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世紀意大利詩人烏貝蒂在他的著作《世界的話語》中,虛構了這樣一個故事:他與歷史學家索林結伴同游,有一天他們在臺伯河邊遇到一位白發蒼蒼,老眼昏花的老婦人。她一邊嘆息著,一邊向他講述自己往昔的美貌與榮華……
這個老婦人,就是羅馬的化身。
羅馬,打從羅馬帝國時代、基督教興盛時代、動蕩不定的中世紀、羅馬領導基督教的黃金時代,直到共和國建立……歷經了2500多年的風風雨雨。而每次時代的更替,都像經歷一場浩劫、一次地震。新上臺的權力者,無不殘酷地把前朝一切寶貴的遺存統統變成廢墟,而在廢墟上重新構建起自己的文明。就這樣,在2500多年的風風雨雨中,羅馬經歷了數不清的劫難,數不清的歲月洗禮與不同歷史背景的文化熏陶,毀壞,重建,再毀壞,再重建……歷經無數次興衰榮辱,卻一直頑強地屹立著。難怪它被人們譽為“永恒之城”。
在羅馬這座“永恒之城”里,絕不可能像在世界其它地方,對眼前的一切漫不經心。站在羅馬街頭,不論你朝哪個方向看,那一處處古跡,都會令你眼花繚亂。哪怕是一根折斷的圓柱,一塊半毀的浮雕,—段長滿青苔的殘墻,一塊半掩在草叢中的碑碣……都可能同凱撒、奧古斯都、圖拉真、哈德良、尼碌……這些在羅馬曾經權重一時的統治者,或者貝爾尼尼、米開朗琪羅、拉斐爾……這些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大師,以及羅馬經歷們那一次次變故,密不可分地聯系在一起。作家鄧友梅曾感嘆過:“打一個噴嚏都會錯過一處古跡”。在羅馬,我們最大的感受是:總覺得眼睛不夠用,處處都得留心,都得像孩童一樣好奇。否則,在你“打噴嚏”的工夫,可能真的會錯過一處處跨越時空,思接千載,去審視與觸摸歷史的機會。
這也是我們在“真言之口”大理石面具前的一點點感悟。
那天,友人帶我們驅車越過公元前64年修建的法布里丘斯橋,到蒂貝里納島上去參觀科斯梅丁的圣瑪麗亞教堂。這座教堂規模不大,初建于公元6世紀,教皇亞得里亞諾一世時曾加以擴建。由于它是用亞述——巴比倫風格建造的,在遍布羅馬其它城區的巴羅克風格的教堂中,便顯得十分突出。特別是那座建于公元13世紀的7層的方柱形鐘樓,遠遠望去,像一個雕工精湛、玲瓏剔透的珍玩,高聳的四周亞述——巴比倫風格的建筑群之上映襯著藍天、白云,構成這一片城區空中最美的景觀,被譽為羅馬中世紀造型最美的鐘樓。
圣瑪麗亞教堂附近,還有像一只大鳥籠似的周邊圍著一排高高的科林斯立柱的圓形的維斯塔神廟、長方形的波爾圖努斯神廟,以及有著精美大理石雕塑的巴羅卡噴泉等眾多古跡。我們像孩童一樣,縱情地在這些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古跡中,細細觀賞、逡巡,流連了很久,正準備轉身隨友人離去時,忽然看見在維斯塔神廟前廊盡頭,一個靠墻的石礅上,立著一塊圓形的雕刻著人頭像的石板:長發、長須,眼睛、鼻孔和咧著大嘴全是透空的,模樣兒十分怪異。記不得在什么地方曾經看到過,出于好奇便走了過去。
友人間轉身,快步趕過來,告訴我們:“人們把這塊石板叫作‘真言之口’,說它能鑒別人的誠實與虛偽,如果說謊的人把手伸進那只嘴巴里,它便會死死咬住,使他不能脫身。來這里的游客都要把手伸進‘真言之口’里攝影留念……”。我們這才猛然想起,在格里高利·派克和赫本·奧德莉主演的影片《羅馬假日》里,就有這樣一幕:美國新聞社駐羅馬代表處記者喬和活潑、美麗又有些任性的安妮公主,來到“真言之口”旁,當喬把手伸進那怪異的石雕像的嘴巴時,忽然,他的手不僅被死死咬住,而且還將他的半條手臂也“吞”了進去。喬假裝驚恐得大叫起來,不知所措的安妮公主頓時花容失色,急忙跑過去想幫助喬把胳膊從那張嘴巴里“拔”出來……這一情節不僅增添了影片輕松、活潑的浪漫情趣,而且,他們的精湛演技,也讓這塊擺在維斯塔神廟角落里的并不出名的石雕,一下子成了世界各地來羅馬的游客們熱心關注的一景。
這塊有人頭雕像的石板是做什么用的呢?
早在羅馬帝國時代,為解決羅馬居民的飲水問題,修筑了許多水道,將羅馬周邊的水引入羅馬城內。后來在連年戰爭中,許多水道遭到破壞,致使整個中世紀,羅馬人都飽受缺水之苦。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才又將廢棄的水道修復。貝爾尼尼、米開郎琪羅等藝術大師們,還在水道經過的地方,精心設計、修建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噴泉,使羅馬成為令世人艷羨不己的擁有無數藝術珍寶的噴泉之都。維斯塔神廟前廊盡頭的這塊有人頭雕像的石板,原是古羅馬河神的面具,是用來裝飾某個修建在石壁上的水道的。水道里的水,從河神面具的那張大嘴里不斷涌出……
然而,是什么時候,人們在清理哪處廢墟時將它挖掘出來;為什么在修復水道時,沒有把它利用,反而遺棄在這里;又是什么時候,這個神情怪異的面具上那張咧開的大嘴變成驗證人們誠實與否的“真言之口”……這許多疑問恐怕已無人細細考證。游客們只是把這當作一則戲言、趣事而已,就像《羅馬假日》巾,喬對安妮公主開的那個玩笑一樣。游客們到這里紛紛把手伸進那張嘴巴,面對著鏡頭拍照留念。不論誠實與否,不會有人擔心那張嘴真的會把他的手死死咬住。
然而友人告訴我們,羅馬帝國時代,“羅馬軍團”的將士們遠征返回羅馬之后,懷疑妻子對自己不忠時,確曾有人將妻子拉到河神面具前,讓妻子當著河神的面,回答有無對自己不忠的行為。并讓她把手伸進河神那張咧開的嘴里,驗證她有沒有說謊。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真的有一些婦女苦苦哀求,說什么也不旨把手伸進那“真言之口”。
一群又一群游客走過來,做著各種開心、逗笑的表情和動作,把手伸進“真言之口”拍照留念。恰在這時,出人意料的一幕發生了: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從媽媽那里知道了這個模樣兒挺怪的石頭面具的大嘴巴,會咬說謊話的人的手指時,說什么也不肯把手伸進去。他扭過臉含著淚告訴母親:“媽媽,我昨天說過假話……”
孩子的母親親了親孩子的臉頰,對他說:“乖兒子,說過假話改了就好,河神和媽媽都喜歡知錯就改的孩子,勇敢些,他不會咬你手的……”在母親鼓勵下,孩子把手大膽地伸進“真言之口”,終于破涕為笑了。
多么發人深思的一幕!或許,那個不懂事的孩子,才是最誠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