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注冊會計師行業歷經了百余年的發展,幾乎具有全球性的成員網絡、完善的客戶信息系統,無論在資金、經驗、人力,還是觀念、市場環境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優勢。而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尚處于“粗放型”增長階段,距市場經濟要求仍有不少距離。我國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質量存在著普遍問題。會計師、證券監管部門以及學術界都在對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行反思。一種較為普遍的說法是:我國的審計市場競爭激烈,事務所為搶拉客戶競相壓價。這種“惡性競爭”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事務所依賴于客戶,在執行審計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成為一些審計違規的主要原因。
一、我國審計市場供求關系現狀及其影響
(一)事務所面對的是雙重委托代理關系
就我國目前的審計市場機制而言,由于證券市場的非理性化等原因,使得要求上市公司提供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財務報告,更多地成為規范證券市場的一種政府行為,而非所有者的強烈需求。由于政府的作用,使的由投資者、政府、債權人以及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等利害關系人所構成的日益多元化的主體,成為審計信息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得到了所需的信息,而無需付出搜尋成本。政府或證券監管部門雖然成為了這些利益主體的代理,明確了社會大眾的審計需求,但它們并非是真正的簽約人和委托人。由于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完善以及國有企業所有者缺位,內部人控制嚴重,使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缺乏有效的制衡關系。在此情況下的審計供應者———注冊會計師需要面對兩個不同目的的需求者,即由政府相關部門、投資者、債權人以及潛在投資者和債權人等利害關系人所構成的多元化需求主體和作為真正為審計產品和服務買單的管理當局。由于兩者不同的利益驅動,使得他們對審計有著不同的要求,前者更多地關注審計的質量,而后者則更關注審計的價格。
這種畸形的審計供求關系的最直接后果,就是管理當局往往根據審計價格的高低,而不是根據質量、信譽、規模等事務所的內在價值去挑選事務所。管理當局這種對收費的高度敏感,使得價格競爭的效果顯著高于質量競爭的效果。從各地事務所紛紛聯合簽署制止不正當競爭自律公約等舉措可以看出:事務所支付回扣、中間業務費等低價競爭的情況是十分嚴重的。
(二)審計服務的質量不易定義
對于一般行業而言,消費者會根據商品質量給自己帶來的效用以及產品的價格決定是否購買這種商品,政府或行業協會都會頒布產品標準。因此,充分競爭會使的消費者能夠以最低的價格買到最高質量的商品,社會福利達到最大。而審計服務的商品在形式上是一份審計報告,大多數公眾很難通過外部形式判斷審計質量的高低。
由于審計市場的過渡無序競爭,使公司對事務所的壓力增大,不僅獨立性將會受到損害,而且審計市場的競爭結構和手段會變得過于復雜,審計機構和專業人員可能會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取得客戶,在風險防范和審計質量上作出不得已的讓步,如一些事務所在眼前利益的驅動下,往往將其會計師事務所蛻變為一般盈利企業來經營,追求利潤最大化,漠視注冊會計師職責,甚至為了利益鋌而走險,但從長遠發展來看,由于審計的總體質量下降,公眾對注冊會計師的信任程度降低,容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注冊會計師一味地滿足客戶的過分需求(時間、報告類型等)———執業水準降低———收費越低———社會公眾輕視審計報告,不信任注冊會計師———收費越低,客戶要求越過分———執業水準越低……。審計市場會出現嚴重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不僅使得注冊會計師散失公信力,最終會使注冊會計師審計成為多余。因此,作為注冊會計師,必須同時凸顯“鑒定性與盈利性的統一”“公信力與社會責任的統一”,才能共同托起注冊會計師發展的平臺,才能在捍衛公眾利益的同時真正實現注冊會計師執業利益。
二、發展審計市場的措施
為了改變這種惡性競爭,必須從根本上解決證券市場機制的不完善,事務所高品質審計服務提供的動力缺失問題,同時也要完善事務所的管理體制,實現政府對注冊會計師的科學管理,才可能保證審計質量,使審計市場呈現良性循環的態勢。
(一)發展資本市場,培養審計服務的良好環境
使會計信息真正成為投資者的有效需求,使投資者尤其是大、中型投資者成為審計市場的強勢群體,他們能夠基于自己的切身利益,對審計報告的質量提出嚴格、合理的要求,從而使審計報告向高水平邁進,呈現出合理、必要的差異性。
(二)鼓勵事務所聯合發展
針對當前我國小規模事務所供給過渡導致低價競爭現象嚴重的情況,應鼓勵事務所之間聯合發展。這里所說的聯合發展,應該是在市場機制下,事務所為了擴大規模、提升競爭力的一種自愿行為。政府不應以行政行為引致聯合,應該是進一步開放中國的審計市場,引進競爭,使事務所在競爭中走向聯合,這種聯合才是真正有效的聯合。
(三)建立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的信譽評級機制
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內,如果有相關的信譽評級機制,使市場中產品的購買者事先了解產品以及產品提供者的相關信息,就可能盡量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發生。
(四)促進事務所組織結構改革
將實行有限責任的事務所轉變為有限責任合伙制,使事務所成為一個承擔風險、獲取風險收益的獨立法人,成為審計市場上接受優勝劣汰考驗的主體,從而加快審計行業規模化過程。在該形式下,當某一合伙注冊會計師由于過失發生法律責任時,事務所承擔有限責任,其他合伙人也不承擔連帶責任,而該合伙人則承擔無限責任。這種形式一方面有利于跨地區、跨國經營,擴大規模,而且在防范業務競爭和職業責任風險方面能力也較強,是會計師事務所發展的普遍趨勢。
(五)提高注冊會計師收入水平
注冊會計師收入水平是其價值取向的一個關鍵因素。注冊會計師行業難進入、工作強度大、風險大的特點客觀上要求這一行業內的人應有一份較高的收入,而我國目前注冊會計師實際收入水平較低,除合伙人外,其他注冊會計師收入水平與其期望水平有一定差距。收入水平的提高,會吸收并留住優秀的審計人才,最終形成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隊伍建設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進而培養出一批政治信念堅定、風險意識強烈、責任觀念良好、業務技能熟練和執業經驗豐富的注冊會計師,為審計市場良性循環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