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無錫近代書法界中,有一位女書法家寫得一手瘦削遒勁、秀韻獨具的瘦金體書法。相傳,她寫的《楞嚴(yán)經(jīng)》,曾受慈禧太后大加贊頌,并親自召見,得到賞賜。她就是無錫詩人廉泉的夫人吳芝瑛。
吳芝瑛(1866—1934),女,字紫英,號“萬柳夫人”。祖籍安徽。她出身名門望族,父親吳康之,號鞠隱,做過山東鄆縣、信陽縣等縣令,工書善詩。叔父吳汝綸,乃桐城派著名文學(xué)家,曾任京師大學(xué)堂總教習(xí),人稱曾門(曾國藩)四大弟子之一。
吳芝瑛自幼聰慧無比,及長博覽群書,尤嗜唐、宋諸大家詩文和名家法帖,無論是嚴(yán)冬臘月,還是夏暑酷熱,終年手不釋卷。她幼年隨父讀書,傳承家學(xué),工文章,嫻詩詞,更擅瘦金體書法。早年便負(fù)有“詩、文、書”三絕之美譽。清光緒十一年(1885),19歲的吳芝瑛遠(yuǎn)嫁無錫。丈夫廉泉,字惠卿,號南湖,無錫人,精詩文,善書法,嗜書畫金石。光緒二十年(1894)中舉人,1896年始任戶部主事,翌年被薦升為戶部郎中。吳芝瑛在無錫南門水獺橋居住了12年后,隨廉泉移居北京。
吳芝瑛寓京期間,她一面繼續(xù)刻苦研習(xí)傳統(tǒng)書法和詩文,一面廣泛拜訪、結(jié)交京城書法界和詩詞界前輩及高手,向他們學(xué)習(xí)、討教和交流書法及詩文,進一步充實和提高自己。不久,她的詩、文、書聞名京師。
以后,吳芝瑛交友日廣,從中結(jié)識了不少革命黨人,后又面晤孫中山先生,深受其革命思想熏陶,加上閱讀了鼓倡革命的進步書刊,夫妻倆新識大開。在京時,吳芝瑛與反清女俠秋瑾結(jié)為盟姐妹,并資助她東渡日本留學(xué)。后來,秋瑾在紹興就義,吳芝瑛與盟妹徐自華冒險為她安葬,并親書墓表。又憤筆寫了《秋女士傳》、《記秋女士遺事》,向世人介紹秋瑾生前的革命活動。
吳芝瑛目睹清政府的日益腐敗,力勸丈夫廉泉辭去清廷的官職,回到上海曹家渡“小萬柳堂”隱居。辛亥革命期間,吳芝瑛慷慨疏財,資助起義軍,并多次籌款賑救蘇皖地區(qū)災(zāi)民,后又捐獻家鄉(xiāng)遺宅創(chuàng)辦鞠隱學(xué)堂。晚年多病,家境甚窘,仍回?zé)o錫故居。1934年3月1日,她與世長辭,終年66歲。
吳芝瑛生前被世人譽為奇女子。她死后,有人挽她一聯(lián):“一紙書使阿瞞褫魄,千古恨為秋瑾招魂”。確切地評價了這位不平凡的女性為共和而奮斗的英勇行為和無私奉獻精神。遺作有《吳芝瑛詩文集》、《小萬柳堂叢刊》、《剪凇留影集》、《鞠隱山莊遺詩題跋》和《帆影樓藏畫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