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廳曾經是晾衣服的地方
落成伊始的白宮,生活條件顯然不能與今天同日而語,以至于現在還流傳著一個笑話:由于當年辦公建筑“連最起碼的柵欄、院落或者其他可以使用的東西都沒有”,亞當斯夫人只好在東大廳里拉起晾衣繩,將洗好的衣服晾在那里陰干。對于搬進這座“光禿禿的、巨大而丑陋的建筑”,亞當斯夫人心有不快,在寫給女兒的信中,她牢騷滿腹地說:“這座房子經過修整,看上去是可以住人了……但在這座巨大的建筑中,居然連一個召喚仆人的鈴鐺都找不到。”由于沒有足夠的人手去砍伐和搬運木材,在這座剛剛落成、尚有潮氣的宮殿里,取暖成了大問題。直到1853年安裝了水暖器材后,白宮才告別了寒冷的冬天。
白宮最初不是白色的
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執政時期,英美兩國爆發戰爭。1814年8月,總統夫婦在英軍進入華盛頓的最后一刻才撤離。臨走時。機智的多莉還不忘從墻上摘下了華盛頓的肖像,帶走了《獨立宣言》的原件和一批歷史檔案。在發出最后通牒后,英軍縱火焚燒了白宮。大火將官邸的墻壁熏得黝黑,只是由于暴雨突至,白宮才沒有化為灰燼。
戰爭之后,麥迪遜請來當年的設計者赫本,重修白宮。為掩蓋被大火燒過的痕跡,赫本用白色油漆將官邸粉飾一新。后來再次重修總統府時,人們干脆用白色的大理石來裝飾它。使它成了真正的“白宮”。1901年,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決定用“WHITE-HOUSE”(白宮)一詞正式命名這座建筑。
美國的博物館
目睹一個又一個家庭搬進搬出,一踏入便能親身感受到不同主人的鮮明特色:律師出身的塔夫脫帶來了大批法律書籍;礦山工程師出身的胡佛帶來了他翻譯的礦業著作;喜好音樂的杜魯門帶來了3架鋼琴和女兒收藏的大量唱片;行伍出身的艾森豪威爾在書房里擺滿了軍功章……肯尼迪時代,第一夫人杰奎琳制訂了一項計劃:使白宮成為美國的博物館。為此,她任命了一個委員會,在全國各地搜羅各式家具和工藝品。
總統夫人愿做牧羊女
伍德羅·威爾遜這位常人看來冷若冰霜的學者總統,為白宮留下了一段佳話。他在第一任妻子愛倫去世后,難以擺脫喪妻之痛,一度沉淪,終日待在白宮內深居簡出。沒想到,在電梯里,他結識了第二位妻子伊迪斯,二人隨即陷入熱戀中,并于1915年完婚。一戰期間,威爾遜夫婦帶頭節衣縮食,用實際行動支持前方。威爾遜夫人在白宮內架起了縫紉機,為前線將士趕制救護用品。她還在白宮的草坪上養起了一群成天“咩咩”叫的小羊,這一來可以節省修剪草坪的開支,二來可以剪羊毛增加收入。羊群在白宮周圍草坪上悠閑地走來走去,使白宮看上去更像一座鄉間別墅。
白宮的囚徒
生活在這里的家庭,在享有極度榮耀的同時,也失去了一般家庭所擁有的輕松和自由。以至于被稱作“白宮的囚徒”。尼克松因在女兒訂婚當晚抽不出時間參加儀式,心中充滿了愧疚之情。加菲爾德的兒子哈里回憶說:他17歲時愛上了一位姑娘,很想和父親說說心里話,但父親公務纏身,他足足等了一個月。富蘭克林·羅斯福夫人在回憶錄中寫道:孩子們想見父親竟然要預約。有一次,羅斯福正在埋頭批閱一份文件,兒子進來向父親訴說一件私事。說了許久,才發現父親根本沒有注意自己,轉身悻悻地走了。這個渴望父愛的兒子不禁感嘆道:“我們親密無間的家庭生活受到了多么大的影響!”
炮轟會議室
林肯入主白宮帶來了3個孩子,百忙中同孩子們進行體育比賽鼓勵孩子們飼養小動物。他經常疼愛有加地說:“讓孩子們快快樂樂地玩吧。”于是,孩子們經常在白宮無拘無束地奔跑。兒子塔德還攔住前來拜見總統的客人,要他們在自己的義賣攤上買零食,為戰火中的慈善事業捐款。還有,一次,內閣正在開會,塔德用玩具火炮轟開了會議室的大門,但總統對此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