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拳王阿里用顫抖的雙手,點燃了奧運會的火炬,他所罹患的疾病叫做帕金森病,這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病。最早系統描述這種疾病的是英國一位叫詹姆斯·帕金森的醫生,此病由此命名。
盡管此次調查發現帕金森發病率為既往數據的13倍,但并不能簡單理解為我國帕金森病患者成倍增加,因為過去的帕金森病調查存在方法不科學、參與調查的人員不夠專業等問題,既往數據并不準確。在這次調查中,有48%的患者是第一次得到診斷,他們在得病后沒有得到正確的診斷,多被誤診為腦血管疾病和甲狀腺功能亢進。只有37%的患者采用美多巴等藥物進行治療,美多巴是目前治療帕金森病的主要藥物,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患者在得病后沒有采取有效治療方法。
帕金森病的病變部位在人腦的中腦部位,該處有一群神經細胞叫黑質神經元,它們通過合成一種“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對大腦的運動功能進行調控。當這些神經細胞死亡達50%以上時,人體“多巴胺”缺乏,就會出現帕金森病的癥狀。
誰易患帕金森病
這次調查我們對137個城鄉居民區進行了入戶調查和定期隨訪,樣本人群接近3萬人,結論發現帕金森病的病因主要包括:
年齡因素首當其沖 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上升,65歲以上的人發病率為1.7%~4%。
高文化、高職業者高發 帕金森病常見于高文化、高職業的人,腦力活動者高發,與癡呆多見于文化程度低者恰恰相反。可能與這些人壓力大、精神緊張有關系。
4個癥狀2個特點早發現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等細胞死亡很多再醫治。帕金森病有4個癥狀2個特點,具體表現為:
靜止性震顫 在靜止狀態下,如坐著、躺著時,手和(或)腳不停震顫。靜止性震顫呈撮丸樣的,粗大的,節律性的震顫,從腳開始發生震顫者尤其要注意,帕金森病的可能性達90%以上。震顫從一側肢體發生,在3年中會發展到對側。有的老年人在伸手去拿某物,用筷子夾菜時手也會出現震顫,這是運動性震顫,不是帕金森病。運動性震顫指在活動狀態下才出現的震顫,它是人衰老的正常生理現象,55歲以上的人發生率為12%,很常見。
動作變慢 帕金森病患者日常行為變得緩慢,家人可通過觀察患者扣扣子、系鞋帶等動作發現。患者可以自己進行一個簡單的檢測方法:患病一側的手盡量張開,然后拇指和食指做對仗動作,正常人5秒內可做14次張開和相對動作,而帕金森病患者不能完成14次,或者在完成的過程中,動作的幅度越變約小,手伸不開。動作慢還表現在啟動慢,從坐位站起來時,跨出的第一步慢。走路步幅小,手不像正常人走路時自然甩動。
肢體僵直 患側胳膊僵硬,用手扳患者的胳膊,感覺有阻力。
平衡障礙 這是疾病發展到中晚期的癥狀,患者由于平衡功能障礙而經常容易摔倒。
2個特點:帕金森病患者一定對美多巴治療有很好的反應,如果初次服用美多巴后癥狀改善不明顯,說明不是帕金森病;震顫從一側肢體發生,在3年中會發展到對側,不發展到對側的不是帕金森病。
其他原因也可引起帕金森病的癥狀,如腦血管病、腦瘤等。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腦外傷。有的老年人頭部被輕微撞擊,當時沒有反應,但是老年人的血管比較脆,易引起硬膜下水腫,發病緩慢,在幾個月后發病,出現與帕金森病相似的癥狀,不過這些人做腦部核磁或CT檢查能發現病變部位。患者就診時醫生會讓患者做CT或核磁檢查,排除腦血管病等。利血平類降壓藥,西比靈等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也能引起帕金森病癥狀,老年人不要亂服藥物。
帕金森病最新治療方法
美多巴 美多巴是帕金森病治療的老藥,但是療效肯定,目前依然是帕金森病治療的主要用藥,并且被當做金標準衡量其他藥物的效果。帕金森病患者的病變是體內缺乏多巴胺,服用美多巴即從外援給予補充。患者發病的前5~7年療效最好,之后療效將變差。70歲以上患者作為首選。從1/4片(250毫克/片)開始,每日早晚兩次,逐漸加量。前5年每日總劑量不超過兩片(250毫克/片),治療不必達到癥狀完全消失,70%消失即可,給今后用藥留有余地。服藥2小時內避免高蛋白飲食,美多巴與蛋白結合不吸收,影響藥效。
美多巴會引起開關現象和劑末現象,這是藥物遠期的并發癥。吃藥的時候癥狀消失,幾個小時之后,患者又不能自如活動。以前我們認為這些是藥物的毒副作用,現在研究發現并非如此,產生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藥物療效失效。患者在服用美多巴時,一天2~3次服藥,體內藥物產生的刺激是斷續的,不是持續的,所以出現了開關現象和劑末現象。現在的理論認為給藥應24小時給,產生持續刺激,因此出現了一些新藥。
多巴胺受體激動劑 包括普拉克索,協良行,泰舒達。年輕患者作為首選。從小劑量開始,1/5片,一天一次,逐漸加量。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商品名珂丹。與美多巴聯合應用。服用美多巴后,只有1%被人體吸收,通過大便排泄出體外,該藥能使美多巴透過血腦屏障,到達腦部。
老藥安坦由于價格便宜,目前依然在使用,但是此藥毒副作用嚴重,老年人服用時常出現黃視(表現為眼前黃色一片),瞳孔散大,幻覺,要特別注意。
經過藥物治療無效者,可用腦起搏器。雖然藥物對大部分晚期患者的作用下降,即使增加劑量,也難以達到以前的療效,但是經過藥物治療后,患者的壽命可以得到延長,壽命最長者能生存10~20年。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種致命性疾病,患者多死于并發癥,如肺炎、褥瘡、飲水被嗆。帕金森病的治療方法正在不斷涌現,如腦起搏器出現于近幾年,因此患者有理由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有戰勝疾病的信心。平時多參加社交活動,進行體育鍛煉,如打太級拳對帕金森病患者頗有益處。
最后提醒患者不要聽信廣告,一些中藥打著徹底治愈帕金森病的旗號,這是不可信的。中醫中藥起著調整全身狀況的作用。我們發現有些所謂能治愈帕金森病的中藥方劑中加入了美多巴,其實起藥效的成分還是西藥。一種藥有無效果要經過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來證明確實對帕金森病有效,患者不要因治病心切而亂投醫,看病應該去正規醫療機構。
過去,我們曾經認為中國人帕金森的患病率為千分之一,去年,由北京、上海、西安三地專家參與的帕金森病研究組,經過6年的跟蹤調查,在國際權威雜志《柳葉刀》撰文指出,65歲以上中國人帕金森患病率高達1.7%。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到來之際,我們邀請這次調查的牽頭人,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教授、流行病學教研室主任張振馨,對調查結果進行了解讀。
(編輯/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