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夏天的感覺越來越明顯了,很多老年人都把活動時間改在了早晨涼爽時間,晨練空氣好,又不會因天熱出汗太多而引起中暑。所以每天早上,一到七八點鐘,廣場上晨練的人真不少,有跳舞的,有打太極拳的,有練太極劍的……大家根據各自年齡和喜好不同而進行不同的鍛煉,倒也自得其樂。
王大媽最近跟別人學了一種倒行走鍛煉身體的活動,感覺很好也很喜歡,還說報上講這種鍛煉既簡單又可以強身。這不,一大早就來到廣場上從這頭倒行到那頭,又從那頭倒行到這頭,還不停地動員張大媽也試試。在她的指點下張大媽也試了試,但感覺有點緊張。廣場上雖然場地寬廣,道路平坦,可以放心地倒行著走,但廣場是公共場所,散步的、做操的、游覽的人都很多,張大媽老擔心碰到背后的人而弄得自己很緊張,因此倒行了兩天覺得還是常打的太極拳較好而放棄了。
這天,天氣晴朗,張大媽到廣場以后,見王大媽早早地就在那兒倒著走了。張大媽兩套拳打下來,身體熱了,正打算回去時,卻遠遠地看見倒著走的王大媽晃了晃摔倒了。晨練的人都聚了過來,王大媽昏迷不醒,大家趕緊打120,將王大媽送到醫院搶救,醫生說是心臟供血不足。原來王大媽一直就有冠心病,這回還好,搶救及時總算揀了一條命回來。
發生這類事故之后,有幾個經常練倒行的老人,都不敢再走了,害怕引起心臟缺血。一時間晨練的老人們都爭論了起來,有的說能行,有的說不行,各有理由。那么,倒行對心臟有沒有害呢?老年人能不能練習呢?練習時又應注意些什么?
醫生點評
倒行又叫“退著走”,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健身方式,除倒行步行外,還有“倒立”“爬行”等反常態運動,在醫學上稱之為“反常態療法”。其中又因倒行有簡單易學特點,故備受中老年人的喜歡。有資料顯示,倒行走或倒行跑可刺激不常活動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人體的平衡力,亦可防治腦萎縮,特別是對腰腿痛有顯著療效,肥胖者還能適當地減肥。據科學測定,人在倒走時比向前步行要多消耗78%的能量,心率要增加47%;倒行跑步要比向前跑多消耗31%的能量,心率增加15%。因此倒行能消耗更多的能量,不失為一種鍛煉的好方法。
長期以來人們都是以向前行為主,前行時人體骨盆是向前傾的,頸椎、腰椎、腰肌、踝膝關節都處于較緊張狀態,隨著漫長的歲月過去,慢慢產生了一些習慣性慢性勞損,而倒行時剛好相反,可使頸部、腰部等處于緊張狀態的肌肉群和骨骼得到相應的松弛,從而有利于勞損部位的調適和康復,因此倒行確有健身之功效。
由于倒行是通過消耗能量達到健身的目的,特別是心率的加快,容易增加心臟負擔,而老年人心血管系統儲備能力減低,倒退著行走或倒退著跑步均能使心血管不堪重負。特別是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如冠心病、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再進行倒行運動時容易造成大腦或心肌缺血而出現頭暈、摔倒等危險。另外因為年齡的原因,大多數老人多多少少都患有一定頸椎、腰椎骨質增生疾病,倒行時為防背后的障礙物,退走時免不了要不時地轉頭或扭腰,頸部轉向時易致椎動脈受壓迫、管腔變窄、血流減少而出現大腦供血減少、缺氧等,嚴重者甚至引起突然暈倒。因此老年人做此種鍛煉一定要小心,有心、腦血管病的人不可進行此項活動,以免像王大媽一樣,傷了“心”才來后悔。
沒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進行此項運動時也應注意如下四點。
1 注意安全第一,因為倒行是一項反常態運動,什么都是反向的,不習慣,容易摔跤。因此倒走時腳步要緩慢,腳跟稍提高一些,以免碰著小石子等東西摔倒,步幅不要太大,注意保持身體平衡。
2 循序漸進,掌握好尺度,不要急于求成。倒行本是一項慢性運動,靠持之以恒來取得效果,時間長了才能起到鍛煉的目的,不要一開始就大幅度、超負荷進行,以免增加心臟負擔,不但起不到鍛煉的目的,反而引起不適。因此鍛煉時應注意掌握由少到多、由遠到近、由慢到快的原則。
3 在倒行的過程中,一旦感覺頭暈、心慌、惡心等,要立即停止倒行練習,或換一種健身方式,以免摔倒對身體造成不應有的傷害。
4 倒著跑一般是年輕人練習的一種倒行方式,倒走是基礎,只有在倒走非常熟練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倒著跑練習。年齡大的老人最好不要練習倒跑。
(編輯/靖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