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為人們在日常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世代沿襲與傳承的習慣性行為模式,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宗教是其最大的影響因素。
現代俄羅斯人的祖先東斯拉夫人生活在遼闊的中歐及東歐平原,自然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決定了他們主要從事農業及畜牧業生產。在生產及勞動過程中,東斯拉夫人形成了一種認識: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人自身的存在之外,還有許多神主宰著—切,世界上的萬千事物均與威力無比的神的意志有關。人要想過上幸福的生活,享受豐收的喜悅,克服洪水和干旱造成的困難,就必須向神祈禱。在歷經了漫長的認識過程后,東斯拉夫人建立了反映東斯拉夫民族特點的多神教體系。這—體系中總共有200多個神,掌管天地間大大小小的事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神是雷神(他的地位和作用相當于古希臘神話中的宙斯)、太陽神、天神、火神、家畜之神等。東斯拉夫人用木頭或石塊做成神像,把它們放在顯著的地方并向神像祭祀,以求神靈賜給他們所企盼的幸福。
基督教(東正教)自公元前98日年被弗拉基米爾大公定為國教以來一直占據著國教的地位。在俄羅斯千余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東正教對整個俄羅斯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然而,新的宗教卻無力根除東斯拉夫人的信仰和崇拜。與日常生活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多神教信仰,在廣大人民群眾中表現出了非常強的生命力。在以后的幾個世紀中,對自然的膜拜,對那些似乎能左右自然力,能操縱大地上單個對象的善神 (如太陽、春天、水等)和惡神(如山妖、惡魔等)的信奉,對大地、火、植物的敬重,對某些動物、數字的圖騰崇拜等仍然留下了許多印跡。這些殘存的原始宗教信仰因素滲透到俄羅斯人生活的各個角落,以古老的神話故事、節日習俗、慶典等形式保存并傳承下來。
對自然崇拜的年節習俗
與所有把自己的生命和大自然聯系在一起的民族一樣,俄羅斯人以各種節日來慶祝一年中季節的變換。在傳承至今的民俗中有相當一部分集中反映了崇拜自然的主題,表現了俄羅斯人早期對周圍環境條件的依賴。如謝肉節(又名送冬節),是東斯拉夫民族—個古老的多神教節日,于每年2月底3月初寒冬將去以前舉行,持續一周的時間。在送冬儀式中要用煎烤得色澤金黃的圓形小薄餅祭祀太陽,祈禱來年獲得豐收。這是因為東斯拉夫人認為太陽賦予所有生物以生命,春日降臨是太陽神雅利拉戰勝嚴寒和黑暗的結果。節日的最后一天清晨,人們架起柴火將象征冬天的稻草人燒掉,并慶祝春天的到來。
在圣誕節前12天人們即在家中的壁爐里燃起火火。他們捧著火圍繞自家的屋子和院子轉圈,將炭灰撒到自家的田里,或者將這些炭灰保存到春天,在給耕田人烤面包時撒到鍋里一些,或者把它們當作藥等。其目的是通過崇拜天上的火——太陽,來更新家庭中的火,從而加強太陽的神圣力量。
而在俄羅斯北方凍土帶地區,一年當中有9個月看不到太陽。遠古時期的人們擔心太陽會永遠不回來,于是太陽回歸日成為當地最為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成千上萬的人造太陽照亮城鎮的街道和房屋,人們穿上民族的傳統服裝,唱著歌頌太陽來到的民歌游行,并舉行一系列慶祝活動。
在圣誕前夜的送舊迎新日里,人們手捧第一勺用蜜糖燒煮的大麥粥,唱著祈禱歌恭敬地走出房舍,敬奉給冬神——嚴寒老人,祈求他來年不要凍死莊稼。
舊歷的9月1日、8日、14日則是送夏日——送別夏天迎接秋天豐收的節日。街頭人們舉行“給夏媽媽鞠躬”的儀式則是為了表達對大自然中夏神的敬仰,以求得更多的勞動收獲。
對水及動、植物崇拜的習俗
在東斯拉夫人的觀念中,自然界的—切事物都是有靈性的。對水、動、植物等的崇拜同樣基于敬畏和感恩兩種情愫之上,在民俗山得到反映。俄羅斯人認為,如果一個人在路上看到有人手提空桶,或者挑著兩只空桶,是不祥之兆;如果桶里裝滿水,就是好兆頭。
俄羅斯民間傳說中,黑描是魔鬼的朋友,魔鬼不惜為了得到一只純種的黑貓而付出“一個永遠花不完的盧布”。因此,俄羅斯人不喜歡黑貓,路遇黑描要繞道而行。但貓卻是俄羅斯人的朋友。至今在喬遷新居時,俄羅斯人都會讓貓先跨進門檻,自家沒有貓就向鄰居借用。這一方面是為了驅趕老鼠,更為重要的是俄羅斯人的祖先將保護房子和家庭的職責交付給貓,如果描第一個進新居,它的尖牙利齒可以擊退魔鬼,描作為家神的朋友會將家神馱入新居消災避難。
許多植物于俄羅斯人亦有著特別的意義。他們認為樹木與人一樣是有生命的,認為它們有靈性,有感情,甚至有自己的語言,有思維能力。
白樺樹就是俄羅斯人喜愛的神樹之一。俄羅斯有一種古老的民俗,為紀念嬰兒的誕生,父母要種下一棵樹,而人們選擇最多的是白樺樹;一個人在走到生命的盡頭時,所期待的也是有人種上一棵白樺樹來紀念他。這是因為白樺樹在東斯拉夫人的神話傳說中是一種神圣的樹,它們不受鞭撻,不遭砍伐,不受躪辱,是故十與祖國的象征,最能引起俄羅斯人的美好聯想。
在悼亡節中姑娘們頭戴用樺樹綠枝條編制的頭冠,舉行一系列悼念活動,為襯里的人消災避難。據說將白樺樹種在房屋周圍能驅邪防雷,令家業昌盛,人丁興旺;將白樺樹枝插在莊稼地里,能帶來豐收;插在牲畜圈或纏在牛角上,可防止女巫危害。
東斯拉夫人認為柳樹有某種神力。人們用柳枝抽打人畜,把柳枝拋到田地里,使柳樹的生命活力傳給人畜和田地。基督教傳人俄羅斯后;用柳枝替代棕櫚枝迎接耶穌進城,并將東正教堂圣化過的柳枝插到門上、屋檐下,保護房屋不發生火災;用其抽打人畜,則可消災避難。
對祖先崇拜的祭祖習俗
祖先崇拜是人類對自身的崇拜,是在鬼魂觀念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對祖先靈魂的敬仰。按照東斯拉夫人的想象,故去祖先的靈魂會變成家神保佑自己的親屬。遇到困難需要家神時要有特別的稱呼:家神,保佑我!當人們說出“家神”這個詞的時候,就能夠保佑啟己不受罪惡的侵害,不再遇到不愉快的事。當人們搬家時,還有專門的儀式邀請家神隨主人遷居。高爾基在小說《童年》中對此有生動的描寫:搬家那天,外婆拿著一只帶著長帶子的舊草鞋,把它扔到爐子底下,她蹲在那兒,開始呼喚家神:“家神家神,你是一家之主,送你一輛雪橇,請你坐著到我們的新家,尋找新的幸福……”由此可見,一個家庭的平安、幸福和富裕與家神是分不開的。
俄羅斯北部許多地方還有一種風俗,在圣誕節前—周小伙子們用白布纏在身體上,將自己打扮成死者,大家對著鼻子上掛著蘿卜,嘴里銜著火把的“死者”唱葬禮歌。這個習俗的含義是祖先的靈魂帶著神圣的人來到子孫的家里,承諾保佑家人的幸福。
現代俄羅斯人在復活節這一天在親人的墓的擺上豐盛的菜肴,獻上節日彩蛋以及專為復活節烤制的圓柱形大面包和美酒祭奠故去的親人。圣靈降臨節中同樣保留了很多東斯拉夫人悼亡節的儀式,節日期間人們用貢品來祭奠祖先,以求得他們的支持和保佑。毋庸置疑,這些均源自于東斯拉夫人遠古時期祭奠亡靈的儀式。
人生禮儀習俗中的多神信仰
婚禮是一項重要的人牛禮儀。在俄羅斯人的傳統婚禮中,新娘在離別父母之前先要告別給與其溫暖與快樂的壁爐,而新郎家的院子里已燃起篝火,等待新郎將新娘帶到篝火前與親人們見面。這一儀式是敬火拜火觀念在婚俗中的直接體現。在現代婚禮中新婚丈婦要到無名烈士墓前敬獻花束以表示對前輩的懷念。而無名烈士墓前燃燒著的永恒之火則是沿襲了東斯拉夫人在雷神的神像前點起永不熄滅的圣火,以表示對主宰萬物的神靈的敬畏、崇拜與感激的多神教風俗。
新郎在迎接新娘進家門時,必須把新娘抱進家門。新娘自己跨進婆家的門檻,被認為會惹怒祖宗的靈魂。這一習俗的產生是源于古代俄羅斯人把亡故的長輩、夭折的孩子埋在自家的門檻下,認為死者的靈魂會保佑全家平安無事的祖先崇拜觀念。因而在俄羅斯人的心目中,門檻是極為重要的地方,既不能站在和坐在門檻上,也不能隔著門檻握手,外人更不能踩門檻。
當一個人走到生命的盡頭,家中的鏡子必須用黑布嚴嚴實實地蒙上。這是因為俄羅斯人認為,鏡子是神圣之物,鏡中的形象是本人靈魂的化身。家人為了使亡者的靈魂得到安慰和減輕家人的悲傷應將鏡子遮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