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肺結核患者約500萬
衛(wèi)生部近日公布的報告指出,當前我國肺結核病的現狀非常嚴峻。據統計,我國目前肺結核患者約500萬人,居世界第二,且大部分患者(80%)分布在農村。
我國出臺規(guī)劃應對乙肝高流行
衛(wèi)生部近日發(fā)布《2006-2010年全國乙型病毒肝炎防治規(guī)劃》,著重保護新生兒和重點人群以遏制乙肝高流行狀態(tài)。
乙型肝炎病毒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乙肝已經成為威脅中國人生命健康的主要傳染病。在衛(wèi)生部2006年1月公布的傳染病報告中,全國內地出現甲、乙類傳染病23萬余例,死亡493人;肺結核、狂犬病、乙肝死亡數居前3位。
規(guī)劃提出,對兒童進行乙肝疫苗免疫是國家控制重大傳染病乙肝的主要策略,計劃到2010年新生兒全程接種率以鄉(xiāng)為單位達到90%以上,2002年以后出生未接種乙肝疫苗的兒童95%以上將得到補種。
“親屬癌”與生活方式有關
如今,親屬同得消化系統腫瘤的消化系統“親屬癌”現象正引起人們的關注。湖北省腫瘤醫(yī)院腹泌外科52名現有住院患者中,竟有12名患者的父親或母親曾患過消化系統腫瘤,其中6名與父母患的竟是同一種腫瘤。
專家認為,親屬間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生活環(huán)境相當接近,接觸相同致癌因素的幾率較高,可能是消化系統“親屬癌”多見的原因。近年來,居民動物脂肪、動物蛋白質攝入量增加,糧、薯、豆類等植物蛋白質和纖維素攝入量減少,主食吃得太精,蔬菜水果攝入不足,導致一些惡性腫瘤呈高發(fā)態(tài)勢。調查表明,惡性腫瘤中有1/3是由膳食不當引起的。
專家建議,居民日常生活中應吃不同種類的健康食品,而且重點要放在植物類食品上;每天吃5種以上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多吃全谷物食品,少吃精加工谷物食品;少吃“紅肉”,特別是高脂肪肉。科學飲食輔以科學體育鍛煉,保持人體正常免疫力,是防癌的重要手段。家族中若有消化道腫瘤患者,其他家人應從飲食起居上,遠離致癌危險因素,35歲以后應每年體檢,以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
我國揭開惡性腫瘤轉移之謎
日前,天津市腫瘤醫(yī)院病理學專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雙向分化惡性腫瘤血液供應獨特的模式——血管生成擬態(tài),揭示了高度惡性腫瘤血道轉移之謎。
控制復發(fā)和轉移是當今腫瘤治療的最大難題之一。惡性腫瘤需要血液供應才能持續(xù)生長和發(fā)生血行轉移。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從血管內皮來源的新生血管是腫瘤獲得血液供應的唯一途徑,臨床治療主要以血管內皮細胞為靶點,使用內皮抑素及血管抑素等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惡性腫瘤,但仍有一半以上的腫瘤病人因復發(fā)和轉移致死,尤其是黑色素瘤的病人血道轉移率達到六成。
病理學專家經過多年的臨床研究,在國際上首次證實了雙向分化惡性腫瘤組織中存在血管生成擬態(tài),成功地解釋了以往抗內皮治療無效的原因,從而為預防惡性腫瘤的復發(fā),抑制血道轉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質量奠定了重要基礎。
勿購買“哥倫勃”產品
衛(wèi)生部近日發(fā)布公告,指出標識為“青海開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哥倫勃”盜用了“國食健字G20030077”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其所持有的衛(wèi)生許可證經青海省衛(wèi)生廳核查為假冒。
因此,提醒消費者注意,若發(fā)現標識為“青海開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哥倫勃”產品請勿購買,并可向當地衛(wèi)生行政部門舉報。
(編輯/韋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