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薩是托斯卡那大區的首府,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搖籃。
說起來我們跟佛羅倫薩也真是有緣,剛到意大利從米蘭坐歐洲之星到錫耶那就在佛羅倫薩轉車,坐了兩個小時零四十七分鐘的火車就到了佛羅倫薩,我們的行李很重,第一次出國恨不得什么都帶,火車停靠的時間只有二十分鐘左右,而火車站很大很壯觀,跟我們國內的不一樣,所有的站臺都一字豪情排開,處在一個平面上,按說十分方便,可我們畢竟初來乍到,十分慌亂,幸好先期到佛羅倫薩留學的同學沙伊娜和陳芳兩位女士在那兒迎接我們,很快幫我們找到了站臺,特別是她們提前幫我們找好廠行李車,大大提高了運行速度,真是出門靠朋友啊。這是我們跟佛羅倫薩的初次謀面,只是匆匆而過。
真正去感受和體味佛羅倫薩是在三月底了。此時雖已是天朗氣清,微風習習,但仍乍暖還寒。我們和另外三個留學生坐早上八點十分的火車到佛羅倫薩,從錫耶那坐火車大約一個半小時就到了,坐汽車雖快,不過價格要貴一些。這次到佛羅倫薩仍有朋友來接,除了在北京一塊兒進修的三位同學之外,還有一位來自天津南開的林女士,倍感親切,在兩位對佛城已很熟悉的同學的陪同下,我們開始了對這座世界文化名城的觀賞,雖然有些走馬觀花,但也畢竟是第一次近距離、全方位地親近她、感受她,一種莫名的激動、欣喜和追思縈繞在心間。
我們首先直奔圣母百花大教堂,這是佛羅倫薩的標志性建筑物。它由主教堂、洗禮堂和喬托鐘樓組成,是一座具有典型巴洛克風格的建筑,從建筑的外觀顏色來看,以紅、白、綠三種顏色為主色調;從建筑的造型來看,以方形為主,還有圓形、拱形和三角形,線條簡潔而又富于變化,尤其是大教堂的巨型圓頂為世界之最,進入主教堂后,爬436級臺階才能到達頂部,我們可以想一想當時這樣宏大的圓頂是怎么建成的,真是不可思議的巧奪天工啊。教堂的設計師叫布倫萊什,聽說佛羅倫薩為了對他的杰出成就表示崇高的敬意,還專門通過了一項法律,禁止任何建筑高過教堂的圓頂,而且布倫萊什去世后就安息在這里,靜靜地享受著他獨有的榮耀和非凡的創造。現在主教堂的其余大部都四壁空空,不過在北面通道的墻上有一幅由猶賽羅在1436年繪制的壁畫,描畫了英國教士霍克伍德騎士,他從1377年到1394年擔任佛羅倫薩軍隊的指揮官。在主教堂廣場東部的博物館里有大量的藝術珍品、其中最負盛名的是米開朗琪羅于11550年左右開始制作的皮埃塔,他最初想把這里建成自己的墓地,但沒有完成。最吸引我們的是中間帶頭套的高大雕像尼克德姆斯,這個雕像實際上就是米開朗琪羅的肖像。位于主教堂南邊的鐘樓是1331年由喬托設計的,鐘樓高達85米,沿著285級臺階可以爬上樓頂,從另一個側面欣賞主教堂的大圓頂和整個建筑。建于公元七世紀的小八角形洗禮堂位于主教堂西側,洗禮堂的天花板上有著名的鑲嵌畫——《創世紀》和《最后的審判》。洗禮堂有三組青銅門,其中朝北的那組門在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401年冬天,為設計青銅門有六位藝術家參加了激烈的競爭,最終吉伯提和布倫萊什獲勝,然而性情暴躁的布倫萊什拒絕與吉伯提合作而憤然回家了。吉伯提主要負責大門的設計工作,但直到1424年才把這項工作完成。從吉伯提的設計中我們可以窺探出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主要特色:真實再現人物的一切,全面精密的透視法,清晰的描繪與戲劇化的緊密結合。后來,吉伯提又受命設計東面的正門,這組門直到1452年才完工,米開朗琪羅稱譽它為“通向天堂的大門”,因此直到現在它們以“天堂之門”而聞名于世。南面的第三組大門是由皮薩洛設計的,它們講述了城市的守護神施洗禮者——約翰的故事。
欣賞完教堂,然后去著名的藝術宮殿——烏菲齊宮,排隊參觀的游客很多,門票是8歐元,并不算貴,主要是排隊需要耐心。這里的藝術杰作可以說是琳瑯滿目,收藏品共有2500件之多,壓根兒就看不過來,不過像波蒂切利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還有米開朗琪羅的《神圣家族》,拉裴爾的《金翅雀圣母》,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喬托的《圣母子》,卡拉巴喬的《依塞克的犧牲》等等,這些傳世杰作吸引了更多的觀眾。
匆匆參觀完烏菲齊宮,我們去了建于1345年的著名的老橋,這座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唯一沒有被炸毀的的橋梁,因為橋上的長廊里有很多極其珍貴的藝術品,這座帶屋頂的通道把維西奧宮和皮蒂宮連在了一起,它也穿過烏菲齊宮,這樣當年的麥迪西公爵們可以通過這座走廊到達不同的宮殿,而不必再從大街上行走。通道下邊的鋪子以前曾經作為肉鋪和制革工人的作坊,直到1593年公爵命令禁止這種不衛生的買賣在橋上進行為止,現在都改成了金店,橋上有珠寶商人、街頭藝人和聚集的游客,不時也能見到擺地攤的中國人。 順著老橋我們去了老宮,在老宮前面寬闊的廣場上,我們坐著休息,吃了些同學事先準備好的巧克力、餅干和蘋果,休整完畢就沿著阿爾諾路往上走,直奔闊大的米開琪基羅廣場,我們拾級而上,邊走邊往下俯瞰城景,不多一會兒,我們就興沖沖地登上了廣場,在那兒極目遠眺佛城全景,大有一種登泰山而小魯的舒暢之感,遠觀佛城,一遍黃墻紅瓦,煞是迷人,尤其是鶴立雞群的大教堂和古老別致的老橋,格外醒目,這種適度的距離產生了更大的美感,因為當你走近它并置身其間時,你不免會感覺到總有些許喧鬧和嘈雜、臟亂和世俗。廣場的其他三面環繞著青山綠樹,山花爛漫的自然美景更是讓人心曠神怡。
回城的道上我們還參觀了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巨匠但丁的故居,然后大家在故居門前合影留念。此外我們還去了著名的西諾里亞廣場,這里過去和現在都是佛城的行政中心。據說,崇尚共和政體的佛羅倫薩人有時在這里集會并展開論戰,最后舉手表決。廣場上有維西奧宮和塑有很多雕像的雕刻廊,這里仿佛一座露天美術館。廣場上那座健美而勇武的大衛雕塑和尼普頓噴泉周圍有眾多的游人在觀賞和休閑。我們不時還可以看到屬行為藝術的“活體雕塑”,你可以上前和他合影,也可以聽到街頭藝人的合奏表演,還可以看到騎著高頭大馬的警察悠悠地踱行,那種怡然自得、勝似閑庭信步的神情哪里能讓你感受到他們是在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