觀的改造,就很難做到立場堅定,在大是大非面前頭腦清醒,巋然不動。領導干部要切實解決好人生為什么、入黨做什么、掌權干什么這一重要問題,做到經常磨礪自己,進行黨性鍛煉,“見賢思齊”,像焦裕祿、孔繁森那樣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主義無限忠誠,為了黨的事業,為了共產主義理想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三)不斷提高黨性修養,增強宗旨意識
黨性修養是一個共產黨員堅定理想和信念的基礎。加強黨性鍛煉,提高黨性修養,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正確處理個人與組織的關系,個人與群眾關系,堅持黨的事業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作為領導干部更要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把群眾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當作第一選擇,把群眾利益當作第一考慮,把群眾滿意當作第一標準,常懷為民之心,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領導干部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時刻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的道理,把工作著力點放在基層,為群眾操心,在基層使勁,摸實情、辦實事、解難題,做人民群眾需要的發展帶頭人,做人民群眾信賴的貼心人,尤其要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真正把人民的利益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
(四)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
領導干部要時刻不忘自己的政治身份、政治責任和政治使命,時時處處把黨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覺與黨同呼吸、共命運;要充分認識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不斷增強憂患意識,提高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從國際環境來看,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和“遏制”中國的圖謀從來就不曾停止過,我們必須始終高度警惕、嚴加防范;從國內形勢來看,我們進入了一個既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動力、又有各種困難和風險的時期,深層次的社會矛盾不斷涌現,需要領導干部不斷勇于正視、妥善應對。因此,領導干部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實踐科學發展觀,從自身做起,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切實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特別是要善于從政治上觀察、分析、思考和處理問題,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看主流,做到大事面前不糊涂,關鍵時刻不動搖。在具體工作中,要切實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在重要崗位、重要事情上切實負起責任、把好關口。
(五)積極投身社會實踐
理想信念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領導干部在確立崇高理想信念認識的同時,必須積極投身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自覺堅持和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堅持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扎扎實實地做好當前的每項工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奮斗。只有積極投身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才能堅信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才能堅定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這就要求領導干部把理想信念具體化,從自己抓起,從身邊事抓起,把理想信念落實在本職工作中,把遠大理想與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在立足本職中實踐理想追求。
責任編輯 黃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