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胖大海:
《黃帝內經》中說,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將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健康管理就是幫助大家做自己的上醫,從衣、食、住、行各個角度,向您提供時下高發疾病的預防措施,讓您了解中老年人常見慢性病的基本護理手段,對自己進行全面的健康管理。
認識呼吸道
呼吸系統起始于鼻腔、咽部和口腔,經氣道延伸至肺,空氣需經過鼻腔、口腔、咽、喉等方能進入呼吸系統。喉的開口處為一較小的肌肉瓣所覆蓋,稱為會厭。當進食吞咽時,會厭關閉,以防止食物誤吸入氣管。喉以下的下呼吸道像一棵倒置的樹,最大的樹干是氣管,氣管分為兩支較小的支氣管,分別進入左右肺。主支氣管進一步反復分支形成細的支氣管。細支氣管為最狹小的直徑只有0.5毫米。肺像兩片葉子,充滿整個胸腔。
春季呼吸道疾病預防
衣食住行
認識呼吸道
呼吸系統起始于鼻腔、咽部和口腔,經氣道延伸至肺,空氣需經過鼻腔、口腔、咽、喉等方能進入呼吸系統。喉的開口處為一較小的肌肉瓣所覆蓋,稱為會厭。當進食吞咽時,會厭關閉,以防止食物誤吸入氣管。喉以下的下呼吸道像一棵倒置的樹,最大的樹干是氣管,氣管分為兩支較小的支氣管,分別進入左右肺。主支氣管進一步反復分支形成細的支氣管。細支氣管為最狹小的直徑只有0.5毫米。肺像兩片葉子,充滿整個胸腔。
春季呼吸道疾病預防
雖然現在早已進入春季,但早晚溫差仍很大,如果驟然減去太多衣物,易降低人體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體侵入,因此要注意隨著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目前氣候十分干燥,空氣粉塵含量高,人體鼻黏膜容易受損,而呼吸道病菌入侵人體,首先要通過的第一道關就是鼻黏膜,所以多喝水,讓鼻黏膜保持濕潤,就能有效抵御病毒細菌的入侵。將沸水倒入盛綠茶的茶杯中,然后將口鼻對準杯口呼吸,蒸氣吸入,可潤喉,止咳、化痰。同時,在這個干燥的季節,做到不吸煙、不喝酒、不食辛辣食物,也能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達到保護自然免疫功能的作用。在均衡飲食的基礎上,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蔬菜,可增強免疫力。
定期打掃室內衛生,重點清洗床、地毯、沙發罩等塵螨聚集處。定時開窗換氣,使用中央空調的辦公室尤其多開窗戶,注意保持空氣流通。除了居住環境的衛生,還有自身衛生。去公共場所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要洗手,很多男士不注意這點。胖大海留心觀察過一些醫生,發現他們大多很注意個人衛生。如果從公共場合回家后,都要馬上洗臉,漱口,把鼻腔、口腔里的分泌物清理出來。因為我們接觸的門把手、公交車的扶手、鈔票等等物品,難免被患有傳染病的人摸過,或者有感冒病人噴出的飛沫附在表面,養成及時洗手和清理上呼吸道的習慣,就能幫我們減少傳染病的發生。
少去人多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比如一些電影院、大超市,特別是地下超市,避免呼吸道傳染病。有過敏史者遠離樹木花草茂盛處。大霧、沙塵、柳絮天外出宜戴口罩。提倡大家多到戶外去,慢走、快走、登山、打球,總之多做有氧運動,尤其是職場人士。
本月高發病:流感、結核、哮喘、鼻過敏
胖大海:本月呼吸道傳染病和呼吸道過敏反應性疾病高發。醫院傳染科和呼吸科就診患者呈現高峰。這是由于春天氣候變暖,萬物復蘇,細菌、病毒等繁殖加快。呼吸道通過鼻子和口與外界相通,因此易于受到外界病菌微生物侵犯。
呼吸道傳染病
還記得2003年的那場非典嗎?當時也是在春季開始大流行。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從呼吸道侵入人體,引起病變成為帶菌者、病毒攜帶者。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一種以發熱、流涕、咳嗽、頭痛及全身不適為特征的病毒感染,病理改變為鼻以至下呼吸道黏膜的炎癥,畏寒或寒顫是流感的初始癥狀,發熱在病初很常見,體溫可達39℃。多數患者自覺病重而臥床,全身感覺疼痛,下肢最明顯。發病后2~3天,多數癥狀很快消失,通常不再發熱,有時發熱可持續5天以上。發病急,出現發熱、乏力、頭痛、全身酸痛等明顯的癥狀,也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癥狀,較普通感冒輕。
流感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臥床休息,飲入足量的水以補充體液,避免勞累。癥狀嚴重而無并發癥者,可選用撲熱息痛、阿司匹林,優布芬或萘普生。
甲型流感早期使用金剛烷胺有助于減少發熱和呼吸道癥狀的時間和嚴重性,一些非處方感冒藥中含此成分,常用藥:快克、感康、可立克、樸感靈。
胖大海:流感沒有發生并發癥的情況下,5~7天就會自愈,當你病情超過5~7天,有可能是發生了并發癥或并非流感,請就醫診治。
2.肺結核
感染結核病后患者感覺不舒服或出現咳嗽,并會以為是吸煙或流感所致。咳嗽初期可伴有綠色或黃色痰,量少,在疾病進展時痰量增多。結核患者通常會有一個很特殊的癥狀——夜間盜汗。晚上醒時全身為冷汗浸透,甚至不得不更換睡衣及床單。這是因為結核患者常常有不易覺察的低燒現象,睡眠時出冷汗,低熱消退。
胖大海:出現疑似癥狀不要耽擱,盡快就醫查明。
呼吸道過敏反應
春季也是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的高發季節。春天各種花粉飄散,來自泥土的真菌繁殖,室內滋生的塵螨,這些都是常見的春季致敏物質。如果過敏體質者的鼻子和口腔吸入這些致敏物,進入呼吸道,就可引起呼吸道的過敏反應。
1.過敏性鼻炎
鼻、口、咽喉和眼等部位突然出現發癢,接著打噴嚏、流淚、流清鼻涕。感覺似大河決堤控制不住。有些人會出現頭痛、咳嗽、哮喘。
過敏性鼻炎者首選抗組胺藥。非處方抗組胺藥常用有:溴苯拉敏,氯苯拉敏,氯馬期汀,右溴苯那敏,苯海拉明,苯茚胺、新安替根,曲普利定。多數抗組胺藥物有較強的鎮靜作用,服用后引起嗜睡,因此服用抗組胺藥后最好能臥床休息。抗組胺藥有較強的抗膽堿能作用,能引起口干、便秘。服藥后應多喝水。第二代抗組胺藥阿司咪唑、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和特非那定,無嗜睡及抗膽堿能毒副作用,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胖大海:經常發作者,在發病季節來臨之前,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鼻用激素預防。目前常用的如輔舒良噴鼻劑。
2.哮喘
哮喘患者常有哮喘病史,在接觸外界致敏物后,突然出現呼氣困難、喘氣、憋氣,端坐呼吸,不能平臥。
疑似哮喘患者應到呼吸科做肺功能檢查,以排除有無哮喘。確診哮喘后,可做皮膚過敏源試驗,可鑒定哪種過敏源引起過敏。如果能查到過敏源,以后要避免接觸。每年在預計發作前一個月吸入普米克氣霧劑預防發作。
胖大海:很多過敏體質者去醫院做過敏源檢測,卻查不到過敏源,這是由于自然界的過敏源成百上千,過敏源檢測對很多過敏源仍然測定不出,所以這種方法目前來看還有一定局限性。
(編輯/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