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討論了產業集群協同產品商務(CPC)的發展模式、技術解決方案和發展前景。作者認為,通過協同商務中一體化信息平臺的CPC以及客戶協同和伙伴關系協同,將實現產業集群CPC與集群商業網絡的協同。本文提出了以集群內外企業合作和集群品牌營銷為導向的,互動的產業集群CPC技術解決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種以CPC為中心的商務協同環。
關鍵詞:產業集群協同產品商務 集群商務網絡商務協同環
在經濟發達地區或沿海地區的產業集群中,一些大中型企業或創新中小型企業已經建立了自己的企業網站,一些企業實施了電子商務計劃。產業集群中存在著既有的商務網絡,例如,存在著一些大中型企業聯系中小型企業的動態聯盟,這些動態聯盟由可以實施電子商務的轉包合同聯系著。此外,互聯網網絡溢出已經成為產業集群內技術溢出的一條途徑。這些與現代IT技術和網絡技術相關的產業集群發展跡象構成了在產業集群內實施協同產品商務(Collaborative Product Commerce ,for short CPC)的基本條件。
一、產業集群協同產品商務的發展模式
產業集群實施CPC的環境不同于單個企業。在單個企業的環境中,只要構建包括PDM/PKM、ERP、SCM、CRM等的一體化的信息化門戶平臺,將所有信息和數據集成到統一的CPC信息管理平臺之上,就能使企業員工和客戶、供應商、合作伙伴及股東從單一的渠道訪問所需要的個性化信息[1,2]。但是,在產業集群的環境中,必須考慮集群商務網絡資源,集群內的技術溢出,集群品牌營銷,集群內的轉包合同和動態聯盟。
我們所討論的產業集群CPC發展模式可能不同于美國跳躍式發展模式,在美國,一方面通過跨國公司內部的垂直整合,形成了公司內部的CPC運作環境;另一方面通過風險資本參與高科技企業和互聯網商務,形成了水平式的互聯網商務模式,已經產生了許多結合IT的虛擬企業(venture businesses)。中國產業集群CPC的發展模式可能類似于日本的漸進式的發展模式。日本企業在分等級的管理系統和看版管理的基礎上發展了供應鏈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在即時生產(JIT)和企業聯盟(keiretsu)的基礎上發展了BtoB,進而發展了CPC[3]。中國產業集群CPC的發展模式很可能在傳統的商務模式的基礎上,即在動態聯盟、轉包合同、集群內技術溢出的基礎上結合電子商務,協同商務(Cooperation Com?鄄merce),PDM/PKM以及SCM/CRM逐步發展統一的集群協同商務網絡,最終形成產業集群CPC。這種產業集群CPC發展模式具有兩個特征:一是以產業集群內大中型企業和大型企業集團為核心的,包括集群內外的供應商的垂直整合;二是產業集群中的動態聯盟結合互聯網的水平整合。
二、技術解決方案
我們將要構建的產業集群CPC實際上是一種運行在分散的、異構的系統之上的虛擬的企業信息系統。這種CPC系統以Inter?鄄net和Intranet為系統的關聯手段,使得集群內的企業與客戶、供應商和合作伙伴協作,協同地開發和生產產品,形成一個全球知識網[4]。擬定的技術解決方案應聚焦于系統本身的特征、產品數據的協同性、應用系統的協同性和業務循環的協同性。
(一)系統特征
我們將在協同商務一體化信息平臺,包括PDM和PKM的基礎上,構建以集群內企業外合作伙伴和集群品牌營銷為導向的互動式產品研發、生產和管理系統。該系統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在產品研發方面,首先由企業將虛擬產品(設計概念/概念產品),通過Internet傳遞到集群商務網絡(此時扮演虛擬市場的角色),然后由集群商務網絡將客戶的需求、相關的先進技術知識以及對產品的修改意見反饋到集群內企業的信息系統,結合運用PKM形成一個虛擬的產品研發設計團隊;第二,在產品制造和交貨方面,在Internet/Intranet的環境中,CPC將制造數據能夠集成到一個平臺上,實現企業內部以及企業與集群商務網絡的并行協同和資源共享,同時CPC與PDM/PKM可以并行運行,及時評估產品設計和配置對制造過程的影響,最終實現敏捷制造和及時交貨;第三,在客戶協同方面,企業通過Internet連接集群商務網絡,及時了解產品銷售和服務信息,及時提供相關的服務并接受客戶的訪問;第四,在供應鏈管理方面,通過集群商務網絡建立全球性的供應商“集成系統”,在CPC的環境下,企業運用PDM的功能可以建立分布式零件庫。技術解決方案的目的是在CPC的環境下,集群內的企業與集群商務網絡在產品開發、制造和管理方面形成一個“伙伴集成系統”[5]。
(二)產品數據協同性的解決
由于產業集群內的各個企業以不同的方式采取不同的項目管理產品信息,在分享信息時可能發生語義上和系統上的沖突。例如,相同的產品在不同企業之間可能有不同的產品名稱或產品條目。來自不同企業的不同數據項目需要被規劃為一個通用的數據項目。用于分享眾多企業之中的產品信息的一種核心信息被稱為“產品元數據”。為了保證產品數據的協同性,擬定的標準數據項目必須滿足以下條件[6]:
產品模型是按企業與合作伙伴的觀點定義產品的產品概念。
配置是滿足給定規格的產品條目的組合并且由選項和功效所描述。
產品條目是一種規格的組合。一個產品條目至少分配一個版本,每個版本具有不同的目的,例如設計、制造、維修等等。
產品信息應該使用XML來描述和交換。XML是真正地提供可共同使用數據描述和允許針對跨企業通訊使用不同應用系統的核心Web技術。因此產品元數據系統被描述為XML項目,它提供了定義XML文件的結構、內容和語義學。產品元數據的數據模型不僅用于產品數據和不同產品信息之間的項目描述,而且用于管理企業之間分享數據的知識庫結構的描述。相關數據庫中管理元數據的應用系統被稱為元PDM。元PDM使得商業伙伴向產品元數據知識庫輸入分享的產品信息或者從其中獲得分享的產品信息。
(三)系統應用的協同性的解決
由于集群內的企業和商業伙伴在不同的應用系統和平臺上管理產品信息,如何從分布式差異化的應用系統中無遺漏地獲得產品元數據是一個重要的問題[7]。
Web服務器是為通過互聯網交換信息而設計的特殊目的在于提供松散聯系結構的服務器。Web服務器的目的之一是以平臺自主的方法實現跨Web分布式結構。最重要的標準之一是XML,作為Web服務器通用的數據格式。
擬定框架是建立在Web服務器結構的基礎上的。CPC服務器是在分布式環境中通過XML SOAP以該框架支持通訊的Web服務器的一種組合。該框架可能需要的信息諸如運作、I/O數據類型、服務器URL以及來自于CPC服務器的WSDL等等。CPC服務器的信息由CPC建立在UDDI注冊基礎上的注冊來管理。
這個框架需要一個服務器從企業應用系統例如PDM、CAD、或ERP中收集產品元數據,并且將其輸入產品元數據知識庫。這個服務器被稱為CPC采集器。當MetaPDM請求產品數據時,CPC采集器從傳統的應用系統中收集extract產品元數據并將之輸入MetaPDM。
(四)商務環協同性的解決
我們認為集群內企業CPC與集群商務網絡協同的商務環包括三個基本的商務環:(1)由CPC、產品知識管理PKM、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產品數據管理PDM組成的產品知識商務環;(2)由CPC、電子供應鏈管理e-SCM、電子客戶關系管理e-CRM、電子價值鏈管理e-VCM組成的產品價值商務環;(3)由CPC、電子采購(e-procurement)、電子銷售(e-selling)、電子市場(e-marketing)、電子金融(e-finance)組成的商務過程協同環。它們共同組成了以CPC為中心的商務協同環。
前述產品數據協同性和應用系統協同性的解決方案已經解決了產品知識商務環自身的協同問題。而產品價值商務環和過程協同商務環的協同問題仍然有待于解決。在產品價值商務環中,電子供應鏈管理(e-SCM)結合了電子價值鏈管理(e-VCM)和商務過程協同環。在能夠實施水平協同的產業中,在動態聯盟基礎上,通過使用net-procurement/e-procurement和BtoB,原材料和部件經由供應商和集成渠道到達生產商。同樣,電子客戶管理(e-CRM)結合了電子價值鏈管理(e-VCM)和商務過程協同環。生產商的產品通過net-selling/ e-selling, e-marketing和 BtoB/BtoC到達客戶。
通過網絡聯系客戶來構建e-CRM是重要的。這要求客戶參與全部或部分計劃,這必須包括許多客戶。重組客戶群體為一個代理組織,在采購過程中成為一種替代是重要的。這個計劃的關鍵是加入客戶群體以便一對一地營銷,這樣客戶就成為了電子商務的一員。
e-VCM不僅是由于資源的分配和重組帶來的合理化,而且在于基本商業資源的分配和重組。成本和利潤之間的關系像e-cost and e-profit還沒有建立起來。在將來,通過網絡管理會計,必須建立軟件成本和軟件利潤的實際價值鏈。
通過交互式訂單、電子銷售管理以管理作為媒介將變得更加重要。以前,訂單管理是簡單的,因為它是單向的,不是雙向的。交互式訂單使得銷售管理更精確,降低因錯誤而損失的訂單數量。電子銷售不同于大量銷售。有關一對一的個別客戶的管理變得更加重要,它的涵義類似于集市經濟。而且,更先進的電子商務基本上建立在適應各種產品和各種生產系統的銷售延伸的基礎上。因此,可以說e-profit是電子金融的細分和重組。
集群內企業CPC與集群商務網絡協同的關鍵,是實現商務環的協同性。在網絡環境中實現產品知識商務環、產品價值商務環和商務過程協同環的協同是重要的。此處將這個過程理解為“以CPC為中心的商務協同環”是非常重要的。
三、發展前景
許多產業集群的商務網絡已經超出了集群本身的“邊界”,少數產業集群的商務網絡已經發展成為具有經濟聯系的全球網絡。集群商務網絡被認為不僅有助于集群內的公司和它們的伙伴減少交易成本,而且也是無價的資源,產業集群具有幫助集群內公司拓展“全球延伸”的“網絡資本”。產業集群中互惠溢出的智力資源也是不容忽視的,這種資源有助于集群內企業開發新的產品,提升產業集群CPC的實施效率。
PTC(The Product Development Company)為全球 35,000 家制造公司提供服務,同時開發和支持出色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PLM) 解決方案。目前,中國的企業包括長春一汽、華為、美的、大連柴油機廠、廈門工程機械廠在內的60多家客戶,也都采用了PTC的CPC產品。從相關案例的情況來看,CPC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計算機硬件、軟件、IT設備與應用系統、醫藥等高科技產業以及電器和汽車等先進制造業。這些產業都具有相同的特點:供應鏈較長,企業的資產分布相對比較分散,供應商對產品的市場成功起到了相當的決定作用,而且合作伙伴和供應商處于一種動態變化的狀態[8]。這些特點適合CPC的應用。因此,最有可能實施CPC的產業集群就是上述產業中的集群。此外,CPC的應用要求具備既有電子商務網絡和IT信息技術的條件,只有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和大城市中的高科技產業集群或先進制造業集群集中的區域以及外向型產業集群所在地,如北京的中關村,上海的浦東,吉林的長春,遼寧的大連,江蘇的蘇州,福建的廈門,廣東的廣州、深圳、東莞等地的產業集群才有可能率先在集群水平上實施CPC。
[參考資料]
[1]楊善林,李宏艷.基于協同電子商務的ERP與CRM的整合[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Vo l. 27 No.1 (2004).
[2]孫國梓, 姜澄宇, 王寧生.協同產品商務下的虛擬產品數據管理[2].機械科學與技術, Vol.22 No.1 (2003).
[3]Tasuku Noguchi: Essence of the e-Business Model and its Asian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n Management (2001) 1: 1–14.
[4] Nagal R , Dove R. 21 Centu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strate?鄄gy :An industry - led view. Iacocca Institute , Lehigh University , 1991
[5]TOSIC V , MENNIE D , PAGUREKB:On Dynamic Ser?鄄vice Composition and Its Applicability to E - Business Software Systems. Accepted at the WOOBS (Workshop on Object - Ori?鄄ented Business Solutions) workshop[R] . ECOOP 2001 ,2001 - 06
[6]Hyun Kim, Hyung-Sun Kim, Joo-Haeng Lee, Jin-Mi Jung ,Jae Yeol Lee, Nam-Chul Do:A framework for sharing prod?鄄uct information across enterprises. Int J Adv Manuf Technol (2005) DOI 10.1007/s00170-004-2222-4.
[7] WANG Jin-qing,XIE Qiang,ZHOU Liang,DING Qiu-lin:A New Category of Lifecycle Management:Collaborative Product Com?鄄merce.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Research(2001)5:34-51
[8]陳田立.利用CPC改善流程[J].經理人,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