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信息化建設已經進入新的階段。應用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統的方法與技術是目前企業信息化的核心與基本途徑,是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化競爭的基本條件。然而,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在所有的ERP系統應用中,按期按預算成功實現系統集成的企業占10%-20%,沒有實現系統集成或實現部分集成的有30%-40%,而失敗的卻占50%左右。我國企業實施應用ERP系統的成功率較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ERP實施的第三方監理機制的缺失。因此,在ERP系統實施過程中,必須加強ERP監理來控制和降低風險,提高ERP系統實施的成功率。
一、加強ERP監理建設的必要性
1、有利于ERP應用企業有效約束咨詢服務提供商。ERP系統的應用是一項耗資巨大、風險高、費時費力的復雜系統工程,大多數企業都沒有這方面的實施應用經驗,尤其是企業在對實施合作伙伴的選擇方面。實施過程中咨詢顧問是否能提出適合本企業的解決方案,培訓是否徹底都是ERP實施中的關鍵。在這一點上,ERP咨詢服務提供商和咨詢顧問的水平就顯得很重要,特別是實施顧問對實施ERP企業的產品和其所屬行業是否熟悉,流程是否清楚,有無培訓經驗尤為重要。事實上,ERP項目成功與否很大程度還取決于ERP咨詢服務提供商的支持力度和實施人員的經驗。因此,需要引入ERP監理機制對ERP咨詢服務提供商進行約束。
2、協調ERP軟件提供商與咨詢服務提供商之間的特殊關系。國外ERP軟件商主要依靠中國分公司和ERP咨詢服務提供商幫助其開拓市場和提供相應的實施咨詢服務。例如,高維信誠、神州數碼、源訊、ea咨詢、漢得、哈通咨詢、聯合安達—美達爾、東軟、Novasoft、歐雅、源景科技等不僅有著資深的行業背景和信息化咨詢實施經驗,而且也成為SAP(Service Advertising Protocol,SAP)挺進中國中型市場的關鍵棋子。國內ERP軟件商不僅利用各地的分支機構和代理商開拓市場,而且有些分支機構和代理商還能夠提供相應的實施咨詢服務。例如,用友、金蝶和浪潮通軟等不僅是ERP軟件提供商,還是ERP實施的咨詢服務提供商。無論是國外ERP軟件商還是國內ERP軟件商,從本質上講,基本上都集軟件提供商和咨詢服務提供商于一體,在提供實施咨詢服務時不是站在企業角度而是站在軟件提供商自身角度來考慮實施問題,這難免有失公允。因此,有必要引入ERP監理來協調和制約ERP軟件提供商和ERP咨詢服務提供商之間的這種特殊關系。
3、促使ERP咨詢服務提供商提高服務水平。我國的ERP咨詢機構的行業規范比較差,現在還沒有嚴格的ERP咨詢的行業資格認證制度,也沒有相應的行業管理部門和專業協會;并且ERP咨詢機構的業務規范也很差,不少ERP咨詢服務提供商自身的經營運作不規范,缺乏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從業人員的資格認證制度,致使咨詢服務缺少良好的信譽,失去咨詢市場的競爭力。另外,我國ERP咨詢人員多數知識結構比較單一,或精通企業管理,或擅長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與實施,兩者同時精通的并不多。顯然,專業知識單一的ERP咨詢人員很難滿足現在企業ERP實施的咨詢服務需求。同時,ERP咨詢服務提供商良莠不齊,咨詢的水平、質量也不一致,如何評價和監督咨詢公司咨詢質量正是ERP監理的任務。因此咨詢與監理的關系猶如建筑業中的建筑與監理的關系,是一個執行與監督的關系,完善有效的ERP監理有利于促使ERP咨詢服務提供商提高服務水平。
二、我國ERP監理存在的問題
1、ERP監理缺乏行業規范和業務規范。我國的ERP監理剛剛提出、監理方法和量化指標還處于探索階段,ERP監理的行業規范比較差,我國現在還沒有嚴格的ERP監理行業資格認證制度,也沒有專門的行業管理部門和專業協會。同時,ERP監理的業務規范也較差,不少ERP監理公司自身的經營運作不規范,缺乏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從業人員的資格認證制度。有效的ERP監理需要一套量化的監理指標和可行的監理方法,而中國對ERP監理標準的缺失成為ERP監理工作順利開展的瓶頸。
2、ERP監理缺乏人才支持。信息產業部系統集成項目經理認證委員會委員、CSA(Consultant,Supervisor,Auditing)籌備組召集人黃學戰先生曾明確指出,國內的信息化工程的項目監理將不僅是監理,而應該是監理與咨詢的有效整合。可見,要開展ERP監理,必須有一批既具有企業管理專業知識和特定行業的企業管理經驗,還要有很強的IT背景知識,并了解ERP原理、方法的專業人才,而這樣的復合型人才目前是相當缺乏的,更談不上專家級的監理人才。監理人才的缺乏,使得開展ERP監理困難重重,也影響ERP監理的質量。
3、ERP監理得不到有效的認可。長期以來我國在實施IT項目時,往往是由兩方合作的,即用戶方和實施方。有些單位甚至是自行實施的,實施完成后由專家進行評審,項目便算完成了。據有關資料統計,企業自行開發系統并實施的占4?郾33%,企業委托開發并自己實施的占23?郾16%,企業直接找軟件廠商實施的占35?郾25%,通過管理顧問制定實施方案的占37?郾26%。此外,有些企業只是從建筑工程上聽說過監理,IT行業卻很少聽過監理,更別說去認識并引入ERP監理了。更有甚者,有些企業將ERP監理與ERP咨詢混為一談。ERP監理需要有ERP咨詢的能力,但ERP咨詢絕不能替代ERP監理,兩者一個是執行者,一個是監督者。雖然目前學術界對ERP系統實施是否需要引入監理的問題非常關注,相當數量的專家認為應當引入監理,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監理的職責往往被合并到咨詢方的責任中,也就是說監理的角色由咨詢公司兼任,執行與監督并合的機制很難起到真正意義上的監理作用。
4、ERP監理市場機制不健全。我國ERP監理服務的潛在市場是很大的,這為我國ERP監理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但ERP監理在我國起步較晚,致使我國ERP監理市場在其自身的發育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面對市場競爭激烈所采取的壓價手段,不利于ERP監理的健康發展。雖然這是市場規律所決定,但ERP監理服務的壓價與工業產品自行降價不盡相同。因為工業產品的質量嚴格被檢驗,它是個實體物質,而監理服務是難以被量化的,壓價的直接結果是監理服務質量低劣,所以,通過壓價來獲取監理業務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三、加強我國ERP監理建設的對策
1、建立和完善ERP監理行業規范和業務規范。政府相關部門對監理工作應該起到檢查督促的作用,ERP監理協會通過會員制來發展和壯大ERP監理隊伍、指導ERP監理機構開展業務、加強對其業務的監督,并通過ERP行業自律來促使ERP監理機構注重自身隊伍的建設、注重業務規范和服務質量。不僅如此,政府相關部門和ERP監理協會還應共同商定和完善ERP監理的有關規范,這是確保我國ERP監理制度建立和健康發展的基礎。政府相關部門和ERP監理協會首先要確定ERP監理機構具備的條件和注冊程序;其次要建立ERP監理機構的資質審查與定級、升級制度;再次要建立ERP監理工程師的資格認證制度;最后要盡快出臺ERP監理收費的有關標準。
2、加強ERP監理人才的培養。由于ERP監理人員的資質不清,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專業的ERP監理人才匱乏,難以保證ERP系統實施的監理質量。加強ERP監理人才的培養就成了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一方面,高等院校應該加強對ERP監理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ERP監理機構也應該聘請一些高等院校的專家教授,為企業提供監理咨詢服務。ERP監理公司也應建立健全ERP監理人員的用人機制,加強對ERP監理工程師的職業培訓。
3、加強對ERP監理的支持。由于ERP監理公司普遍利潤較低,長期業務不飽滿,很難維持單位的正常運轉,人才難免流失,員工的培訓教育也難以得到保障。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和ERP監理協會在加強對ERP監理機構有效實施監督考核的同時,應該通過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鼓勵ERP監理公司向規模化發展,并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注重品牌效應。同時,還應幫助ERP應用企業將ERP咨詢業務和監理業務區分開來,認識ERP監理的作用。
4、完善ERP監理市場機制。ERP監理市場作為市場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其運行過程也符合一般物質市場的規律,同樣受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的制約和引導,但由于ERP監理服務具有獨創性、無形損耗性和可分享性等特點,使ERP監理市場也有其特殊性。因此,應該從供求機制、價格機制和競爭機制三個方面并結合ERP監理市場自身的特性,來完善ERP監理市場機制。
(作者單位:西安科技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