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體里,有血液的地方就有可能發生血栓,血栓伴隨許多疾病發生。全球范圍內,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栓,再導致的死亡,幾乎占了人群死亡的一半;由心衰、癱瘓、間歇跛行和肢體壞死導致的嚴重致殘影響著千萬患者和家庭。
動脈血栓是一個沉默的殺手,它可以導致心肌梗死、中風、外周動脈疾病等。血液在動脈內凝固是引發心臟病、中風甚至心肌局部缺血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個“無聲殺手”在出擊前通常沒有明顯的癥狀。一旦發生了動脈血栓形成,60歲以上老人的預期壽命將縮短8~12年。僅在2001年,動脈粥樣血栓形成就導致了亞洲450萬人死亡,而且這一數字還在逐年上升。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腦梗死這些猝死性的疾病,實際上原因是相同的,罪魁禍首都是動脈的血栓,差別只是血栓發生的部位不同。血栓的形成是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發生的。動脈粥樣硬化者的血管中有許多脂肪物質,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態就像白花花的粥一樣,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斑塊破裂,造成血管內壁損傷,人體的止血功能就開始發揮作用,形成可以止血的血凝塊,當血凝塊積聚增多時,就形成了血栓。
別小看這些血栓,它們可是心血管事件的元兇。它們順血液流到其他部位的血管并卡在某處,導致血液流通不暢,于是相應組織、器官缺血,正常的生理功能變得紊亂,如發生冠心病、心絞痛、慢性缺血性腦病和下肢間歇跛行等;如果血液流通被完全斷絕了,則能發生細胞的壞死,如導致心肌梗死、腦梗死和急性下肢缺血、壞死。動脈粥樣血栓形成往往累及多個血管,尤其存在糖尿病的情況下,一處血管病變,往往另一處血管也已經或者即將出現類似問題。
哪些人更易發生血栓?
我們知道動脈粥樣硬化是發生血栓的第一步,因此我們的預防關鍵是從源頭抓起,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這樣血栓也就不會形成了。動脈粥樣硬化是多病因的疾病,多種因素作用于不同環節,綜合起來導致最終的病變。很多危險因素與生活方式緊密相關,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常見于以下人群:
中老年男性 動脈粥樣硬化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而且多見于男性。女性絕經期以后雌激素減少,發病率逐漸增高。
血脂高者 血液中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多,高密度脂蛋白減少是發病的危險因素。
高血壓者 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60%~70%都有高血壓。
煙民 吸煙降低了“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增加了“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吸煙也能增加血液中一氧化碳的濃度,而一氧化碳使動脈壁受到損傷的危險性增加。同時吸煙還能使本已受到粥樣硬化損害的動脈收縮,從而導致流向組織的血流量進一步減少。此外,吸煙增加血液凝固的可能性,因此增加了發生周圍動脈疾病、冠狀動脈疾病、腦卒中和手術后移植動脈阻塞等的危險性。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能損害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誘發或者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炎癥活躍,斑塊更容易破裂,導致血栓形成。糖尿病患者中本病的發病率較正常人高2倍。
其他 肥胖者,工作壓力大的人,長期高熱量、高脂肪飲食者。
怎樣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
動脈粥樣硬化是數十年的病變過程,斑塊破裂卻只是瞬間的事情,血栓形成也只有十幾秒鐘。因此在漫長的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我們完全有條件采取措施,防范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其不發生破裂,使用有效抗栓藥物,防止在斑塊破裂后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而導致悲劇。
擁有健康生活方式
預防血栓最重要的是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有了心腦血管疾病,這種生活方式的控制更要重視。二戰后,芬蘭、挪威、瑞典三國居民隨著奶油、蛋攝食減少,心血管病變病死率明顯下降。之后,由于飲食改變,攝食的膽固醇明顯增加,冠心病在歐美已成為流行病。這說明,改變生活方式可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減少,能夠逆轉動脈粥樣硬化。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以下幾方面:
少吃多活動,戒煙限酒;避免超重或者肥胖。
定期檢查并及時發現高血壓、血脂紊亂和糖尿病等危險因素,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干預等措施控制這些危險因素,延緩或者避免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發生和發展。
減輕工作強度,有一個好的心情,有一個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空間,愉快度過每一天。
即便有了病變,也可以通過行為和藥物干預避免斑塊破裂,通過抗栓治療預防斑塊破裂形成血栓,預防出現血管事件。
合理使用抗凝藥
一旦因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發生了血管事件,能夠做的只是亡羊補牢,除積極治療和減少損失外,下一步就是要防止再發生類似的血管事件。除改變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險因素以外,高危患者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以下是基本原則,具體如何使用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高血壓患者,年齡在50歲以上,血壓控制良好,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并且長期高血壓已經損害了某些器官,如導致左心室肥厚、腎臟損害或者蛋白尿,可使用阿司匹林75毫克/日。
已經發生過血栓患者,如心肌梗死、心絞痛、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或者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疾病,除非存在禁忌,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75毫克/日預防血栓再次發生。禁忌指禁用于哮喘,胃、十二指腸潰瘍,血友病,視網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有一項或者多項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患者,如膽固醇高、吸煙、高血壓,考慮開始使用阿司匹林預防(75~325毫克/日)。
盡早擁抱健康的生活方式,遠比得病后服用阿司匹林更為重要,亡羊補牢不如防患于未然。總之動脈粥樣血栓病變始于青少年,發病于中老年;死殘在于事件,首犯是血栓;從小來防范,益壽又延年。
貼心提示
動脈粥樣硬化者在早期一般沒有特殊癥狀,只有當供血不能夠滿足組織需要時才會出現癥狀,表現為疼痛或痙攣。例如,運動時心臟供血不足導致胸痛,即心絞痛的癥狀;散步時由于下肢供血不足而出現下肢痙攣性疼痛,即間歇性跛行的癥狀。一般這些癥狀是逐漸發生的,這反映了粥樣斑導致動脈血管的狹窄逐漸加重的過程。當發生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時癥狀發生或加重才會突然出現癥狀。因此中老年人定期體檢是很重要的。
(編輯/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