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網絡檔案信息公開與控制的角度,按信息所具檔案、網絡信息、政務信息三個基本屬性以及信息行為基本準則適用法律法規分述,為網絡檔案信息服務進行依法施控,提供操作參考。
關鍵詞:檔案信息 網絡控制 法律適用
1、網絡檔案信息概述
從完整意義上講,檔案信息網絡環境應包含計算機網絡(內部網、互聯網)以及傳統的實體檔案信息服務網絡。本文所述僅指以數字檔案信息為主體的互聯網檔案信息服務體系,相對應的檔案信息也僅指數字化檔案信息。
1.1 網絡檔案信息的特點
基于數字網絡環境下的檔案信息除具備電子文件(數字文件)的基本特征外,還表現出網絡化的數據傳遞、極速化的數據流動、海量的數據吞吐、高程度的資源共享、極限化拓展的作用時空、便捷低耗的制作傳播成本、更動態虛擬化的信息活動等特點。
1.2 網絡檔案信息的類型
筆者通過在互聯網中利用Baidu、Google搜索引擎所獲的以XXX檔案(信息、局、館)網為名的國家綜合檔案館性質網站及部分專業、高校檔案館網站發布信息的瀏覽、統計、分析以及參考相關研究資料,將網絡檔案信息按來源大致分為七類:一是對傳統實體檔案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后形成的數字副本。二是符合檔案機構歸檔范圍的正本數字文件。三是已公開現行文件數字正本和數字化副本以及政務信息公開相關信息。四是數字化檔案編研產品。五是檔案學術研究文章。六是檔案法規與標準。七是圍繞檔案相關活動產生的信息。
前四類產生主體基本是檔案機構,國家檔案機構占絕對量。第五類幾乎全屬個人所為,轉載已發表文章并不少見,以網絡為首次發表處的現象值得關注。第六類以轉載公布為主,本地區規范類文件是屬地重點關注的對象。第七類產生主體情況復雜,目前該類信息雖仍以檔案機構為主,但由于檔案相關活動的主體已經擴充到幾乎所有類型的機關、團體和組織,同時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個人檔案行為。隨著檔案相關活動主體的新變化,信息報道也出現了面向社會、面向大眾,兼顧各方的“百家爭鳴”的新趨勢。
1.3 網絡檔案信息的主體
從信息服務主體看,依網絡搜索非完全統計,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點:國家綜合檔案館網站、國家專業專門檔案網站、高校檔案網站、企業檔案網站、其他檔案網站、個人檔案網站(主頁)。其中國家綜合檔案館網站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高校檔案網站,國家專業專門檔案網站、企業檔案網站都較少。其它檔案網站是指身份未明的檔案網站,它與個人檔案網站的數量就更少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個人檔案網站(主頁)的出現,證明了網絡檔案信息“服務”(建站)不再是檔案機構的專利。以個體行為人行“分類”,更昭示了檔案服務公眾的影響力、檔案意識的滲透力以及從檔案中掘金的吸引力,可以預見這一效應會呈“星火燎原”之勢
1.4 網絡檔案信息的內容和數量
從信息內容和數量上看,檔案與已公開現行文件以及兩者相關文獻信息,如:目錄、簡介等,占據絕對數量。其次是圍繞檔案相關活動產生的信息,其中又以機構信息為主。目前網絡檔案信息仍是政務類信息多,這也符合國家綜合檔案館被指定為政務信息公開查閱場所的身份。其實檔案及檔案編研產品更符合傳統的檔案信息概念,而檔案相關活動產生的信息有時我們更習慣稱為消息。
如果我們將檔案的憑證作用作為檔案信息的原生作用,檔案編研產品的參考性甚或是休閑性作為檔案信息的衍生作用,那么,檔案衍生作用的發揮大有后來居上之勢。因為,檔案編研類產品的知識性、故事性、趣味性、休閑性更符合公共性的大眾口味。
1.5 既定信息與自身信息
在這里我們引人一種網絡檔案信息新的分類方法,即按照信息活性將信息分為既定(既成)信息和自由信息。通俗地說既定信息就是確定信息,內容相對可靠、責任相對明確,符合檔案信息規范或通行做法的信息。自由信息就是不確定信息,內容真實性、合法性未經完全認定,責任尚未明確,形式不強調規范的信息。前者一般由檔案信息機關、組織提供,主要是可公開的檔案與現行文件、機構信息、責任認定的相關信息以及解釋性信息等;后者一般屬于網絡自由個體所為,多見于網站社區、論壇、留言、咨詢、新聞跟貼、聊天室、博客等交互式欄目,信息內容較為自由。
既定信息與自由信息相比,信息形成的主體較后者更具備約束機制,信息相對可靠,無論事前、事中、事后采取監控、救濟等措施都相對可行。而自由信息在當前網絡發展現狀下處于弱控狀態。
互聯網檔案信息服務已初成體系,其以各類檔案信息網站輻射相聯而成的“檔案信息核心基干網”正在持續延伸擴充中拓展新領域、引入新機制、吸收“新鮮血液”。因此全面地掌握網絡檔案信息的特點、類型、服務主體等基本情況,有利于我們在網絡環境中明確研究對象,界定合理范圍,循其運行規律,做好檔案相關信息的公開和控制工作。
2、網絡檔案信息適法施控的基本依據
網絡檔案信息是檔案信息的一種新的類型,同時也是檔案信息的一種表現形式;就網絡信息而言,它是一種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傳遞的信息。因此,制控網絡檔案信息的基本依據有五條。
2.1 檔案法律、法規及其他規范性文件
2.1.1 檔案法規。它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為核心的檔案法律、檔案行政法規、中央檔案行政規章、地方檔案法規和地方檔案行政規章。此外,還包括非檔案專門法規中有關于檔案和檔案行為的規定,如:《刑法》、《民法》、《保守國家秘密法》、《著作權法》、《文物保護法》、《統計法》、《會計法》等。
2.1.2 規范性文件。有關檔案事務的規范性文件數量眾多,絕大多數是由地方檔案局制定發布的未經人民政府批準或轉準的有關檔案事務的規范性文件,即地方檔案局規范性文件。按照規定,所指人民政府必須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會城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政府。由于該類不能稱之為地方檔案行政規章,其效力等級相對較低。但作為地方檔案行政規章的補充,只要不違背檔案法律、法規,應作為規范所轄行政區域內相關檔案事務的重要依據。
2.2 互聯網信息傳播法規
作為互聯網絡信息的一類專門信息,網絡檔案信息必須要受到互聯網信息服務傳播相關法規的約束。互聯網在近年來發展迅速,互聯網信息相關法制建設也得到長足發展,已初成體系。這類法規中,與檔案信息服務相關的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國務院令)、《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國務院發布)、《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辦法》(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發布)、《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公安部)、《計算機信息系統保密管理暫行規定》(國家保密局發布)、《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信息產業部)、《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文化部)、《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管理辦法》、《專用網與公用網聯網的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域名爭議解決程序規則(試行)》、《中文域名爭議解決辦法》(試行)等等。
2.3 信息公開與保護的相關法規
為了規范信息服務,保障信息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利用,國家在許多相關法律法規中列有關于信息公布利用的條款,如:《保守國家秘密法》、《商業秘密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都有規范信息行為的內容。但多散見各處,未成系統,時有銜接困難、相互矛盾之處。我國目前尚無一部全國性有關信息形成利用等方面專門法規,但國家已加緊了專門信息法規的制定,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規范政務信息及相關行為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或《政務信息公開法》)和規范個人信息及相關行為的《個人信息保護法》。
2.3.1 政務信息公開。國家在重視信息資源開發,依法保障信息資源建設的同時,更加兼顧政務信息公開制度的改革,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政權與知情權,彰顯實行陽光政務、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堅定決心。自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草案(專家建議稿)》出臺以來,我國廣州、長春、上海、杭州、鄭州等市和湖北、河北、陜西等省已出臺地方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并正在組織實施。
從近年來檔案工作創新服務機制、拓展服務領域的新舉措來看,檔案信息服務已拓展到政務信息公開服務,其中以已公開現行文件公開查閱為代表。這一舉措得到了各級黨委與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幾乎所有地方都出臺關于向檔案部門報送已公開現行文件的規范性文件,成為開展此項工作的重要依據。
2.3.2 個人信息保護。依照權利均衡、義務對等的發展趨勢,國家正在對傳統的信息慣性進行著力改善,在加強權力型信息公開的同時,特別關注非權力型弱勢信息的保護。據悉,2003年由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課題組起草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專家建議稿已于2005年初完成,同年4月國務院有關部門啟動了該法立法程序,并交由國務院信息管理辦正式起草。
在網絡檔案信息服務領域拓展、量類激增的今天,涉及政務信息與個人信息的兩部法律法規草案雖未正式出臺,但對我們研究這一課題或處理相關事務具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